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优势,自由生长演讲稿
发现优势,自由生长——在蕲春实验学校的演讲稿 蕲春是李时珍的故乡。李时珍也是读书人,考中秀才之后,接连几次去武昌考举人,都没有考中,于是干脆放弃,开始行医,因为医术高明,所以当了太医。但他当了一段时间后,回到了民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撰写了190万字的《本草纲目》,为中国医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这也说明,人才的发展,并非只有一条路,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明智的。在李时珍的时代,读书人的出路,不外乎三种,做官、行医、教书。而在我们的时代,出路却空前的广泛,尤其是我们互联网时代,人选择职业越来越自由,也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爱做的事,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别样的青春期,发现优势,自由生长。
1
就在上周五,一个同事来找我。他四十岁,中科院博士,材料学教授。材料学,大家听了,是不是有点不明觉厉啊?我对他的专业也肃然起敬。可就是这个年富力强、前途无量的大教授,却告诉我,他其实不喜欢材料学,而是喜欢写诗,写小说。我觉得好奇怪,那你为什么学材料呢?他说,读中学时,大家都说,工科有出息,有前途,所以他明明喜欢文科,但却没勇气去学,而是选了理科。然后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本科学了物理,硕士读了物理化学,博士读了材料学,他一直从事这一行的研究,而把心爱的文学搁置了二十年。他现在工作稳定,但总觉得没劲,每天干的事情,只不过为了生存,而不是他真正热爱的。于是,在五年前,他开始写作,到现在,已经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上百首诗。我读了以后,觉得都还不错,但是因为没有专业训练,所以不太能发表。而他已经四十岁了,而且陷入了两难境界:原来的工作不喜欢,但又舍不得放弃,不放弃,又没时间训练写作,所以两头不讨好。当他得知我本科学的是生物学,研究生读的是文学,就叹息说:“为什么在很年轻的时候,不勇敢一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呢?”
世间之事就是这样。等你明白路怎么走的时候,往往已无路可走。所以,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需要当头棒喝。这个来棒喝的人,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命运。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自省能力,等命运敲响警钟,又往往为时过晚。所以,我今天站在这个,给大家一声棒喝。
这次讲座四十五分钟,刚好一节课的时间,希望我们一起快乐地度过这难得的时光。
2
我的笔名是“余闲”,有读者说,反过来读,就是咸鱼哦。是啊,我就是咸鱼翻身。我从小就喜欢画画,高中时迷上漫画,尤其是讽刺漫画,经常看,自己也尝试着创作。16岁时,在报纸上发表第一幅作品。拿到报纸,我真的好开心啊,觉得世界亮堂了,这一辈子就该从事画画了。得到了鼓励,我就更投入地去创作了。
有一天,在早自修之前,天还不太亮,周边没有人。我在教室里投入地画,忽然,肩膀上出现了一只手。我吓了一跳,有鬼。慢慢地回头。比鬼还可怕。为什么呢,身后站的是英语老师兼教导主任,人送外号“鬼见愁”。鬼都愁,我能不愁吗?他就说,画这个干嘛,浪费时间,你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题海战争里去嘛。
第一节课,恰好是英语课,鬼见愁走进教室,特意绕到我身边,给了我一张违纪说明书。我一看,顿觉肝胆俱裂!这是什么?违纪说明书!一般学校里打架斗殴,偷鸡摸狗,伤天害理的人,才需要填这张说明书,然后被贴在公告栏里,从此就声名狼藉,抬不起头来做人。我就画个画,至于吗?但我那时候胆小,只好哆哆嗦嗦写完了,哆哆嗦嗦交给他。他非常慈祥地一笑:“以后你会感激我的。”我把这些场景,都写进了自己的书里。大家留意的话,就会看到。
从此以后,我金盆洗手,脱胎换骨了。
可我当时比我高两届的一个画友,学习的是日系风格,在打击之中没有放弃,一直在画画,一画就是二十年。他高考不太成功,就去了广州打工,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一家动漫游戏企业,开始制作动漫形象。在那里,他经过四年专业训练,相当于读了社会大学。他想,总为人家打工,没有自己风格,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辞了职,成立工作室,开始画长篇漫画,后来,他出版了《昨日青空》,把中国式校服画得浪漫多姿,又把我老家,浙江小城兰溪的街道、河流、城墙,都画了进去。你要知道,最中国的,也就是最世界的,他的作品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不仅在国内赢得很大的名声,而且作品有了法语版,英语版,获得了全球漫画界的认可。
他的笔名叫口袋巧克力。他在走自己的路。
照理说,我¡该填报中文系了吧。可命运总会开玩笑。我当时对大学专业一无所知,加上我一个堂哥在美国教生物学,我一想,得,以后投奔你去吧,就读了浙江大学的生物科学系。可我到了大学,才发现课程安排和我的优势完全不相符,学得非常辛苦,费尽力气,也只能在班里排中等。而文学创作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开始学习写作。当时也没有老师指引,但我的诗获得了浙大文学大赛的第一名,还在诗刊上发表了作品。所以我想,我的优势就在文学上。于是,我进行了认真的人生规划,决定去考中文系研究生。
那时候已经大四了,同学们问我毕业后的规划,我说考文学研究生。他们一个个眼珠✎子瞪得跟铜铃一样大:“跨度太大了吧。”我能理解,他们肯定在想,我没有上过一天中文系的课,就去考研,怎么可能成功?所以我干脆不说了,用了半年时间,起早贪黑,学完中文系四年课程,然后顺利考中。辛苦就别提了,反正眼镜片是深了200度。而且毕业照上的我,非常非常憔悴。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到了研究生考试面试的时候,那才好玩呢,我把自己的作品打印了一份,递给老师。老师念了几首,嗯,很不错,御笔一挥,要了。其实,我的初试成绩才第八名,但面试成绩却排名第一。在读研时,我才觉得如鱼得水,开始了更多的文学创作,并且出版了我的第一本小说,还有第一本诗集。
3
当然,我在生物系的同学也很优秀。其中有一位,在大一刚开学,还没开始上课,我们对大学该干嘛一无所知,还忙于在寝室打牌呢,输了喝矿泉水,就那么稀里糊涂地过。而他却拿了本《大学数学》,开始在图书馆自学了。这简直就是学霸啊。所以他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大学毕业后,他保送本校研究生,直接攻读博士。当然,这在浙大是很正常的,我们班里三十个人,有一半是保研的,最好的留在本校,稍微差一点的,就去北大清华。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由于成绩太好,学得太快,所以在研究生一年级时,居然成了助教,帮助教授上课,给同年级的同学上课了。这是多么恐怖的状况。你能想象你班里的某位同学,有一天突然站到讲台上,一本正经地给你们上课的场景吗?等他博士毕业,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由于成绩太好,英语太棒,所以收到了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聘书,请他去做教授。昆士兰大学,在全球排名第40。国内培养,去国外名校教书,这不能不说是奇迹。
原因是什么,很简单,他热爱生物学,愿意不断地钻研,他在走自己的路。他叫杨剑,身高一米八五,面容非常英俊,全校女生一见他就犯花痴。这样的帅哥,明明拼颜值就可以了,但他却偏偏拼智商。明明拼智商就可以了,他却在拼勤奋。而我们呢,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他叫忻皓,他在走自己的路。
4
而我坚持的是什么的,就是写作。
在十年前,我出版了第一本图书,《你在为谁读书》,那一年,我24岁,还是读研究生。因为突破常规,采用了书信体加小说体的新模式,所以赢得了读者的认可。出版两个月后,就登上了新京报图书排行榜,名列少儿图书首位,至今已接近八十万册。这对我来说,是个极大的鼓励。
后来,我当了大学老师,发现很多学生,填报大学专业时迷迷糊糊,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课觉得无聊,人生觉得迷茫。于是我就想,能不能让中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在哪里呢?我开始了研究,三年以后,出版了《你在为谁读书2:青少年人生规划》,当然,依然是一本小说,目的让青少年乐意去看,从中了解自我优势、兴趣、性格、价值观,同时了解大学专业状况,合理地规划学业。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就在今年,浙江、江苏等地开始进行高考改革,高考科目可以选择,这也就意味着,大家在高中时就要进行学业规划。而我,走在了前列。
这本书出版以后,我去各地讲学,发现学生还有困惑,就是虽然有规划,但很难坚持。于是,我基于心理学和脑科学,写了一本小说,《你在为谁读书3:自控力成就杰出青少年》,用更科学的方法,按照大脑的特点,心理的规律,去锻炼自控力。
写完以后,有读者说,我努力了,但还是不快乐,怎么办?我经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幸福指数很低,很多人在抑郁,在焦虑。于是我接连写了两本书,一本是《你在为谁读书4:青少年幸福行动力》,还有《你在为谁读书5:青少年情绪管理》。
为了图书好看,加上我又是学文学的,写了很多诗,所以这些书都是用小说加上信件。许多读者认为,这样的形式既有趣,又有用,所以挺受欢迎。
去年十一月,我回家,我姐姐家发生了战争。我小外甥初♋二,长到了一米八,周末玩游戏入迷。我姐在一旁不住地提醒,快去做作业,去啊,快去啊。他心烦,一拳打在茶几上,把上面的玻璃都打碎了。我看到那双手血肉模糊的,就有了新念头,想研究一下青少年沟通。这本书,现在已写得差不多了,有望暑假里就能出版。
大家可以看到了,一旦开始努力写作,处处都有灵感。所以,不要问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先努力地写起来再说。
我也坚实地走在理想之路上。
我举了这么多例子,想告诉大家什么?
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要一窝蜂去学同一个专业,而要问问自己的内心,什么是你最渴望学的,那才会给你最强劲的动力。
5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古语:“勤能补拙。”对于这四个字,大家是怎么理解的?通过勤奋,可以弥补弱项。这当然没问题,但大家想过吗?如果我们把时间花在补拙上,最后成为一个庸才。如果能够在优势上发展,那么会在快乐中,成为突出的人才。
我还想到了一句话:“男的不坏,女的不爱。”你又是怎么理解的?这真的好奇怪啊,女孩怎么喜欢坏男生呢?我专门研究过这个话题,然后发现,这个坏,不是品质的坏,道德败坏的人永远不受欢迎,所以这个“坏”指的是一种不墨守成规,不太听话,敢于创新的人格特点,表现出来的,就是比较叛逆,同时富有生机。这样的人,愿意听自己内心里的话,按照内心去自由发展。这样的人,才真的可爱,也值得爱。
那么,很多人会问,我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呢?我用了整整好几本书去探讨,各种测试,各种实践,各种原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在这里我做个小总结,说一个切实可行的小方法:
要从积极情绪里去寻找。
做我们擅长的事情,我们有四个特点:很渴望,学得快,很满足,有长劲。再重复一遍,很渴望,学得快,很满足,有长劲。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达到心畅,心里很舒畅,愿意再去做。这样的学习和工作,就是一种享受。我在写作的时候,往往达到这种状态,所以我感觉很幸福。你今天回去,拿一张纸,想象一下,有哪几次,自己得到了这种感觉。写下五条,然后寻找其中的共同点。
当然,很多人是从负面情绪里去寻找。
其实,每一种负面情绪,都包含着“需要”。嫉妒的背后是“我也要,可你做到了而我没有”。抑郁的背后是“我要,可惜没有”。焦虑的背后是“我想要,可万一得不到呢”。所以,通过了解负面情绪的根源,可以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但负面情绪背后的需要,往往是欲望,而非理想。看到别人学金融,挣了大钱,于是不顾自己真正的优势,也贸贸然去学,结果随波逐流,失去了自我。
当你没有发现优势,怎么办?
那就选择奋斗,而不是观望。先把学习搞好,考上足够好的大学。因为在好学校,可以有名师指引,有优秀的学生互相激励,可以聆听各种大师的讲座,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氛围。这是极大的财富。在那里,你可以接触更多领域,逐渐确定自己的志向。
每个人都是一块玉,外面包着石头,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点点雕琢,把石头去掉,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玉石。所以,高中对我们来说,就是这样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而自我发现是艰难的,需要坚持,也许要坚持很多年。
6
大家都说,这是个拼爹的时代,是个看脸的时代。是啊,我也承认。但是,拼爹、看脸,仅仅能赢在一时,赢不了一世。真正主宰我们人生的,依然是自己。
我曾将芸芸众生大致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卓越的人,也就是领袖。这种人具有主动性,在没有被人告知的情况下,却在做着恰当的事情。他是自动自发的,他的体ฌ内有一部发动机。而且,除了完成他份内的事之外,一切有益的、合适的事,他™都会孜孜不倦地去做,因为他有理想、有使命感、有顽强的意志和超凡的能力。这种人早晚都会成为卓越的人,他们永远都是领导、领袖的候选人。世界赋予了他巨大的褒奖,这种褒奖不仅有财富、地位,还有精神的满足。
第二类是优秀的人。任务只需布置一次,他就会认真地做好,不论有什么困难险阻,不需要任何人再讲第二次,而且下次再做同类事情就不需要别人耳提面命了。这种人仅次于自动自发的人,他们是优秀的执行者,是社会急需的人才,他们永远不会失业。
第三类是非常普通的人。这类人,事情要别人布置两到三次,提供相应的条件,他才会相应地去做好事。而且做事情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的。这种人与荣誉和财富绝缘,他们只能做普通人,并且很难会有出人头地的日子。
第四类是永远的“贫困者”。这种人只有在饥寒交迫、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才会奋斗一把,要背后有人踹他一脚才会出门找食。但一旦有了钱,懒病又会发作。这种人似乎一辈子都在辛苦工作,却又怨天尤人,抱怨老天不公、运气不佳,而老板又如何压榨,却从不知道反省自身的问题。这类人只会遭到漠视,收入当然十分微薄。他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盼望幸运之神突然降临到自己身上。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你愿意自己属于哪一类人呢?
7
前年,我大学毕业十周年了,同学们聚集在一起,我和刚才说到的杨剑、忻皓等同学再次相会,谈起自己毕业后的人生旅途,真的好感慨啊。一来是感慨时间流逝得快,二来呢也感慨这些年的不容易。后来,我们一起举杯:“为了梦想,为了坚持,干杯!我们的青春永不散场。”那一瞬间,几个大男人都热泪盈眶。
就是这样,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去发现优势,发现兴趣,然后勇敢地去追求。否则,你要青春做什么呢?青春就该气贯长虹,青春就该敢作敢为,青春就该不断尝试,青春就该对自己狠一点,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十年后,二十年后,当你回顾往事,可以坦然地说:我不后悔,我的青春没有虚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