《春潮》观后感

时间:2024-11-13 10:36: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春潮》观后感1

寒假유时候我跟着我奶奶生活,有一天她看到了我的鞋就问我你脚冷不冷,我说不冷。她说你怎们能不冷呢,你看看你的鞋,那么薄,连鞋垫都没有,哪有亲妈妈给孩子穿这种鞋的,是不是你妈妈对你不好,你回去问她。在她的暗示之下,我哭的跟泪人一样打电话去问我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为什么让我穿这么薄的鞋。

我妈妈说她嫁到这里来的时候,婆家的气氛只能用压抑来形容。有一次过年的时候因为家里葱买的少了,我奶奶就把准备包饺子的肉馅砸到了地上,气冲冲地走了。她的三个儿子谁都没有说话,我妈抱着一岁的我抹眼泪。

等我长大以后,开始追认很多童年时期事情的意义,我奶奶的形象从一个和蔼可亲每天给我做好吃的慈祥老人渐渐变成了一个整天喜怒无常的刻薄长辈,虽然她随着年纪的增长脾气已经变得缓和很多,我也从来是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她的过往,但是冬鞋那件事情在我心里一直久久不能忘掉,这不是恨,而是一个奇妙地好奇,好奇她为什么要让我仇恨我的妈妈。

我妈说我奶奶从小是大小姐出身,还有上海亲戚,从小人长的漂亮脾气也就大,经历了很多不好的事情,虽然有时候会发脾气,但是她是一个好人。

所以当我看到金燕玲饰演的姥姥的时候,一种夹杂着亲切和怜悯油然而生,那种语气,那种做派,那种略带神经质的责难,拉扯着我又回到了童年时场景,那时候的我看着我的奶奶,就如同郭婉婷纯真地看着姥姥。我开始想象郭婉婷长大以后的样子,郭建波的仇恨已经化作春潮溶解,成为涓涓细流滋润进了孩子的心理,希望她快快乐乐地成长,不要去恨她的姥姥,大概因为这世上的人都不容易吧。

我又有点感激我的妈妈。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有一个我妈妈一样的角色,也不是所有家庭都会让孩子在温和的环境中长大,我只能说我很幸运,也感谢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我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因为那双鞋一点都不薄,我的脚很暖和。

《春潮》观后感2

郝蕾的演技,不需要我多铺陈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同时有两条命,一条命是给表演艺术的,一条是给生活和自己生命本身的。

对于表演一直充满热情和信仰的郝蕾,她勇于尝试在影视作品中,大胆挑战不同的角色,以达到自我突破,同时也让观众在荧幕上看到,和生活完全不一样的郝蕾。

郝蕾一直认为,真正好的表演,不是你释放专业演技,而是你要演人。所以在看不同时期郝蕾的作品,最后留在观众印象里,都是她饰演的丰满人物,以及那个人物下蕴藏的深刻故事。

当然,表演表演,表面的容颜,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演的方向。随着时间沉淀着年龄,郝蕾也在选角时,希望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现阶段状态和年纪的角色。依然是郝蕾的原话,她说,什么年纪,就得演什么样的戏。

所以当《春潮》剧本放到郝蕾手中时,她从《春潮》看到三代人共生的人生轨迹,决定选择出演《春潮》。

结果当然是郝蕾依然没有让人失望,她在影片中大部分看似冷漠的表演,光眼神泛起的一丝泪花,就能让观众感受到郝蕾饰演的人物背后♋,压负着多么沉重的一段往事和挣扎。

影片当然也有矛盾冲突明显的戏份,当我们都以为人物要排山倒海发泄时,我们却看到郝蕾用极为收敛的表演,把原本要火山喷发的情绪,积压在有限的台词里,通过饱满的情绪演绎出来,呈现的效果,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母女间误解和冲突之深,已经到了彼此不屑吵嘴的地步。

《春潮》观后感3

首先说说演员们,表演很棒,尤其要夸夸小演员,演得非常灵动。p.s郝蕾女士声音好好听哦,见到真人真的十分满足了!

然后是电影本身,节奏很慢,更像是一个纪录片式的故事。如果要说有什么很激烈的地方的话,一定是郝蕾女士徒手猛捏仙人掌了,看着手都在隐隐作痛。

影片中的郭建波是沉默的,沉默地退让,沉默着反抗。最后那一大段长独白特别有意思,明明是在对病床上的人说,但文学化的.用词又像是她在写作。一开始我觉得别扭,但慢慢又感觉她在和我直接对话,我完全被拉进去了,这个人正在向我讲述她的痛苦,像一个诗人那样,用最精确、最狠绝的词汇控诉着她的母亲。

故事虽然是在讲两代人的母女关系,但并没有把父亲这个角色抛弃,或者说,她们之间的矛盾其实都源于父亲,是母亲对他的恨,女儿对他的爱。你说纪明岚恨郭建波吗?我觉得是恨的,因为她的存在永远都在提醒她,自己当时做出的选择的代价。

你说爱她吗?我觉得也是爱的,否则也不会帮她照顾女儿。爱恨存在于她们身体里,两者矛盾又共生,恨让她们消散,爱让她们聚合。

春潮是什么呢?我得不到明确的定义。我仅能知道的是,它让冰化成水,裹挟着我们四处流淌。

《春潮》观后感4

影片在开始不久,姥姥带着合唱团在家里排练,郭建波在厨房抽烟,被姥姥呵斥熄灭时,她把烟掐灭在姥姥晒的饺子皮上,以示一种无声的对抗。

在影片中段,姥姥送孙女郭婉婷去学校时,姥姥在外面一直催促,郭婉婷被催急了,直接把姥姥放在桌上拱神的水果砸烂,以示反抗。

郭建波和郭婉婷这样的举动,是这对母女的性格的一次对照,同时也侧面反映三位女性有趣的互动和联结。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影片快结束时,郭建波那段长长的独白,有一种孤芳自赏的骄傲和犀利,你可以觉得一个人对着窗外喃喃自语很尬,但也你可以理解为这是整部影片最高光的时刻。郝蕾在见面会时就说,当初看剧本,正是因为这一段长长的台词,才决定出演这部电影的。

这一段台词,是郭建波多年来内心对母亲,对自己,对世界的一次宣泄。

影片结尾处,有不断涌出的潮水,呼之欲出。⌛

同样是水,在影片开头,水是被用来赶走合唱团滋生矛盾的工具,而结尾处,水则被赋予了沟通之意。

结尾流动的水如春潮涌进画面,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女人,女人是水。水涌进影片中所有不该有水的地方,春潮之水作为一种冬季结束的符号,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同时也暗示着影片中母女的一种和解。

小女孩郭婉婷最后顺着小溪追寻水源,小溪似乎象征着每个人来到世间的母亲产道,而郭婉婷最后跳入湖中嬉戏,更像是回到了母体子宫,子女和母亲的关系,一切回归最初形态。

纵观影片不管在角色关系,或是意境表达上,呈现出来的画面关系都精准到位,光影之间也朴素自然,但从不缺失电影感,这也难怪《春潮》能拿到上影节最佳摄影。

《春潮》观后感5

纪明岚也抱怨自己的母亲,她说起自己给母亲寄去细粮,母亲骂她寄这些东西做什么,为什么ฐ不寄钱。她说起这些事眼泪便止不住。那些细粮,是自己辛苦攒下来的,有时候一天就只吃一顿,常常饿到晕倒。她跟郭建波疏远冷漠,除了自己在家庭中太强势,也跟丈夫关系恶劣有关,女儿某种程度上是她不堪过往的证据。她在外头组织社区活动,参加同学会都表现得游刃有余,却处理不好跟女儿的关系。她不希望郭建波的女儿郭婉婷也像她妈一样,便严加管束。

而郭建波从小到大缺失母爱,当她生下郭婉婷之后,就后悔当初想把她打掉的念头了。她也不想让女儿像自己这样,她要让女儿得到更多的母爱。

郭婉婷在姥姥和妈妈的夹缝中生存,慢慢学会处理她们之间的关系,小小年纪说出来的话却常常命中要害。姥姥总在饭桌上骂自己的丈夫,郭婉婷便说:“姥姥你这么说你丈夫合适吗?”母亲跟姥姥吵完架,她送走母亲时跟她说:“你赶紧走,你们俩八字不合,你一走她就又变个人了。”这些看似幽默的桥段,来自一个幼小女童对家庭状况的自嘲,难免令人心疼。

郭婉婷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没有人知道。她也不知道有爸爸是什么感觉,她只知道姥姥在饭桌上对她的叮嘱:“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不能让男人摸你碰你。”当她去同学崔英子家玩时,同学的爸爸抱着女儿跳舞,把女儿高高地举在半空,她呆呆地望着,镜头特写里的郭婉婷脸上的表情看不出一丝羡慕,而是对这种父女互动的场景感到十分陌生。

姥姥、妈妈、女儿,三代人在屋檐下共同生活,这个空间十分狭迫,她们抬头不见低头见。而她们各自的人格,都在这个场域里慢慢形成。

电影的镜头非常简单,用了朴素的表达方式。为了给观众制造狭小空间的观感,运镜大多采用手持,以及时不时就占据半边画幅的人物面部特写。这种镜头表达恰到好处,日常细碎又不失张力。

金燕玲和郝蕾的表演自不用说。金燕玲作为“配角天后”,在这部电影里戏份很足,“母亲”角色对她来说游刃有余。反而最大的挑战是东北背景,她怕台词念不好,但其实结合她的表演,并不突兀。郝蕾这个角色可以说量身定制,她自己说:“到了这阶段,该演这么个角色。”

在母亲住院时,郭建波在病房里有一大段独白,明明白白分析了自己跟母亲的关系。这段情节看起来似乎很违和,话剧感很强的念白与电影前面铺设的风格大相径庭,但郝蕾拿捏得非常好。这段独白每个字句都精心设计,作为文字工作者,郭建波有理由早就在内心深处反复打磨这段话。

令人意外的是扮演郭婉婷的曲隽希,她的角色十分重要,既是姥姥和妈妈的连接,也是这个家庭的希望。而她活泼的性格特点,让整个电影不沉闷,甚至时时让人忍俊不禁。

电影中间穿插了两个诡异的镜头。郭建波在地铁上看到玻璃上有一个长发女人的倒影,第二次又在河流中看到同一个女人半身站在水里,这个女人似乎跟随着她,阴魂不散。作为象征性的镜头,可以理解为原生家庭带给她,并且伴随她的东西,诡异、令人不适、难以摆脱。

另外是结尾潮水涌动的镜头,极具诗意,可以说成了全片的高光。在上海影展首场放映会上,有观众问导演杨荔钠这组镜头想表达什么。导演很为难,因为前面记者也问过她这个问题,她拒绝回答。但看来不答这个问题还是会被一直问下去。她说:“这不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潮水涌动,但其实它也是美的。”她并没有谈及太多,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

杨荔钠拍摄《春潮》之前的作品是《春梦》,在她的自述里提到,其实《春潮》也拍了大量超现实跟梦境有关的镜头,但是最后都没用。还好没用,不然放在这部主题明晰浅显的作品里,就显得太故弄玄虚了。

关于电影的主题,导演提到跟母亲的关系,她觉得有时候应该尝试跟自己的母亲和解。也许这是她这部电影要完成的其中一个诉求吧,其实 ツ更大程度上是完成了跟自己的和解。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