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学习感想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方主办这次高峰论坛,目的就是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以下是范文网整理的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学习感想,欢迎阅读。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学习感想(1)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2100多年前,西汉张骞开启了丝绸之路的“凿空之旅”,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东汉时期,班超和随从再次出使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开启了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山间铃声见证了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的繁忙景象,更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沧海横流,历史变迁,丝绸之路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
“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超越血缘、家庭、社群、民族和国家等一般意义上的共同体类型及其价值追求,同时又是诸种共同体精神和特质的综合集成和辩证统一。回顾“一带一路”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的艰辛历程,“一带一路”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各方的热烈相应和广泛参与,其根本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了正确的建设思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把握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的担当和中国的力量。也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一带一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新机遇”。
习近平强调:“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系统性危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时至今日,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仍旧没有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事实再次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一枝独秀”的中国。习近平主席不仅仅创造性地提出了要ฒ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从而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付诸实践,为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开出了中国“药方”,也让世界各国能够搭上中国这列快速发展的列车。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유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艘东方巨轮的带动。“一带一路”倡议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轮廓更加清晰和丰满了,世界对它的了解更深刻了,信心更强更坚定了,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20XX年至2017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与20多个相关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产能合作,各类双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事实证明,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绝不是“画饼充饥”,更不是某些戴着有色眼镜之人所说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政策提供了一个“更公正的世界”理念,参与国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更延伸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半径”。
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维护共同利益,打造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共同承担责任,形成责任共同体,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克服那些试图坐收渔利、坐享其成,甚至为了使本国利益最大化而给国家间合作设置障碍等狭隘观念。构建责任共同体也需要以共同价值为基础。只有共同构筑好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同心圆”,人类社会才能在和平与发展中走向更加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学习感想(2)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2013年秋天,我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本是汉代的民间谚语。桃树和李树向称“嘉木”,阳春三月,桃花、李花为大自然装点了美丽景色;桃子、李子成熟,则成为人们甜美的果实。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人们来观赏桃李之花、采摘桃李之果,树下自然形成蹊径。
中国人自古喜欢桃李花色之美,《诗经·召南·何彼穠矣》说:“何彼穠矣,华如桃李。”桃树种类颇多,花多粉红之色,开花时节,芳菲烂漫。《诗经·周南·桃夭》赞颂桃花之美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正因为如此,人们常以桃花的颜色来形容美女面容,如“面似桃花”“人面桃花”。李树大者高丈许,树之枝干如桃,叶绿而多,花多白色。相比而言,李花不如桃花艳丽,但李花淡泊雅洁,月夜仰头观赏,花团锦簇,有如仙子降临,又非桃花可比。至于果实,桃子养生,民间有西王母仙桃会的传说。李子美容,《岁时纪丽》云:“立夏日,俗尚啖李。谚曰:‘立夏得啖李,能令颜色美。’是日妇女群作李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语,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即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生平具有传奇色彩。他善于骑射,一次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镞没入石头。他曾与匈奴大小70余战,匈奴人畏之,呼之“飞将军”。李广一生清廉,所得赏赐皆分给部下,家无余财。他忠心耿耿,但不善言辞,命运不佳。其死后,天下人皆为之流涕伤感。《史记·李将军列传》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这是把李广比作了桃李之树。唐代颜师古解释说:“蹊,谓径道也。言桃李以其华实之故,非有所召呼,而人争归趣,来往不绝其下,自然成径,以喻人怀诚信之心,故能潜有所感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是行在言先。中国人本是重视“实践”和“实效”的民族,不尚空谈和清谈。在《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有这样一种思想,在“身教”与“言教”关系上,强调“身教”先于“言教”。《论语》载:“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之人不敢轻立德言,怕自己做不到。《论语》又载:“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说行动要走在言论的前面。《周易·系辞传》也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这是说教育应培养学生讲求务实,先躬行而后论说,反对专逞口舌之辩、哗众取宠的浮躁学风。哗众取宠虽然可能博得人们一时关注,所谓“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但最终还是被人们厌弃。
二是公道自在人心。按旧史所论,李广射艺精湛,战功也多,属于该封侯而未封侯之人,因而后人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语。虽然李广一生中未曾得到他应得的荣誉,但在当时士大夫和老百姓的心中,他赢得了尊重。所以司马迁作《史记》,浓墨重彩专门书写了他一生的事迹,并加上赞语,给予褒奖,可谓“公道自在人心”。所以明代何良俊说:“夫仕宦者,不难于获上官之誉,而难于得下民之心;不难得民心于一时,而难系民思于身后。”
三是得道多助。类似李广的情况,各朝各代所在多有,班固《汉书》专门有《循吏传》,一些为民请命的好官非但未能得到朝廷褒奖,反而因为不合“上意”被罢官,班固因而感叹说:“夫君子之为政也,仁爱深矣。故其恩德沦于骨髓,风烈播于弦咏,攀辕遮道,而惜其罢去;号呼啜泣,而形于恋慕,以至邀车驾而愿借留,守关门而求代罪,……申奉祠之礼,修服丧之报,致恭于丘墓,……盖‘桃李不言,而下自成蹊’,非可驱而致之也已。”地方好官在任为民办事,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戴,被永远铭记。宋代王钦若等编著的《册府元龟》专门设《遗爱》编,记录自古以来为人民所爱戴的地方官,记载了许多人们愿为之生、愿为之死的感人情景。
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很大的感召力,4年来,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德不孤,必有邻”“得道者多助”——“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道义自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代中国无疑正是“桃李”一般的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