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大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对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担负着更大的责任。下面是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全省质监系统年度工作会议。今天来,主要是看望慰问质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同时与大家共同谋划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和安排。过会儿,鹰忠同志要做工作报告,具体部署今年工作,有关内容会前我已看过,我都赞同。借此机会,我先谈两方面意见,与同志们交流。
一、要充分肯定20**年全省质监工作取得的成绩
20**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难事多,喜事也多。可以说我们顶住了压力,经受了考验,站在了引领发展的潮头。这一年,全省质监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推进三强一制造建设为总目标,坚持抓发展与强质量并重、保安全与促改革并进、补短板与优服务并行,上下同欲,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工作可圈可点。总的来看,有四点印象深刻:
一是扛起了三强一制造建设这面大旗。省委、省政府把三强一制造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之一,摆上了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的突出位置。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专题听取标准化工作汇报,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听取三强一制造推进情况。省政府出台三强建设十三五规划,并召开推进大会,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去年国务院公布的质量考核结果显示,我省政府质量工作满意度居全国首位,质量建设工作已跃居全国第一方阵。我省获批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总数13家,位居全国第一;累计1571家企业获得省、市、县三级政府质量奖。特别是在 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方面,全省上下目标一致、协同发力,长效机制建设与阶段性工作都取得喜人成绩。成立了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组建了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11个市均出台了浙江制造品牌培育的政策意见,确定 浙江制造品牌试点县38个,培育行业91个、产品53个、企业422家。全年制定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20项,全部采用国际标准,覆盖了高端装备、消费品、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44家企业获得77张认证证书,国际证书16张,品字浙江制造标识获得34个国家的认同。从一系列数据看,这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
二是打赢了G20峰会安全保障这场硬仗。全省上下把加强G20峰会服务和安全保障作为头等大事,实现了峰会的绝对安全。质监系统上下高度负责,方案细致全面,组织保障有力。通过96333应急平台建设、智慧监管等方式,创新方法,全力抓好核心区和重点区的重点特种设备实施保障性技术检验工作;深入开展以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最大限度消除事故隐患和问题♡,切实保障了G20杭州峰会特种设备,把牢了重点领域产品的质量关和民生产品维稳关,为G20杭州峰会的顺利召开贡献了质监力量。
三是抓住了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先机。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标准化战略的发源地和实践地。十多年来,全省上下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走出了特色鲜明的标准化发展道路。去年以来,按照省委夏宝龙书记提出的标准化工作要引领我省治理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的要求,我们在标准引领发展上重点发力。特别是全国首个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经国务院批准,成功落户浙江。这是件很有意义的大事,是新常态下提升我省发展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机遇,将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树立了深化改革发展的好榜样。这几年质监系统上下改革力度大,并取得明显成效。如审批制度改革五个零、政事分开改革试点、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等等,都走在全国系统的前列。20**年,在推进技术机构事企分离试点方面,省质安院和方圆检测集团公司分别揭牌,标志着我省深化技术机构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取得重大突破。在市县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方面, 率先全国实行检验检测机构1+X市场准入机制,全面推行先证后核当场许可,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标准化审批模式。在检验检测能力和系统自身建设方面,国家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有了新突破,去年新增国家电子商务消费品、工业锅炉、风机等5个国家质检中心,现有检验检测项目和参数基本覆盖全省传统产业领域,为我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可以说,20**年全省质监工作成绩突出,收获满满,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体与会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省质监系统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认真谋划实施好20**年重点工作
20**年是全国、全省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一年,党的十九大将隆重召开,我省也将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面对新的形势,全省质监系统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勇于担当,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打好三强一制造转型升级组合拳,抓好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
关于明年重点工作,鹰忠同志过会儿将作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强调几方面重点工作,请同志们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和把握。
要以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标准强省建设。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是国家赋予我省的又一项改革重任,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车俊代省长对此专门作出批示。我们要一定要不负重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走出一条以标准化引领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新路。一是要扎实开展改革试点。围绕改革试点方案确定的5大领域8个方面改革任务和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层面给予的政策红利,积极探索统一协调、运行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强化组织领导、支持政策、人才队伍等保障,确保改革试点建设方案落实落地、取得实效。二是要加快我省标准化重点领域改革。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浙江制造、八大万亿产业培育等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标准化试点。建立特色小镇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准入体系,实施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要完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重点外贸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加快金砖国家标准化研究中心建设。三是要全面实施标准化+行动计划,着力构建浙江制造、浙江环境等7大标准体系。建立我省主导产业与国际、国家标准化组织对接机制,推动我省企业为主制定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通过标准提档,破解产业层次不高、品牌影响不强等问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四是要实施一批可推广的全省重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大力建设环杭州湾制造业标准创新带、杭州电子商务标准示范区和湖州、丽水生态标准示范区;积极培育温台沿海产业标准创新带和宁波、舟山大宗商品物流标准示范区、义乌国际贸易标准示范区等。
要以质量提升工程和质量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质量强省建设。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质监部门作为质量建设的牵头部门,要扛起质量发展大旗,积极推动推动党委、政府把质量工作摆到中心位置,进一步突出质量工作牵头人角色。一要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的质量提升。要加快实施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广制造业先进质量管理方式,支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要围绕国家提出的10大消费品和浙江生产销售量大、有特色的生活消费品,组织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二要大力开展质量示范创建。围绕产品、工程、环境、服务四大领域,深入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等创建活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对各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建立发展质量分析通报制度。三要强化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技术基础支撑能力。大力提升公共检验检测平台能力,重点建设一批产业发展支撑急需的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支持环杭州湾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强特色小镇建设中公共检测技术平台的服务功能。助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大型检测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整合,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质量技术支撑平台。同时,要做好计量惠民工作,提高医疗设备强制检定合格率,深化对民用三表、安全用计量器具等的监管,为民生消费保驾护航。
要以打造浙江制造品牌为抓手,全面推进品牌强省建设。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我们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就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具体行动。3年多来,这项工作成效逐步显现,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今后,这项工作要长期抓、抓长效,努力成为我省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具体讲,一是要围绕我省八大万亿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及G20杭州峰会定制产品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展示产品等重点领域,抓紧编制今年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作要点,排出 浙江制造标准研制计划表,扩大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范围,公布第三批浙江制造试点县域名单,助推浙江制造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二是要完善省政府质量奖、浙江制造品牌、浙江名牌等品牌建设梯度提升体系。培育一批品牌建设、标准研究、质量咨询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发挥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作用,推动浙江制造认证国际互认。三是要加强浙江制造品牌制度建设。建立优秀工匠激励制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义乌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推动浙江制造打入国际市场。强化浙江制造品牌保护,推进商标注册,鼓励有条件的浙江制造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加强浙江制造证后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四是要全面推进浙江制造品牌推广工作。浙江制造是区域品牌,是政府推动打造的,政府有推广之责。要有专门人员、工作要求、资源保障、考核等,来大力推广浙江制造品牌。
要以保安全优服务促发展为目标,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质监工作要坚持保安全、优服务、促发展的目标导向,深入推进质量监管体制改革,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激发市场活力,维护市场秩序。一是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清理、取消和下放生产许可和质量准入方面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精准合理放权,加强指导,增强基层承接能力,确保放权事项基层接得住、管得好。二是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市场机制优化监管。要建立完善全过程、可追溯质量监管体系,鼓励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重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各类追溯信息互通共享。要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完善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质量信息披露制度,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大对质量失信惩戒力度,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三是要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始终保持打假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关系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点消费品等突出问题,要重点监管,重拳出击,坚守底线,决不手软。要加强电梯、锅炉、高压容器等特种设备安全检测与监管,坚决防止发生电梯伤人等事故。四是要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提升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质监系统身处市场监管和政务服务的第一线,与市场主体接触密切,党风政风建设尤为重要。要按照从严治党总要求,从严加强质监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特别是在座各位,大部分都是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承担着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体责任。一方面,自身要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的模范,突出干字当头、勇于担责、干出实绩,严守纪律红线。另一方面,要管好队伍、带好人,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做到管业务与抓队伍相统一,确保在推动质监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干部队伍健康成长。
下一页更多精彩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二】
同志们:
20**年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全省质量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回顾20**年全省质监工作,安排部署20**年和今后一个阶段工作。今天上午,全体与会代表参加了全省质量工作会议,这是时隔五年之后,省政府就质量工作再次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确立了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质量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对做好质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和鞭策。全省质监系统必须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切实担当起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扎扎实实地把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和行动上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年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全省各级质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开拓进取,创新履职,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质量上,努力开创质量振兴工作的新局面。制订印发了《20**年推进质量振兴暨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工作计划和要求,在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和大部分乡镇、街道开展质量振兴活动。提请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质量发展纲要》、《质量发展规划20**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在天水市和敦煌市着手开展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全省大中型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和开发园区开展质量兴企、质量兴园活动,有43个单位和60名个人获得全省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认真扎实组织开展首届省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获得省政府表彰。庆阳、定西等12个市州政府和20个县区政府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大力推进名牌培育工作,提请省政府印发了《甘肃名牌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年全省又有116户企业的129个产品获得甘肃名牌,甘肃名牌总数达到412个;认真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活动,130户企业获得A级以上信用等级称号。
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保安全上,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的新举措。印发实施了《甘肃省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实施办法》,与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和重点工业产品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了质量安全责任书,建立健全了企业质量安全台帐。在全省乳制品企业建成了电子记录与追溯系统,实现了远程数据监控。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食品生产企业78户,注销了220户企业的237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及时化解食品生产安全潜在风险9个。扎实开展十百千工程和打非治违活动,对全省194家基础薄弱的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进行了证后监督抽查,暂停4家单位许可资质,停业整顿17家单位。继续加大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力度,深入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活动,积极开展质监利剑行动,重点围绕食品、农资、建材以及涉及安全的各类产品,组织专项整治,严厉惩处违法行为,出动执法人员30993人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700件,涉案货值1091万元。张掖、兰州、临夏等市州统一成立了乡镇一级质量监管机构,配备了监管人员,有效延伸了监管触角。认真开展实验室能力提升活动,完成计量认证换证235家,45家实验室单独取得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对169家实验室实施了监督评审工作。
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促发展上,努力探索服务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新途径。制定印发并认真组织实施了《甘肃省质监系统服务转型跨越、富民兴陇行动方案》,与庆阳市政府签署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庆阳市人民政府推动庆阳建设质量强市,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合作备忘录》;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争取省编办正式批复成立兰州新区质监局。着力推进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在资源性消费产品领域、环境保护领域、新能源基地建设领域、循环型农业领域批准发布循环经济地方标准24项;对列入国家万家企业低碳行动计划中的我省15户用能单位统一组织实施《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围绕全省农业发展六大产业,坚持从抓源头、抓基地、抓精品入手,积极做好10项第七批国家级和20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重新修订了《甘肃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批准发布地方标准134项。重视通过申报地理产品标志保护来促进农民增收,河西走廊葡萄酒和靖远枸杞、敦煌葡萄、大河家鸡蛋皮核桃4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省累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已达30个。全面完成为期三年的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行动任务,培育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2642家;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集贸市场小型衡器免费检定工作,对433个集贸市场的48578台件在用衡器进行了免费检定,指导全省29个集贸市场实现了在用衡器四统一管理。
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强质监上,努力夯实事业发展基础。科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基于风险管理的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科技部、财政部评审,争取科研项目经费256万元;《基于酒泉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设备关键检验检测技术研究》项目获科技部立项,落实项目经费217.9万元;《预包装食品常见致病菌分布及预防》等5个项目获总局立项,《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在电站锅炉检验中的应用研究》等4个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继续加大县级局业务建设力度,酒泉市肃州分局、庆阳市西峰分局、平凉市泾川县局等3个县级局获得五强县级局称号,全省五强县级局总数达到27个,30个县级局顺利通过全系统第二批规范化县级局达标验收,全省规范化县级局达到71个,占全省县区局总数的82%。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家风电设备、节能换热设备、塑料建材等5个国家质检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国家计量器具型式评价中心、纺织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甘肃省标准化创新基地等3个二期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发改委批复立项。临夏州局、陇南市局综合办公大楼顺利封顶。干部培训工作迈出新步伐,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支持,共派出省局直属单位及市、县质监部门38名干部分赴总局直属单位和山东、江苏、天津滨海新区质监局挂职锻炼,收到了良好效果。效能风暴行动扎实开展,积极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分离要求,启动了省局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组建了专门的行政审批受理和技术审查机构。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全系统已有91个单位进入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其中省级文明单位13个。党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去年共查办案件3件,有3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在省纠风办组织的全省重点执法部门行风评议中,质监系统排名有提升,不少市县局进入先进行列。积极开展双联行动,先后派出帮联干部33批次228名深入村社,多渠道筹措资金59万元,支持陇西、两当县双联帮扶项目。
二、质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当前,我省质监事业发展正处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十分艰巨的挑战。从质量工作的形势看,各级党委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质量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但是推动工作还缺乏有力手段和长效机制;各级对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但是质量安全监管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质量安全风险日益增大。从质监工作本身看,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底子薄、基础差的基本特征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业务工作领域有了很大拓展,但是服务发展、服务企业的成效还不明显;质监行政管理、检验检测、行政执法三支队伍的力量和素质有了很大增强,但是工作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全省发展形势看,各地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和3341项目工程,竞相发力,对质监工作形成了很强的倒逼机制,而质监工作尚缺乏强有力的支撑措施和服务手段。年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着重突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总体要求,质监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用更高、更宽、更远的视角去谋划质监工作,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解决质监事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创新理念,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20**年和今后一个阶段质监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质量工作会议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以建设质量强省为奋斗目标,以推进质量振兴为总抓手,以服务转型跨越为主题,以提高质量发展水平为重点,以确保两个安全为关键,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质量保障。
把加快建设质量强省作为质监工作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建设质量强省目标列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提高质量发展水平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把保障质量安全作为加强社会管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以质量引擎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以质量安全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以质量提升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力争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省取得明显成效,与全国同步实现国家质量发展目标,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提出这个总体目标,是为了与国家建设质量强国步调相一致,是落实《甘肃省质量发展纲要》的基本要求,是贯彻全省质量工作会议的具体步骤,也是统领今后一个时期质监工作的总纲,必须毫不动摇向这个目标迈进,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过程中促进质监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把深入推进质量振兴作为强化质监工作的总抓手。推进质量振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质量工作系统工程,是推进质监工作上水平、上档次的总抓手。要在深入研究推进质量振兴工作规律,认真总结过去几年工作经验基础上,在三个层面上全力推进,力争取得新突破。
1.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层面上全力推进。完善和充实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的质量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优化目标设计,充实工作内容,提高责任书的可操作性及量化考核性;进一步强化市县政府对质量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和考核检查,特别是协调督促市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履行职责,把召集会议、监督检查、考核通报等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要进一步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重点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定期了解掌握各相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做好工作动态研究、有关数据统计、情况分析交流,把各项目标任务融入到部门业务工作中。今年,力争在乡镇一级普遍设立推进质量振兴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把基础性和日常工作向乡镇和街道延伸,真正实现上下齐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2.在企业层面深入开展质量兴企活动。认真落实质量兴企提出的10项重点工作任务,年内力争推动全省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全部开展质量兴企活动。指导企业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大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全面实行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质量管理。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体系,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光荣榜和黑名单制度。要鼓励企业全面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不断增强员工质量意识。
3.在质监业务工作层面不断丰富质量振兴的内容。一是着力优化品牌培育和激励机制。着力推动名牌工作重点由重视评审向市场培育、扩大规模、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拓展;名牌培育范围由工业产品向农业名牌、工程名牌、服务名牌、金融名牌、商业名牌、旅游名牌等更广的领域拓展;名牌培育对象由国有大中型企业向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拓展。年内新增甘肃名牌产品50个以上,积极开展全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质量奖激励体系,推动目前尚未设立政府质量奖的2个市州政府和大部分县级政府设立政府质量奖,出台质量发展、质量安全奖励政策,力争每年有3户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二是努力实现标准化工作的新突破。要加快扩展标准化体系覆盖面,基本构建起符合省情发展需要,覆盖各个主要产业领域的标准体系;要积极拓❅展标准化业务覆盖面,在巩固工业标准化成效的同时,向改善民生、循环经济、服务业、金融业等方面拓展;要加快拓展标准化机构人才覆盖面,建立起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标准化工作管理模式,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推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标准化运行机制。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力争实现国家标准有量的增加,行业标准有新的上升,制修订地方标准50项,抓好第七批10项国家级和20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批准发布循环经济地方标准15项,完成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项目30项,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户。特别要鼓励质监系统在开展课题研究、检验检测业务中制修订高层次的标准。三是努力提高计量、认证认可等基础业务工作效能。要继续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力度,新申报地理标志产品2个;深入开展重点计量器具的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拓宽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免费检定范围;认真开展认证认可工作,严格强制性产品认证,着力抓好实验室资质认定和检验资格行政许可;持续强化实验室管理,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检测行为;不断规范食品农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加大环境、卫生健康等关系生态建设安全体系的认证和监管。
把强化能力建设作为提高质监工作的有效途径。
1.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质监部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就是要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民生上有行动,见实效;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企业发展遇到的难点、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发挥职能优势,紧贴实际开展工作。从今年开始,要多层次组织开展一系列彰显质监特色的服务行动,把服务从机关推向社会、推向基层。一是开展局市合作行动,通过与市州政府签署局市合作备忘录等形式,进一步增强质监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重点制定出台服务兰州新区发展的意见,加快与各市州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进程。二是开展质监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专项行动,组织特种设备、计量、食品、工业产品许可、认证、代码等业务部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办理业务,组织重点业务和检验检测部门到现场开展检验检测和培训服务活动。进一步深化服务循环经济等专项行动的内容和层次。三是开展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整合与民生关联的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业务,和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结合起来,面对面广泛深入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开展检验检测活动。四是开展联系服务企业行动,继续深化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联系重点企业,联系点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协议上,要真正解决好企业质量管理和技术提升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2.不断提升监管能力。确保质量安全事关大局,事关民生,事关质监部门的荣辱,是重中之重,也是工作底线。只有对质量安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食品生产加工和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科学有效的全面监管,才能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放心。一是强力推进风险防范、排查和整治。把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五个关键点植入到各项监管业务中,把所有导致风险隐患的因素必须彻底消除,风险防控措施和制度必须明显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责任必须明确落实到人,构建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机制。二是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广特种设备十百千活动的成果,把企业主体责任与省、市州和县级局的监管责任联系起来,严格落实质量安全控制、出厂检验、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制度,把电子监管系统从乳制品推广到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确保问题产品和事件可追溯。三是进一步加强证后监❧管。在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后,省市两级食品、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计量、认证等部门的工作重点要向证后监管转移,按照五个一律的要求,即对以往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所有企业进行一次回访,凡不能继续保持法定生产条件的,一律责令停产进行整改;对存在严重问题的企业进行一次清理,凡在省级监督抽查中安全指标、品质指标严重不合格,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企业,一律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对省、市监督检查多次不合格的企业进行一次核查验收,凡达不到法定生产条件的,一律按程序办理撤销生产许可证手续;对监管工作行为进行一次检查,凡发现监管不到位、履行职责不到位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的,一律依法依规严肃进行问责,不断强化监管措施,努力消除监管盲点。四是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行为。根据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每隔一个阶段都要有重点、有声势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食品、有机产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家电下乡产品等,严厉查处假冒农资、假劣建材、黑心棉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打击产品质量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3.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做大做强技术机构是立局之本,强局之路。要在增加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上寻求新突破,充分利用全省检验检测机构现有基础,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特征和发展趋势,围绕我省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型战略性产业的实际,研究建设一批服务支柱产业、高新技术领域和公共安全的公益性检测项目,力争今后五年新增5个以上国家质检中心,10个以上省级质检中心,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今年重点完成风电、节能换热等五个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一期工程,省质检、食品、特检和锅检中心搬入新址;完成包括国家计量器具型式评价中心、纺织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甘肃省标准化创新基地在内的基地二期项目建设的前期论证、审批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督促批筹的金昌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等4家省级质检中心完成实验室建设任务,在马铃薯产品、葡萄酒、蜂产品等产业积极规划和批筹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要高度重视提升检验检测机构业务水平,下决心解决检不了、检不全、检不准、检不快的问题,以实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为契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扩展项目,填平补齐,力争今年所有技术机构全部通过检验检测能力达标验收。
4.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一要全面推进行政许可审批改革。全面落实《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认真执行《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审批实施办法》,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受理中心统一受理,技术审查中心统一技术和现场审查,省局审批小组统一实施批准工作,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按照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把部分许可事项受理权下放到市州局。二要更加严格依法行政。案件办理特别是大案要案,一定要依法办理,绝不能逾越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红线,凡不属于质监职责范围内的案件,一律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凡是发现涉嫌严重违法的案件,一律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查处,并立即报告当地政府,通报当地公安机关;凡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坚决杜绝以罚代刑,罚过放行,杜绝人情案、腐败案,严防发生渎职、侵权和受贿等违法行为,加大省局指导、协调办案工作力度。三要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对于来自信函、网络、电话和现场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一定要按照规定程序,在法定时限内予以公开;对于社会和个别专业打假人士提出的投诉、举报、申诉和行政复议要求,必须认真收集证据,分析案件,做好审理和回复工作。
5.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技术机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检验检测项目科技含量,攻克一批我省经济领域自主创新中的检验检测难题,争取每年有2个科研项目列入国家质检总局或省重点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总数五年内突破10项,并在高级别奖项上实现突破。全面加强县级局规范化建设,要继续巩固五强县级局创建成果,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凡是在重大工作、两个安全、党风行风、班子团结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一律取消五强县级局荣誉。今年是全省质监系统规范化县级局建设的最后一年,各级质监部门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县级局规范化建设的完善、提高和成效巩固上,省局将分批组织专门考核验收,督促各地全面完成三年全部达标的目标,整体推动县级局均衡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扶持协调力度,充分调动市县质监部门能动性,持续改善基层办公环境,完成兰州市质监综合楼、张掖市质监综合楼的前期设计、征地等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完成陇南市质监综合楼、临夏州检验检测中心大楼的搬迁任务。完成一批县级局办公、实验楼的新建和改造工程。
三、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实力,项目是争取资金支持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载体,项目建设的过程是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各级质监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起强烈的项目意识、发展意识,在项目建设中大显身手,寻求大的突破。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生成项目,当前全省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产业结构进入新一轮重大调整变革阶段,对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提出了十分紧迫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认真研究、把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市场前景,认真设计、论证,生成一大批新项目,好项目。要积极争取项目的立项批筹,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抓住总局和有关部委扶持甘肃发展政策叠加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千辛万苦争取国家级质检中心在总局层面得到批筹;各级建设的省级质检中心也需要努力争取省发改、财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力争多立项,早立项。要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是普遍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解放思想,放开眼界,既要下功夫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也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同时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省局决定年中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分东西两片集中进行重点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交流学习,观摩要把项目建设列入重要内容,重点看近几年新上的项目,相互借鉴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加快质监事业的发展,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队伍。各级党组要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要强化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是完善结构,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各级领导班子配备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重用一批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中年骨干,大胆选拔一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同时要注意安置好那些为质监事业做出贡献的老同志,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领导班子的建设上,必须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努力营造团结、和谐、风正、心齐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专业人才引进这个瓶颈,争取政策、创造条件把检验检测机构急需的特殊人才及时引进来、招进来;要发挥好省局确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作用,让他们既要承担起科研项目创新突破的任务,更要言传身教带出一支强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市州局及各直属机构要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制定完善的工作目标、计划和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省局要有针对性加大各类高层次、专业性强的业务培训班的频次,市州局要重视一线检验检测和执法人员的培训,技术机构和县级局要立足岗位抓好培训,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水平;要强化省市局机关干部业务知识培训,鼓励在学历继续教育中报考涉及质监业务领域的专业,继续组织好业务骨干赴总局和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锻炼工作。
着力抓好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具有独特功能和巨大魅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熏陶、引导、规范、凝聚、激励等作用,各级必须站在促进质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十分有力措施推进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要坚持高起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质监工作特点和文化建设规律,深入挖掘、不断充实质监工作的文化内涵,大力加强质监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推行公开文化,倡导和谐文化,为质监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文化建设要丰富载体,在内部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统一并规范办公大楼各场所、执法车辆的外观标识;按ส照总局要求,对基层执法人员着装统一标识;在各级机关走廊楼道设立宣传画、格言警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使质监形象通过办公设施和文化生活得到生动的体现。对外要着力抓好宣传工作,省局从今年开始,将与省上主要媒体开展战略合作,既要及时把老百姓关注的质量安全热点、焦点问题报道出去,也要把我们工作特色亮点宣传出去,努力提升质监工作的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文化建设要注重抓根本,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细致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各级文明单位创建步伐,力争省级文明单位有新的增加,争取标兵单位进入全国文明单位行列。
着力抓好作风建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作风建设方面已经为我们带了头,树立了榜样。我们只有以更加严格的规章约定要求自己,更加坚定的态度执行纪律,才能在作风建设上见实效。省局党组为此专门制定了改进作风的若干规定,总体要求就是要更加密切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要把作风改进体现在能谋善断,抓全局谋大事上,从全局高度分析、观察和处理各类问题,讲究工作的章法、节奏,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有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明确由谁来干,什么时候干到什么程度,干好干坏要有个说法。要把作风改进体现在求真务实,勇于担当上,倡导形成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动真碰硬的良好风气,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言必信,行必果。要把作风改进体现在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上,深入开展党风廉政预防和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对行风和廉洁自律方面出现的问题,绝不姑息,绝不手软,绝不拖延,一经发现立即严厉查办。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省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各项硬性规定,各级领导要带头转变作风,率先垂范,在调查研究、议事决策、会风文风、勤俭节约等方面切实加以改进。要把作风改进体现在提高效能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把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贯穿到行政管理、检验检测的各个环节,以快节奏、高效率赢得企业和群众的好评。要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深化帮扶目标责任,细化帮扶项目载体,强化帮扶工作措施,有力提升联村联户的实际成效。
同志们,艰巨的任务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全省质监系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坚定信念。我们一定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推进质监工作的新发展、新提高,为完成省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质量保障!
下一页更多精彩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三】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质检总局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年全省质监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年工作任务。省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郑栅洁副省长在主会场出席会议并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省质监局班子报告工作。
一、尽职尽责,20**年质监事业发展稳中有升
去年在省委、省政府和质检总局的领导指导下,全省质监系统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质量基础不断夯实。推动省政府出台了《福建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及相关细则,修订了《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福建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及评审细则,组织开展20**年度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和福建名牌产品评价工作。牵头组织的质量考核工作得到国务院考核组充分肯定:福建质量工作站位高、措施实、效果好。苏树林省长对这项工作也予以批示肯定。积极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厦门市被质检总局授予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福州市获批创建城市;全省获批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5个,泉州市成立了省内首个中国知名品牌数据库。制修订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56项、发布地方标准87项,制定闽台珠宝首饰互认标准2项,新获1个国际标准工作组,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获批3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县。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8项,对242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医疗卫生计量器具监督检查,完成机动车安检机构分类监管试点任务。认定许可实验室资质发证263家,注销资质10家;与台湾有关机构合作开展认证检测24项,与美国保险商实验室等知名认证检测机构开展业务合作,获得8项检测授权和认证检测资质。
质量安全监管有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贯工作,加强重点项目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行气瓶数字化管理,新版动态监管系统上线运行。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检查和六打六治活动,取缔土锅炉、土压力容器22台,立案140起,完成我省能源大动脉中海福建天然气360多公里长输管道检验,安全生产连续14年实现省政府下达的责任制目标。大力开展双打和质检利剑专项打假行动,查办案件1400起,货值3536万元,其中大案要案79起,移送公安机关29起。按照五统一规范建设全省12365平台,受理投诉举报17031件,办结率达94%。评选25个市、县质监局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福州、厦门市质监局被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6件,省质监局保持无败诉。全省产品质量省级抽查合格率达93.24%?,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连续四年超过90%;国家抽查我省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3.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88个百分点。注销涉及产能过剩的水泥等企业生产许可证111张,完成全国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质量效益评价试点任务,经验做法在全国生产许可制度改革研讨会上交流。
服务发展务实有为。积极争取并有效落实质检总局支持福建加快发展、支持平潭开放开发、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措施,龙岩市质监局主动对接政策推进质检中心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标准化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宁德市质监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效突出被市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我省在全国率先取消组织机构代码现场年度验证、改为网上年报,被列为数字福建重点项目和惠民惠企工程,在全省电子证照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继续调整下放5项计量行政审批权限,将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审批事项委托厦门质监部门负责,取消所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委托加工备案。免费检定计量器具近33万台件,减免企业费用1200多万元。423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在线采集,采集工作和采集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数据应用于政府节能管理,有效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得到质检总局高度肯定和表扬。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免费检测的双百服务,与40个县3010批次检验项目及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服务对接。先后6次赴中化泉州、腾龙芳烃现场为企业提供许可证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安全难题,漳州市质监局、省特检院在现场设立办事机构直接为企业提供质监服务。苏树林省长对省质监局服务企业发展和重大石化项目建设方面给予多次表扬。
综合能力持续提升。获批2个、筹建2个国家质检中心,3个国家质检中心达到A级水平,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高分通过现场评审验收。获质检总局技改、食品相关产品检测能力建设项目40项,省质检院、省纤检局、厦门市质检院3家机构经质检总局核准为Ⅰ类检验机构。建成3个省质检中心及1个国内门类最齐全的大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实训基地,为全省58个县级计量所无偿配备电子血压计检定装置。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授级高工9人、副教授级高工76人。新获科技部质检行业科研专项2项,省科技项目15项,国家专利授权65项,质检总局科研立项22项。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进入中试阶段,并在部分省市推广应用;60兆牛顿力标准机赴英国进行量值比对获得满意结果,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省质监局网站在省政府和质检总局评比中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连续八年进入前三名。
体制改革稳妥有序。去年12月30日前,省质监局已将各设区市质监系统全部划转移交给当地政府管理,共移交行政机构87个,事业单位85个,固定资产13.8亿元,人员2959人。妥善安置好异地交流干部职工,整个移交过程没有发生任何违规违纪行为,做到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监管不软,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充分肯定。成功推动全系统所有事业单位全部划为公益类。完成行政权力清理工作,全省质监部门保留行政权力306项,其中省质监局52项,已经省政府批准公布实行。
党的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的14个方面问题的整改,得到省委巡视组的充分肯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巩固深化第一批活动成果,督导181家单位2200多名党员认真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对省质监局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总体评价为好和较好的比例达98.21%,对整改落实情况满意度测评达100%。创新党建工作方式,莆田市质监局开展的道德讲堂进企业系列活动作为示范品牌在该市推广;全系统有50个单位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或党建先进单位,南平市质监系统70%以上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全系统有20个单位通过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单位考评,福州市质监局在全省质监系统首个通过全国文明单位考评并已公示,三明市质监局、省计量院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制定了《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年工作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廉政风险防控手册》,落实《廉政准则》,推动两个责任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质监局共精简会议16场次,制发文件同比减少37.3%,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三公消费同比分别下降46.9%、49.7%。
去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得益于全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办、团结奋斗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质监局,向全系统干部职工和所有关心支持质监工作的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质监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质量工作社会共治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质量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二是分级管理后质监工作分化弱化问题迫切需要研究解决;三是在推进简政放权和技术机构改革方面的力度不够大;四是质监工作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努力加以解决。
二、奋发有为,努力推动20**年质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质量工作进入新时代,质监管理实行新体制的形势下,打破传统路径思维、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是各级质监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主动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找准新的目标定位是做好今后质监工作的新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质检总局的决策部署,今年质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质检总局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和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为工作指南,以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服务发展为主题,围绕四个强化、四个提升目标,大力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努力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上取得新成效,为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贡献。
强化质量和安全工作,提升质量发展水平
1.优化政策环境。一要完善质量运作机制。推动出台《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进一步推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意见》和《福建省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年行动计划》。组织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国务院对省政府20**~20**年度质量工作考核迎检和对设区市政府20**年度的质量考核工作,指导设区市开展对县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广厦门市创建经验,指导福州市开展创建活动,支持泉州市申报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的产品质量状况调查分析,为各级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要完善质量诚信体系。继续支持有关机构开展首席质量官资格培训,引导推动更多大中型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力争年内新增100家以上。推进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全省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继续推动企业主动向社会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和企业法人代表签署《企业质量诚信承诺书》活动,提高企业质量信用意识。三要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鼓励申报全国、新建一批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推进市、县两级质量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消费与质量查询平台,为消费者择优汰劣、推动社会质量共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条件。组织好质量月活动,积极举报质量违法行为,形成对生产者的责任倒逼,营造良好质量环境。
2.夯实质量基础。一要强化标准创新引领。支持省内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鼓励将发明专利转化为行业标准,力争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项以上。开展企业标准公开声明制度的国家级试点,提出具有福建特色的企业标准公开声明和监督制度。推进全国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精品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闽台标准互认工作,争取进入国家标准委开展的海峡两岸共通标准的组织架构中,力争在福州设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二要强化计量技术支撑。推动出台并落实《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围绕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急需,以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安全防护、贸易结算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高精度、高水平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全年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80项以上。推进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双十工程,确保全省集贸市场公平秤、机动车安检机构在用计量器具、眼镜店计量器具和民用三表受检率保持在98%以上,加油机受检率保持100%,列入国家重点目录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省级以上抽检平均合格率达95%以上。三要强化认证认可工作。督促全省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的生产企业100%申请认证,重点推进节能减排、低碳产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开展对产品、管理体系认证中小企业监督检查,加大认证机构的监管力度,治理不按规范无序开展认证的行为。改革实验室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建立实验室资质监管网,加强监督防范风险。
3.强化安全监管。一要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监察协调机制,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公益宣传,促进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和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坚持分类监管,保障重点项目、重点单位、重要时段的特种设备安全,指导福州市做好首届青运会期间的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开展基层安全监察员取证培训,编制安全监察作业指导书,持续优化动态监管平台,完成气瓶数字化管理的省级验收,探索安全监察绩效管理新机制,保持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平稳态势。二要加大执法打假力度。开展双打和质检利剑战役行动,把打窝点、打伪劣、打主观恶意的质量违法行为作为突出任务,重点查处涉及民生、安全的大案要案。与工商、公安等部门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开展跨级、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加强大要案的督查督办和整改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落实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三要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和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以妇女儿童用品、纺织服装、家居装修材料、家用电器、食品包装材料为重点,开展全省消费品质量安全大检查,切实消除问题隐患。探索建立省级召回专门机构、完善召回工作机制,将缺陷产品召回范围由汽车产品、儿童玩具、特种设备等,逐步扩大到包括儿童用品、电子电器产品在内的一般消费品。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社会救济制度,加强汽车三包调处工作,推进产品三包等领域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推动建立小额诉讼和公益诉讼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促进质量提升。一要深入完善监督抽查工作机制。出台《福建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区域产品质量考核评价水平,推动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杠杆作用。规范监督抽查抽样行为,严格检验报告研判、承检质量分类评价与问题通报制度,不断提升质检机构公正性。加大质量抽查后处理和风险研判工作,有效防控质量风险。二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抓好水泥、节水产品、厨房用具等10类重点产品的质量提升,培育和创建一批示范项目,以质量提升促进转型升级,力争全省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扎实推进验配眼镜等产品企业分类监管。加大对电商企业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力度,配合相关部门优化互联网经济监管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网络销售。三要深入实施品牌培育与提升工程。坚持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认真组织好20**年度福建名牌产品评价和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评选,继续推动各设区市开展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指导若干重点企业申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优先推荐纺织服装、建筑陶瓷等传统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参加质检总局组织的品牌价值测算工作,进一步推动品牌从定性认定到定量测算,逐步形成福建区域品牌优势。总结推广南安、仙游创建工作经验,支持指导条件成熟的地方政府和园区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有效引导优势产业发展,力争年内新获批筹建2个以上。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一批特色产品列入保护,确保我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保持全国前列。
强化改革和服务工作,提升质监履职效能
1.进一步简政放权。一要加大取消下放力度。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必放、强化服务的原则,再取消、下放一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今年我省所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再收费。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分期分类减少前置审批,优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发挥省质监局网上办事大厅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企业办理的时间和财务成本。二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出台省质监局行政审批委托管理办法,试行委托设区市质监部门承担相关行政许可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行政审批工作作业指导书、行政审批流程图、技术审查流程图和文书范本,统一审批工作的规则、流程、时限和文书格式等要求。加大对委托设区市质监局办理的行政许可项目的后续监管,综合运用实地督查、随机抽查等多种手段,保证相关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三要全面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严格按照省审改办发布的省质监局行政权力清单行使职权,行政权力清单外的事项,一律不得再搞许可。积极推动建立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2.加快法治质监建设。一要不断健全质监法律体系。适应分级管理新体制,加强法律法规的梳理和研究,对条款、内容不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提出修改和废止的意见建议;对省质监局制发的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不适应分级管理的相关文件及时废止和修改。推进《福建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立法调研,争取列入20**年地方立法项目。二要强化依法行政监督指导。持续深化案卷评查工作,加大对执法办案能力较弱的市质监部门的检查指导力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自由裁量规定,大力推进阳光办案,提高执法公信力。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畅通投诉举报、信访、复议渠道,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质量,大力提升行政应诉能力。三要大力开展普法活动。组织做好六五普法验收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载体开展普法宣传。推动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落实。
3.主动服务自贸区建设。一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质监工作经验。改革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实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放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检验门槛,自贸区内符合资质条件的检验机构可承担发证检验任务;改革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改为由企业自我声明、自我承诺、主动报备。二要推出质监工作改革新措施。深化工业产品许可证改革,将省级发证的行政审批职权委托自贸区质监部门行使。进一步开放检验检测市场,试点第三方检验机构承担政府监督抽查任务。创新特种设备监管方式,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可以自行选择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安装告知可以就近向自贸区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三要深化福建质监特色服务。组织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认证认可等5个专业领域技术人才赴自贸区挂职开展质监服务。在福州、平潭自贸区设立特检服务窗口,方便企业报检、人员培训和检验报告发放等。针对自贸区企业开辟专门的计量检定、校准、检测、咨询等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检测时效。
4.服务推动生态省建设。一要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工作。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及相关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指导永春、长泰、沙县3个县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活动。加快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力争新建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40个以上,新获批2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真落实福建新型城镇化规划部署,出台质量提升配套措施,做好相关标准化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建设标准,提高建设质量。二要持续推进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全面完成能源计量审查工作。加强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源连续监测设备强检工作,实现已投入运营的国控排污企业在线监控仪器检定100%。加快推进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提高光伏产业的计量检测技术水平。三要持续推进双百服务。年内为每个县市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提供100批次的免费检测服务,包括空气、水质量以及土壤中化学残留物和重金属成分的检测,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为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建立生态数据;用三年时间在全省重点扶持100家科技型中小生产企业,为其免费受理新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委托检测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大气污染整治工作,加大对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钢筋、水泥、电石等涉及国家产业限制类产品的生产许可监管,开展节能、节水及环保产品质量的监督把关,启动工业许可类产品节能增效技术帮扶全国试点工作,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强化科技和人才工作,提升质检综合能力
1.加强建设管理提升检验检测水平。一要强化技术机构建设规划管理。结合我省产业发展现状,遵循科学划分层次、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对已有的质检中心要管好、用好、发挥效益,新筹建的中心要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实施全省技术机构资质认定、统一规范检验检测行为、统一安排国家和省级产品质量检验任务,促进全省技术机构和谐发展。二要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升级。重点抓好省质监局直属机构和国家质检中心重要装备的配置和升级,力争5个以上国家质检中心仪器装备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10个以上省级质检中心仪器设备水平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通过改造升级使国家质检中心检测项目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省级质检中心的检测能力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三要提升技术机构服务能力。大力加强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以一个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骨干的立体式公共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并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政府职能转变,协调整合检验检测技术资源,促进技术机构由提供单一检验检测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
2.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成果转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郑栅洁副省长在省质监局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努力服务产业经济发展。一要加大科研工作力度。重点抓好计量、质量检测、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等领域的创新突破,鼓励开展科研项目国际合作、联合攻关。力争新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项以上,保持处在各省质监系统前列,争取2/3以上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新获专利授权15项以上。二要完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科研项目立项评审、事中检查、结题验收和成果评价等工作,逐步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科技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科技管理效能。三要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利用我省的国家质检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福建海峡计量科技开发中心等平台,争取一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应用。以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为重点,一批成果在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
3.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科研能力水平。一要完善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制度,重点加强各主要业务专家库、骨干人才库的建设,继续甄选一批业务能力突出和工作实绩明显的专业性人才进入专家库,补充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技术人员进入骨干人才库。同时,通过聘用、合作、兼职和招聘等方式,开发人才资源,优化人才结构,壮大人才队伍。二要强化人才激励引导。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专家库和骨干人才库人员的学习培训、考察调研,对特别突出的人员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奖励,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上优先列入后备干部培养。同时,加大公开竞争、双向选择、轮岗交流的力度,激励复合型人才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三要注重发挥人才辐射效应。努力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平台,选拔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要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质检中心等科技平台,鼓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参与标准、检定规程的制定,开展新的检测方法研究,迅速提高技术人才的科研水平和实用能力。
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集成应用水平。一要推进资源整合共享。进一步完善全省质监数据中心及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重点消除在用项目的信息孤岛,加快实现质监业务互联互通。加快智能化办公系统的建设进度,推进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的升级改造。二要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落实组织机构代码证与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加快对接省级统一网上办事大厅,进一步完善电子证照的生成与应用,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推进省质监局网站可见性优化建设,确保网站和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继续保持前列。三要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加快联网接入全省电子政务内网和涉密业务应用的迁移进度,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落实好新形势下信息化运维保障体系。开展网络信息安全自查、抽查和安全整改,严守网络信息安全底线。
强化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质监部门形象
1.大力加强党建工作。一要完善落实党建责任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抓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主要负责人要真正担负起抓党建的第一责任,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制定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督查机制和科学规范的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形成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强化一岗双责,健全党组织书记述职考评、党建工作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二要强化党性党风教育。按照部署要求开展党员干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三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各直属单位专职党组织副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四下基层、马上就办活动,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四要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工作,力争80%以上为民服务窗口获评满意窗口。充分运用道德讲堂及省质监局网站等载体宣传质监工作,推广先进典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提升质监部门影响力。
2.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要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确保抓业务工作与抓党风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要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继续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重要岗位和基建项目建设的监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收费管理标准,落实中央和地方收费政策;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三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加大正风肃纪力度,重点加强对省质监局机关及直属单位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技术机构从业人员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监督,不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真正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四要持续深化四风问题整治。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任何时候都不得违反规定和搞变通,对顶风违规的从严查处。针对四风新形势、新动向,坚决查处公款吃喝、旅游送礼等问题,让四风无处藏身。加强对厉行节约、干部住房、公车配备、职务消费等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3.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现实最重要的任务,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落实到忠诚信仰、严于律己、敢于担当上,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严格按照党的纪律和规矩办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从严管理干部。严把选人用人关,重点把好动议提名、考察考核、程序步骤3个关口,严格核查干部档案和个人有关事项,探索试行拟提任领导干部廉政报告、实绩公示制度。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严格控制编制管理,从严控制省质监局机关和直属单位财政拨款人员总量。三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大质监业务培训和专题培训的力度,尤其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和一线人员履职能力培训。继续用好金质大讲坛,组织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政策理论培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同志们,时代赋予光荣使命,奋斗创造美好未来。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把握新机遇、走好新路子,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开拓质监事业发展的广阔空间,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