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1 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电力法》、《建筑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针对公司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生产责任落实不够、现场管理不足,事故隐患仍然存在,预警应急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活动,提升其整体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管理绩效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公司所属各生产、辅助单位的生产现场、工作现场及厂房周边区域。
3 术语
3.1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构成生产现场的☁要素(人、机、料、法、环、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地组织和控制,使其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使现场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以实现人、物、场所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从而达到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目的。
3.2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3安全标准化
企业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规定的标准。
3.4 资源
是指实施安全标准化所需的人力、财力、设施、技术和方法等。
3.5 相关方
关注企业安全行为或受其安全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4 管理要素
本办法由12个A级要素和50个B级要素组成(见表一)。采用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实现各单位自主管理、安全部门监督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持续改进公司的安全管理绩效。
A 级 要 素 B 级 要 素目录:
4.1 安全责任与组织机构
4.1.1 安全生产责任制
4.1.3 安全管理机构
4.1.4 安全管理人员
4.1.5 企业社会责任
4.2 安全文化与教育培训
4.2.1 安全理念与政策
4.2.2 安全意识及其提高
4.2.3 信息沟通与协商
4.2.4 安全文化建设
☿4.2.5 安全教育培训
4.3 风险管理与隐患整治
4.3.1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4.3.2 风险控制计划与措施
4.3.3 重大危险源管理
4.3.4 危险物品与废料
4.3.5 事故隐患整治
4.4 安全法规与规章制度
4.4.1 法规识别与获取
4.4.2 合规性评价
4.4.3 规章制度及规程
4.5 安全目标与规划计划
4.5.1 安全生产目标
4.5.2 安全规划与工作计划
4.5.3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4.6 安全投入与安全科技
4.6.1 安全生产投入
4.6.2 安全科技应用
4.6.3 安全工作创新
4.7 固有安全与设施完整
4.7.1 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4.7.2 生产性设备设施管理
4.7.3 特种设备管理
4.7.4 安全设备设施
4.7.5 生产(作业)环境
4.7.6 危险物品的储存
4.8 作业控制与现场管理
4.8.1 作业机具管理
4.8.2 作业过程控制
4.8.3 作业组织与安排
4.8.4 现场监督管理
4.8.5 相€关方与合同管理
4.9 职业卫生与劳动保护
4.9.1 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
4.9.2 职业病防治与管理
☂ 4.9.3 劳动防护用品
4.9.4 特殊劳动保护
4.10 安全预警与应急体系
4.10.1 安全预警机制
4.10.3 应急资源保障
4.10.4 应急预案编制
4.10.5 应急预案实施
4.11 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
4.11.1 事故报告与档案
4.11.3 事故统计与分析
4.12 安全激励与绩效考核
4.12.1 检查与绩效监视
4.12.3 奖惩与安全激励
4.1.1 安全生产责任制
4.1.1.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人员(从行政正职直到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责内容符合本单位实✔际。
4.1.1.3 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责内容符合上级规定和本岗位特点。
4.1.1.4 建立健全各生产岗位(包括车间管理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责内容符合上级规定和本岗位特点。
4.1.1.5 行政正职的安全责任符合《安全生产法》。
4.1.1.6 安全管理机构职责权限明确、工作权威性得以确立。
4.1.1.7 最高管理者(行政正职)书面任命各级安全责任人员。
4.1.1.8 各级安全责任人员把安全工作当作日常生产经营工作的一部分,认真责任,且能主动对照安全生产责任检查落实情况,做到与生产“五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