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快乐!!!

时间:2024-12-27 14:48:4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又称“八月节”。

宋·吴自牧《梦梁录》说:“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一般说来,人们视月圆为团圆的象征,故也叫“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源于唐玄宗游月宫的浪漫故事:唐玄宗中秋之夜在宫中祭月时,随侍道人罗公远作法,将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银桥后,玄宗步入月宫。但见门楼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门口的高大桂树下白兔正在捣药,宫内嫦娥诸仙女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

玄宗从月宫归来,命人整理出暗自记下的舞曲,命名为《霓裳羽衣曲》。月宫之所以称“广寒宫”,也与此传说有关。

虽魏晋时已有赏月之举,但直到唐初,中秋节才被正式定为节日。至宋代,该节已十分热闹。

显贵豪门在自家的亭台楼榭上赏月,百姓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或者登小小月台,摆开家宴,全家团圆。南宋赏月之时又融入了赏灯的风俗,但与元宵节不同,这些灯多放置于水面,灿若繁星。

各地街市的悬灯,也是为助月色。明代祭月活动已遍及全国,亲友互赠月饼月果已成礼俗。

清代,中秋之夜,家家均备酒宴,共庆团圆。“妇女盛装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走月亮。

”(顾铁卿《清嘉录》)近代,赏月之风仍存,但已多为随心而赏。 赏月是由祭月发展而来的。

祭月是中秋节最重的一项活动。祭拜对象是月神——太阳星主、月姑或月宫姑娘。

大多数地方是遥向清空拜月,在广东是拜木雕月神像,北京等地则张挂木刻版印的“月亮神祃”(月亮纸)。 在月亮升起前,人们先朝月出的方向将月亮纸贴好,将应时瓜果及各色供品摆在供案上,待月亮升起,便燃斗香(以线香编成斗形,中纳香屑)恭祀“太阴星主月菩萨”。

妇女儿童先拜,男子后拜(多数地方,男不拜月)。拜完后,将月光纸烧毁,把供品分给家人享用,不在家的也要给他留下一份,以求团圆吉利,幸福美满。

如同端午节的粽子,月饼自然也成了中秋节的另一象征。相传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代。

唐太宗与群臣欢度中秋时,手持吐蕃商人所献圆饼,指着空中明月笑道:“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即将胡饼分与群臣共食,从此就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另说源于元末农民起义,曾利用月饼来纸条,❥传递中秋夜起义的信息。饼最初只由家庭制作,形式单调;至唐代,就有了设铺制月饼的记载;自明朝起,月饼已成为中秋必备的节日食品;清代以来,月饼在质料、馅心、花色品种上都有翻新。

近代,月饼不仅是四时生产的传统糕点,而且制作、风味也因地而异、各具特色。有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滇式等各种风味,馅心更是甜、咸、荤、素种类繁多。

现在,中秋节吃月饼,并以月饼、水果互相馈赠的风气依然很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的口味、质量也得到相应地改进。

市场上出售的月饼正向小、淡、精、新的方向发展。中秋节,全国各地还有不少特殊的饮食习俗。

如广东潮州一带中秋要吃糖芋或“鱼头芋”;南京人要吃烤鸭或咸鸭;云南昆明一带每户都做“合家大月饼”,然后全家分食;山东泰安地区则要吃小包子。八月中秋,正是丹桂飘香的季节,杭州灵隐寺、南京古云谱、苏州虎丘、四川新都桂湖以及广西桂林等树密植的地区,都成了我国的赏桂胜地。

与赏桂同样有很强地域性的节俗活动为观潮。据《元和郡县志·江南道钱塘县》记载:“浙江东流入海的钱塘江,每年八月十八日(天文大潮日),浪涛涌至数丈,数百里,士女,其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弄潮’。

”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口形,向内渐浅渐窄,每当潮水涌来,潮波壁立,有如万马奔腾之势,乃自然界一大奇观。南宋时,中秋观潮之举最为盛行,自明至今,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

现每年中秋节前后,常有十余万人来此观潮,人潮海潮齐涌,热闹非凡。除上述活动外,在北京一带,明末兴起中秋供兔儿爷的风俗。

兔儿爷乃旧京民间工艺品,是用黄土胶泥为原料,用石膏模具扣制出的融神、人、兽三者为一体的偶像。有正统型、艺术型的兔儿爷;也有生活型、时装化的兔儿爷,虽为长耳兔面,ϟ但已人化,体态神情酷肖生活。

还有模仿妇女的兔儿奶奶。月初一开始,在旧京的高级耍货(玩具)店乃至集市及繁华地区的街道两旁,均摆有兔儿摊子。

楼梯式的货架上,兔儿爷按尺码排队,并与兔儿奶奶成双配对,相映成趣,烘托着节日的气氛。香港铜锣湾地区的中秋传统习俗是舞火龙。

自八月十四日晚,一连三晚都要举行此项活动。火龙长达七十多米,用珍珠草扎成三十二节龙身,上面插满长寿香。

传说此举是为了驱除瘟疫,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柚子香祈月”是广西桂林少数民族的中秋节祭月古俗。

目前壮族地区仍有此俗。柚子香,是在本地产的酸柚子上插满点燃的细香。

祈月时将它放在户外摆满供品的八仙桌子,朝向月亮,让那袅袅轻烟带着人们的祈愿飞向月宫。酸柚子灯笼则是中秋夜大人们为孩子制作的传统节日玩具。

此夜,孩子们提着柚子灯笼在街头游戏。大人们则乘船游江赏月,这是桂林最为迷人的夜晚。

黔东南的苗族、瑶族及云南的阿昌族在中秋夜有“跳月”的习俗。中秋的月亮刚刚升起,各村寨的男女老少纷纷聚集到山间的平坝上载歌载舞,男女青年跳月时,用对歌的方式来表达爱慕之情。

湖南侗乡的中秋节,流行着“偷月亮菜”的风习。传说中秋夜月宫仙女下凡,将甘露遍洒人间,人们可共享洒有甘露的瓜菜。

姑娘们最爱摘并♚蒂瓜果,因为这预示爱情的幸福美满。嫂子们希望能摘到肥瓜和元豆,以象征自己的孩子健康、壮硕。

偷摘的瓜果不能带回家,只能在野地里煮吃。鄂西南的土家族了有类似的中秋夜的“摸秋”的习俗。

除上述民族外,满、蒙古、朝鲜、回、彝、傣、白、布依、黎、纳西、畲、裕固、锡伯、羌、哈尼、京、拉祜、傈僳、赫哲、达斡尔、仡佬、鄂伦春、鄂温克等族也有中秋赏月、拜月的习俗。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