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4-12-27 02:37: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利用驻村工作的机会,我对西平县所属5个乡镇的22个村的党组织 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绝大部分都基本上能够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作用。但农村经济体制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 ,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亦不容忽视。认真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研究和发现存在的问题、思考和探索解决办法,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障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验与启示

西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都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创造着多方面的新鲜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展示了全县农村党组织发展的基本走向,也表明了多数的农村党组织能够与时俱进, 自觉地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而为我们科学把握农村党建的规律、正确解决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借鉴作用。

农村党支部领导成员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廉洁和公正是农村党组织健康发展,始终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根本条件

农村党支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党支部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和所在村的农民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且党支部成员本身也都是农民,要和农民一样承担各种义务。在计划生育、宅基地、统筹、提留、摊派、集资、义务工等一系列涉及农民利益的具体问题上,干部自身如果不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公♚平公正地去处理,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号召力就受到削弱。更有甚者,如果党支部领导成员利用职权,用公款吃吃喝喝、多吃多占、以权谋私,必然遭到群众的反对,轻者会使党支部 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战斗力和号召力,重者则会导致群众上访告状不断,党支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分析研究西平县十几个优秀党支部的成功经验,一个最根本的共同点就是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党支部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与西平县十几个先进党支部书记座谈时,他们都说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主要来自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的廉洁和公正。权寨镇关庄村党支部书记关国胜和秦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治国都是担任村干部多年的老党员,他们20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不论外 部环境如何变化,他们都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固守着党在农村的这块阵地 ,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当被问及经验和体会时,他们深有感触地说:“俺也没有别的法宝、没有别的捷径,就是靠公正、靠廉洁,做不到这点,一对不起组织,二对不起乡亲,自己也迟早要跨台。”朴实的话语,说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 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党支部成员的廉洁和公正,就没有基层党组织长久的巩固和发展。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之所在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普及和农村民主政治生活的不断进步,广大农民和农村党员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这一方面为农村党 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同时也对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西平县一些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经验表明,把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党组织的自我约束与群众的民主监督相统一,把党组织深深植根于民众的沃土中,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之所在。

一是切实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用党内民主推动和保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西平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党内民主制度比较健全,党员议事会、党支部大会在党内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如西平县权寨镇关庄村党支部、柏城镇王店村党支部、盆尧乡于营村党支部、谭店乡朱洪村党支部等,都普遍实行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在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做到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从而大大增强了党支部自身的凝聚力。

二是党组织自觉置于群众有效的监督之下,通过民主监督来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廉洁高效和科学决策。西平县一些先进党支部的经验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到廉洁高效、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党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要有很强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但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尤其是民主监督。西平县尽头吴村党支部书记葛炳臣1998年就任支部书记后,为凝聚民心,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帮助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村民议事会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把党支部活动自觉置于党员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在财务管理上,村里所有开支先由支部书记审查签字,而后经村理财小组复审后方可开支。有一次,乡派出所到该村办理公务,中午葛书记个人做主招待了一餐,共花了300元钱,并签字请村财务报销。可经村理财小组审核时,认为这项开支不符合村里有关规定,不应报销,葛炳臣就个人掏腰包支付了这笔开支。这件事在全村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支部书记的威信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使群众对党支部对支书更加信任了。

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可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党组织运行机制

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基层党组织的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逐步变得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西平县委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适应变革中的农村生产关系的要求,优化村级班子整体结构,对于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½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通过争创“五好”村党支部、“六好”乡镇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使县、乡、村各级党组织进一步确定了自己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找出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赶超的目标,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使相当数量的基层支部焕发了生机。二是在村干部的选拔上引入竞争机制,广开用人渠道。西平县在村干部的选拔上除试行了“内选、外聘下派、举荐、回请”等多种方法,还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多方比试、综合平衡,在竞争中选强将,为村级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班子的活 力。

三是根据农村现实状况,试行并推广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的任职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村存在的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张皮”现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但由于村委组成人员由村民选举产生,而支部成员由上级党委任命或由党员选举产生,容易出现“两张皮”的现象。鉴于此,西平县的大多数乡镇试行了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的任职模式,即把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委主任候选人,这样既给党支部书记增加了“民选”的压力,强化了民主意识,拓宽了村民对党支部民主监督的渠道,又避免了“两张皮”现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是保持基层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平县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针对一些后进党支部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班子整体素质差、支部书记自身不够廉洁的情况,在大部分村党支部都建立、健全了包括党员活动日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党支部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同时,还推行了村财乡管、定期审计村级财务、村务政务公开等制度,从外部强化对村级班子管理和约束。这些制度和措施,对保持村干部的廉洁,维护村干部的团结和稳定,促进基层组织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矛盾和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农民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党组织在领导农民突破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使自身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得到了逐步地完善和发展,但同时,在管理体制、思想观念、政治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农村党组织所承担的繁杂棘手的工作任务与其所拥有的调控能力和手段不相匹配,使相当数量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疲于应付,凝聚力、号召力相应减弱

随着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化和农村资源配置形式的多样化,农民群众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和自由度逐渐增强,由此引发了他们对党支部、村委会的依赖程度降低,党组织在农民利益分配关系上的调控能力已很微弱,进而导致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减弱,缺少完成农村复杂任务应当具备的能力和手段。调查中,有相当数量的党支部书记反映说,如今的支书不好当,农民不好管理,整天任务压头,疲于奔命,而出了问题又没有人给撑腰。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在物质利益动机和商品交换原则的冲击下,农村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处于较为困难的境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民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同是人均一亩多耕地,有的精耕细作,高产高效;有的粗放经营,收入微薄;有的在从事种植业的同时,兼做养殖业或务工经商,经济收入数倍于种植业;还有的外出务工经营,以工补农等。经营方式的不同和产业 结构调整的快慢,使农民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而应承担的税赋却相差无几。在这种贫富悬殊的大背景下,尽快发家致富已成为农民群众包括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主线,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决定着当今农村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相当数量的党员在个人尽快发家致富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理天平两端失去了平衡,多数农村党员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愿意无私奉献为他人做事。问卷调查显示,有55.9 %的党员认为农村党员仅在个别的时候能发挥作用,还有6.9%的党员认为农村党员不能发挥任何作用甚至不如普通群众,有52.4%的党员认为只有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才愿意去帮助人,还有8.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等价交换原则也不断影响着农村党的生活。虽然,在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不乏勤廉兼优、无私奉献者,他们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流砥柱,但也确有一部分党员以个人利益代替党的利益,用等价交换原则代替党性原则。据调查,有一些村党支部书记的职位长期空缺,却物色不到合适的人选,细究其原因,一方面有本事、有能力、有致富路子的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当村干部,因为当村干部报酬低,工作难开展,还要得罪人,愿意自己致富不愿带领大家致富;另一方面,一些挤破头皮想当村干部的人,其根本动机是为了利用村干部的职位去谋取个人利益,而自己又缺乏致富本领和群众威信。例如,我们所驻的西平县郑楼村3年内换了4任支部书记,其中一任是在我们驻村前不久上任的,这位文革时期当过多年村干部、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党员,曾在外经商多年,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致富经验,本人也通过多种渠道向镇党委表达想当村于部的强烈愿望,并表示,一旦上任,一定廉洁奉公,把自己能力、才华和多年积累的财富贡献给父老乡亲……可上台不久,便因以权谋私在本村群众的上访告状声中被撤换。诸如此类的情况,使我们的理想、宗旨教育与农村党员所见所闻的现实形成巨大反差,使党组织思想建设处于较为困难境地

。 在对村干部的管理上,不同程度存在着激励不足、约束软化以及权利义务脱节等问题,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应有的良性互动机制

首先,在内陆农区的一些乡镇,普遍缺乏对村干部应有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一是村干部低微的工资报酬与其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不相称。据了解,我省几个农业区的村干部年工资一般在百元左右,且不能按时发放,从而使相当数量的村干部在实际利益少和工作负担重的比较中削减了政治热情,弱化了工作的责任心,有的通过怠工来寻求心理的平衡,有的则利用职权寻求合理报酬以外的灰色收入,如贪污、利用公款吃喝等。我们在驻村期间,走访了西平县十几个村的三十几位村干部,当被问及“村干部公款吃喝、多吃多占,群众反应强烈,为啥又久治不 愈”时,不少村干部坦言相告:“当村干部工作难干,又没啥报酬,还要经常挨骂,俺不吃点喝点,图个啥哩。”二是对勤廉兼优的村干部,一般难以给予应有政治荣誉,更没有在政治上升迁的机会。按通常惯例,村里按时完成乡政府分派的统筹、提留以及其它各项工作任务,计划生育工作未被查出重大问题,党支部可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支书被评为优秀党员,这基本上算是最高奖赏了,从而使村干部缺乏使工作更上一层楼的内在动力。

其次,在对村干部在法律、纪律制度的约束方面,也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鉴于当今农村工作困难程度大和村干部报酬低的状况,县、乡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一些轻微的越轨行为往往是网开一面,或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而不予深究。与一些乡镇主要领导座谈时,他们认为村官难当,待遇又低,多吃多占一点在所难免,况且有能力的村干部不好找。政法部门对村级班子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往往由于村级账目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情况复杂等原因,一般不愿过多地介入。这样就使得法律和纪律在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上出现了软化,进而也使得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淡薄,不能做到警钟长鸣。

其三,农村党员干部权利和义务的脱节,也影响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村干部除了和一般农民一样承担着统筹、提留、集资、纳税、义务工等各种义务外,还要担负起村里许多繁杂棘手的任务,如开会学习、收粮派款、计划生育、迎接名目繁多的各类检查等,严重影响自己家的生产和经营,而合法报酬又十分低,这也是一些有能力的农民不愿当村干部的重要原因之一。

凡此种种,使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缺乏应有的良性互动机制。首先是村干部不好选,不少有能力、有威信的人不愿当干部,尤其不愿当村支书,在个别村甚至出现了“有本事的不想干,想干的没本事”的现象。其次是村干部不好管。由于激励不足和约束软化,村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多吃多占的现象比较普遍,已成为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问卷调查显示,只有2.6%的农民认为村干部“廉洁”,认为村干部廉洁程度“一般”的占59.7%;认为“不廉洁”或“腐败”的高达♀37.7%。在个别村甚至出现了“一上就贪,一贪就告,一告就散,一散就乱,一乱就换”的恶性循环。

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的影响以及宗族、宗教和其它落后势力的抬头,威胁和损害着农村党组织的政治生活环境

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会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损害着党组织的肌体。如名目繁多的收费、罚款,国家工作人员的贪脏枉法、干部使用上的任人唯亲等多种腐败现象,都会在村级干部的面前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耳问目睹的各种不合理现象,使他们愤愤不平,而又无可奈何。问卷调查显示,54.7%的农民党员认为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令人失望,还有5.5%的党员认为一些干部的行为使党失掉了民心,进而削减他们敬业为民的政治热情,有的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受一些负面典型的影响而予以效法,损害着党组织自身的肌体。

二是宗教势力不断蚕食着党在农村的阵地。据对西平县权寨镇关庄村一个宗教点的调查,近两年信教人员成倍增加,且呈继续增加的趋势,而且其态度之虔诚、纪律之严密,很值得我们深思。春节期间,我们代表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去慰问一位身体残疾的信教人员,她接过我们送 去的钱物,在感谢党的同时仍念念不忘感谢“主”,其虔诚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尽管目前的宗教活动仍属“爱国守法”,但已成为农村一股很有影响的政治力量,蚕食着党在农村的阵地。

三是宗族势力严重干扰着党组织的建设。在当今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影响十分明显,我们在走访调查中,经常听到一些群众反映,单门独户或宗族势力弱的党员难以被选进支部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如果没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背景,即使被选进支部班子,干得也会相当艰难。目前,虽然还不能说宗族势力已经控制了基层政权,但宗族背景已成为相当多的农村基层政权在组建和运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管理体制与变化了的形势不相适应,对党员管理和约束的能力下降

首先,由于人员的自主择业和党员的频繁流动,造成了部分党员与党组织断线脱节。据对我们所驻的西平、上蔡5个村的调查,务工经商的农民党员约占党员总数的1炖3,分布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特别是长年在外的党员,一般一年才回村一次,党的活动基本不能参加,使党组织失去对他们的有效的管理和约束,这些人成了党的工作延伸不到、覆盖不了的盲区。 据我们所驻5个村的支部书记反映,为数不少的党员不积极参加党的活动,不愿尽党员的义务,开会不积极参加,党费要催几次才交。党支部没有有效的办法去管理和约束他们,党章规定的纪律,对当今的农民党员基本上无法落实。

三、思路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党建的“大气候”,又要精心培育每一个基层组织的“小环境”,使之形成一个具有不断完善自身功能、充满生机活力的良性运行机制。

积极探索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和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和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良性运行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而基层干部的选拔和管理则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在村干部的选拔中,应改变过去那种由乡镇党委少数几个人凭印象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办法,让农村党员和群众广泛参与村干部的选拔,进一步试行公开竞选、外聘、下派、回请等办法;同时,应大力推广“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村干部,即先由党员和群众分别推荐,再在党内选举支委成员,这样选人的视野会更开阔,选出的人群众基础会更深厚。在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对应先让拟任党支部书记的人选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后,再将其推荐为支书人选,参加党内选举;如果选不上村委主任,说明群众信任程度低,就不宜推荐为村支部书记人选。这样就把党的基层干部置于群众强有力的监督之下,同时,还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其次,应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现在有不少基层支部由于管理不规范和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战斗堡垒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有的已相当松散。建议尽快制订下发《农村党支部工作条例》,就农村党支部的地位、职责、任务、选拔和淘汰、表彰和奖励、监督和约束、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等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党支部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避免随意性,从而形成一个进出有序、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

其三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开放”的理念,从机制上确保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所谓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就是农村党员必须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群众利益的代表,不符合这个要求,也就失去了作为党员的条件;所谓“开放”的理念,就是把农村党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始终保持系统内外的良性循环和新陈代谢,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要“循环”进来,不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要“代谢”出去,从而始终保持党组织的代表性和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组织和党员始终保 持着勃勃生机。

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上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三级联创”工作

我省开展的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从强基固本的要求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创”、“联”和“实”字上做文章。

所谓“创”,就是县、乡、村根据各自的职责任务和当前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现实状况,有的放矢地去“创”。一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农村党组织健康发展的大气候、大环境,如严厉惩处对农村和农民吃拿卡要乱收乱罚的各种腐败行为,有效地防止各种非先进的思想文化和落后势力对党的农村阵地的蚕食,排除宗族势力以及其它恶势力对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干扰,改进和完善一些脱离实际的农村政策等;二是创新一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如在干部选拔上推行竞争上岗和“两推一选”办法,实行村民议事会和党员议事会制度,对村财务实行定期审计,对村干部实行结构工资制等等;三是开创一条符合当今农村实际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如开展“三级联创”、实施“双强工程”等。

所谓“联”,就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基层组织建设仅靠基层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力地“联”起来。只不过环节不同,其侧重点也不相同。比如,县、乡党委应侧重于“大气候”的营造,基层支部则应偏重“小环境”的培育。如果把党的基层组织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幺县、乡党委应着力于“树干和根系”的培育,基层支部则应侧重于枝条的修剪和保养,没有发达的根条和粗壮的树干,枝条便养分不足,任你怎幺修剪,也不可能繁茂;反之,如果枝条枯萎,树干便成了“无本之木”,进而整个大树就会枯死。所以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县、乡党委不能仅停留在检查、评比的层面上,而应着力抓好制度的确立、机制的完善和大气候的营造上,真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所谓“实”,就是抓落实、求实效。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程序复杂,任务艰巨,决不是靠填几张表格、刷几条标语、订几项制度、挂几个版面所能完成的,任何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悉心培育、精雕细琢才能取得实实在在 的成效。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村干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防止村官腐败,促其奋发向上

农村基层组织就像一个生命有机体一样,不仅需要外界源源不断地供应养分作为动力来源,同时自身也需要一个完备的免疫系统,以抗御各种疾病的侵袭,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前者,生命体将会停止生长;没有后者,生命体将会在众多疾病侵袭中迅速死亡。我们考察了农村一些涣散软弱甚至跨掉的基层支部,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动力不足,使一些人无所作为;二是免疫力弱,使一些人恣意妄为。因此,加强激励和约束是促使农村基层支部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次是加强和完善对村干部的约束。对农村党员干部,除继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教育外,应着力在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监督。一是上级监督。乡镇党委可通过定期审计村财务账目、派员下村倾听村民和党员意见、组织考评等多种手段,把问题发现并解决在萌芽状态,把治理村官腐败的关口前移;二是群众监督。切实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给那些群众信任度低的党员敲响警钟,对完全失去群众信任的党员予以劝退或清除出党,以纯洁组织,提高战斗力;三是内部监督。推行和完善村民议事会和党员议事会制度,重大事项经集体讨论决定,财务支出改革“一支笔”审批制度,实行集体会签制等,避免因个别人权力过分集中形成的诸多弊端。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改革和探索中,拓展自己的活动领域和工作渠道,强化党组织的整体功能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民享有了较高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一部分党组织在生产经营指挥权失落的同时,也失去了引导组织农民群众的渠道和手段,凝聚力和政治影响力减弱,个别甚至陷入单纯的负责“收粮派款、刮宫流产”的尴尬境地。对这种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求得解决。

一是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组织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其它经济合作组织,变过去单纯的指挥为科学的引导, 变管理为服务。通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服务,把农民的分散生产经营与集体规划结合起来,把家庭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联接 起来,从而取得领导和组织农民的主动权。目前,在我省广大农村,各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量涌现,有的已初具雏型,基层党组织在这方面应当大有作为,通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拓宽自己的活动领域和工作渠道,使党组织在发动和组织群众深化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改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活动方式。首先,适应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以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社会化服务组 织为依托的农村领导新体制。农村党支部书记可作为村民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经村民投票选举予以认可;党小组长同样要作为村民小组长候选人,经村民认可后才能担任。从而将以党治村的传统结构融合于村民自治体制之中,使党组织权力化的领导方式取得法律化的力量支持,使党组织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进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其次是适时调整组织设置。应在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同 时,适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拓展党组织的活动领域。如应积极在个体工商户、私营和“三资”企业中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在流动人员多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同时,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党的活动融入到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之中,大力运用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社会工作三位一体的途径和方法。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诸如“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党员责任区”、“党员对口帮扶”、“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党员活动载体,使党的活动与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社会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长久地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