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响应》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
新型冠状肺炎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一场医学战争,也是一场心理战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的《一级响应》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级响应》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一
“最吃劲”时刻 更应担好责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在2月1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要求。当下正处于疫情防控最吃劲时刻,作为最基层的乡、村两级党组织,更应使非常之功、硬招实招,确保防控工作更扎实有效。
一是履职要更依法。由于疫情突如其来,身处一线的基层党组织穷尽一切“土办法”,诸如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发布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等。虽然在第一波“外防输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类似这样的做法,既与当前防疫情、保生产的大局相违背,阻碍经济活动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于法无据,不符合现代化治理的要求。因此,要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要大力引导乡、村两级干部依法行动、依法行事,共同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二是举措要更务实。“千招万招,不如一记实招”。眼下,返程人员大范围流动、企业复工复产、即将到来的学校开学,致使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正在不断出现,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新的考验。因此,要以更务实的举措全方位落实“一级响应”,最大限度实现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让防控跑在病毒的前面。一要宣传到位。按照“微信信息发起来、通知公告贴起来、横幅标语挂起来”的要求,持续大张旗鼓进行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消除恐惧心理,防止社会谣言引发群众情绪恐慌,引导公众理性面对疫情。二要排查到位。开展地毯式、网格化摸排工作,采取入户调查和比对信息等形式,持续做好源头排查、造册登记、追踪管控,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三要管控到位。把入口检测作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道关卡,落实“逢车必检、逢人必检”措施,实行全天候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严防输入性风险。
三是作风要更硬朗。经过半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参与战“疫”的人员都十分劳累,身心都进入了“疲惫期”,此时思想意识最容易松劲,最容易滋生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期间,ธ我们也看到诸如对湖北黄冈卫健委主任那样不担当、作风漂浮、失职渎职等现象的严肃惩处。因此,要切实克服麻痹思想和临时念头,努力引导基层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防控疫情斗争的坚强“战士”和“斗士”,迎着风雨上,把初心和使命践行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一级响应》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二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这意味着,“封城”76天后,武汉与外界的通道重新开启。
2021年4月8日,距离武汉“解封”恰好一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晚上10时在东方卫视与湖北卫视同时播出。此时距离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工作室负责人、《一级响应》总导演秦博结束拍摄,从武汉返沪已过去整整10个月。上午把最终版纪录片改完,他在吃午饭的空当,才有时间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拿一个词来形容,我们也‘解封’了。”
把人物的命运感呈现出来
秦博与10多人的拍摄团队抵达武汉,是在去年3月初。此时武汉已经“封城”。“湖北台早就开始陆续记录和拍摄了,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是他们在前线、在红区、在社区。”秦博说,两台联合摄制,是一次突破壁垒的尝试,双方加起来,组成了一个50多人的制作团队,“前期一切还不明朗时,我们只能通过视频沟通,内心很着急”。
到武汉的第二天,上海的摄制组借用了湖北台的公车,“开着车在空城里头转”。这是秦博第一次到武汉,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这座城市。很快,有个预料不到的画面闯入眼帘。在长江二桥,他看见一个人没有戴口罩,在那大喊大叫,旁边几个穿着防护服的人好似在驱赶他。“这是一幕很容易让人误解的画面。过去聊,才知道那是社区工作人员,而这个人有精神障碍,从社区里跑出来了,根本不知道这个城市正在发生什么。社区的小姑娘穿着防护服,骑着单车,满城在找他。”这一刻,他突然理解了疫情下基层社区所面临的复杂性。“也坚定了,一定要有几组人留在社区拍,持续性跟拍社区工作人员。”
从去年3月抵达武汉,到去年5月底返沪,秦博在武汉度过了近百个日夜。这部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也以时间为序,分成《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5集,每集50分钟。“新冠肺炎疫情搅动了人性中很多复杂的地方,爱与怕,人性最基本的情感展露无遗。”秦博说,每集纪录片都有一个主题,“我们希望把人物的命运感一直呈现出来,从疫情早期到中后期,片子做了一个☢剧情式的呈现。”
在拍摄对象的选取上,秦博坚持要“极致的案例”。《一级响应》拍摄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患有渐冻症,并身处疫情“红区”;也拍了义务服务医护人员的外卖小哥,一个月开了3万公里的志愿者司机,在疫情期间拉小提琴给城市打气的人,以及为了照顾外婆从方舱医院搬去“火神山”的90后女孩。“医生、志愿者、防疫人员、社区工作者,这座城市里有大量的故事、细节。”
武汉人骨子里有种“劲儿”
如果说,《一月》记录的是从疫情暴发到武汉“封城”的状态,展现国家层面如何下定决心、坚定阻止疫情扩散;那么,《二月》呈现的是“封城”早期的个体故事,也见证了医院改造、八方支援、方舱建立、疫情拐点等历史性时刻。
一年多以后,秦博还记得发生在去年2月的故事。在武汉的一个社区,一名女性成了疑似病患。“就隔着一根绳子,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她该怎么办;她的女儿在旁边,就套着个塑料袋。”突然,她摔倒了,女儿要去拉她,她不让。“女儿急得哭了,她自己哆哆嗦嗦地站起来。她说,不要哭,要坚强,我们要往前冲。”这话感动了秦博,“武汉人骨子里头还是有那种劲儿的。”
在几个月的拍摄期中,摄制组也需要直面疫情带来的惊心动魄。为了保证更好的画质,团队带去的设备器材比较大,很难做消毒处理。有一次,分集导演和摄像正在跟拍武汉三院患者的转院,突然患者冲着摄像机剧烈咳嗽。“尽管大家都穿着防护服,等全程记录完后,大家都傻掉了,不知道摄像机要怎么处理。”秦博说,“后来用紫外线开始照,做消毒处理。有个湖北的摄像眼盲了好几天,医生说是紫外线照多了,就静养了一周。我们当时也非常害怕。”
除了连续数月的跟拍素材,《一级响应》也结合了大量从网友和市民中征集而来的素材。有部分是去年1月武汉市民拍的素材,也有华南海鲜市场商户的素材,以及医护人员用手机记录下的视频、照片、录音。“把这些海量素材进行汇总后再去选。”秦博说,“尽管是手机拍的,但都深入人心。”
其实,每一分集纪录片,秦博与团队都想了一句诗作为题眼。分别是:长江悲已至,霜重角声满,明月照大江,江汉春风起,觉来知非梦。“虽然最后没保留,但代表了我们想表达的情绪。”
《一级响应》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三
以“中国力量”决胜抗疫阻击战
“压力再大、困难再多,我们也要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近日从各地战疫一线传来最多的声音。短短一个多月,我们目睹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强大传播力。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难控,“良药”能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14亿中国人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从群众到党员干部,从物资保障到科研攻关,充分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而这强大的“中国力量”,正是最有效的抗疫“良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中国人身在何处,我们都有着同样炙热的“中国心”,这是14亿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爱国之心。自疫情战火从湖北武汉“点燃”,全国人民立即形成“一盘棋”大格局,齐心协力、英勇奋战。除夕之夜,各地人力物力驰援武汉;紧急关头,党员干部勇赴一线、挺身而出;面对病毒,医护人员日夜奋战、竭心尽力。正因每个人都播种了一颗“中国心”,才能做到临危不惧,激发如此战斗力。爱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是“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我们传承了同样的中国血脉,自然孕育出同样的爱国情怀,正是来自各方浓浓的爱国情怀,让我们面对疫情挑战时,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更有力量。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军人,名字就不说了。”国家有难,不分你我,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国人”!在抗疫战场上,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能坚守岗位,也能“角色扮演”;我们能抗击病毒,也能“守好阵地”。近日,许许多多“美丽”的身影出现在战疫一线。你看,医院里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理发师”“临时妈妈”;基层村、社区不仅有领导干部,还有“专职司机”“送菜员”;二线“战场”不仅有宅家防疫的群众,还有“网课主播”“心理医生”。病毒虽来势汹汹,但“中国人”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分“热”发一缕“光”,敢担当,能作为,以“星星之火”积聚“中国力量”,定能战胜病毒,迎接曙光。
与生俱来的“中国心”为我们“充电蓄能”,万众一心的“中国人”尽己所能,并肩作战。若是要将同心竭力的“中国力量”炼制成抗疫“良药”,还需添加“中国智慧”,发挥制度优势,彰显“中国之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后,各地阻击疫情决策速度快、动员规模广、依法落实严,不断汇聚全民战疫的强大力量。据悉,近日建立了“一省包一市”责任制,由16个省一一对口支援武汉以外湖北各地市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国面临突发事件因时制宜的制度优势。与此同时,在关键时期,还需凝聚治理合力。做到防护与救治“内外同心”,鼓励与监管“齐头并进”。一方面,一线“战士”全力救助,二线防护也需“士气满满”,通过居家办公、网课学习充实生活,通过室内运动、视屏“聚会”优化心态;另一方面,既要利用互联网普及科学防治措施,鼓励正能量发声,也要加强日常监管,严厉打击线上线下违法犯罪行为。
病毒肆虐,举国抗击。这是一场“点燃”全国人民爱国之心的战役,也是一场激发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之治”的战役。只要我们团结奋战、同舟共济,凝聚最强大的“中国力量”,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级响应》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四
欲与病毒“试比高”
新型冠状肺炎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一场医学战争,也是一场心理战争。比肺炎病毒更可怕的是我们内心的恐慌和焦虑情绪,许多人畏惧它的感染性强、潜伏期长、繁殖速度快,而忽★视了民众面对疫情的不断努力、成果硕硕,在这种与病毒的“武力”较量中,我们必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你怕病毒感染性强,我说我们政策、行动更快。自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多个省级行政区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中央、各省市县乡村组社区、各单位均成立了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依法、科学、有序防控”。中央迅速调配物资,各级财政安排疫情防控资金,逐步满足各地医用物资保障和医疗资源调配保障,同时,7日建成火神山医院,10日建成雷神山医院。教育部要求各地延迟开学,并因地制宜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各省政府倡导企业延期开工,并纷纷出台支持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相关政策。流动人口管理、交通卫生检疫、防控惠民政策等细化措施也逐步出台完善。
你怕病毒繁殖快,我说我们人多力量大。汇集基层工作者队伍,从排摸整理到汇总编辑、从台账登记到入户宣传、从现场登记到跟踪隔离,看似简单的小事,却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根基”。汇集党员战队,党员自愿签订志愿书,将初心和使命镌刻在防疫一线,协助排查车辆及人员、监测体温等,一枚枚党徽的微光渲染党旗的绚丽。汇集志愿者梯队,民众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工作,发挥自身邻里熟知的优势,当好信息检测员、知识宣传员、调节鼓劲员、特殊示范员等一个个平凡而光荣的身份。汇集医疗强将,中央派出了3支院士团队,全国29各省市调集了近2万多医护人员组成了180多个医疗队逆行支持湖北和武汉,同时各省市医生下沉基层,配合前线防疫开展工作。
你怕病毒潜伏期久,我说我们防控隔离✉办法多。严防死守,防止蔓延。高校均延期复学,大中小企业延期复工、居家办公,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防止人潮流动,交叉感染。严格查控,落地查人。各小区、村庄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员进出一律测温,并出具有效证,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严控,外出归来人员做好登记,限期隔离,定期消毒无死角。个人防护,自觉隔离。自觉居家隔离,配合社区工作,少出门、不集会,不信谣、不传谣,出门佩戴口罩,如实告知身体情况,自觉学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思想决定行动,境界决定担当。我们无需惧怕病毒,而应积极响应政策规定,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助力防疫“攻坚战”,也感谢每一位坚守前线,铸成我们前线“铜墙铁壁”的“战士”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级响应》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五
“疫”不容辞 我们在一线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成立疫情领导小组、发起“一级响应”,企业加班连夜赶制医疗防护物资,群众自发捐款捐物……疫情防控,没有谁是“局外人”。
一边服务居民,一边与疫情赛跑
疫情防控打的是争分夺秒的歼灭战,而不是松松垮垮的持久战。疫情防控之初防护物资十分紧缺又正逢农历新年假期人员正在休假,对疫情的应对防控缺乏经验等一系列的“拦路虎”,许多的工作都是摸索着来但是对防疫工作可是万万慢不得,因为时间不等人,我们要与疫情赛跑!2月1日第一轮口罩预约,街道上午开会,居委会下午部署,为了方便居民办理避免交叉感染,居委会连夜开发线上登记小程序,保证了口罩预约有序开展。2月9日周边居民区确诊一列,顿时小区内人心惶惶、线上线下舆论铺天盖地,居委会迅速果断采取1号门封闭措施,考虑复工复产因素采取错时开放等方法,保证居民区正常生活秩序又能有效管控疫情。
党员冲锋陷阵在前,居民暖心服务在后
雁群在飞行时,需要一只领头雁。在防疫工作中,党员是中坚力量,必须冲在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有一支100余人的在职党员先锋队,他们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干部,在疫情发生之后他们带头守卡口、测体温、做宣传、贴通知。有位居民知道小区消毒物资紧缺后主动联系厂家自己开着私家车就去买了,有的居民为防疫工作捐款、捐防护物资,年近九十的虞阿姨迈着蹒跚的步履来到居委会扔下一个信封就走了,信上写着“你们辛苦了,웃一点心意你们去买口罩,保护好自己”,患难见真情,危机时刻他们用真心温暖你我。
危难时刻显担当,敢打硬仗“疫中人”
大事难事看担当,这次疫情就是对基层干部的一次大考,从大年三十起社区网格长按责任区一户一表,一一打电话排查,对重点关注对上门发放告知书、承诺书、每日体温监测,发放便民七件套,从宣传疫情防控、给居民发放物资、上门给特殊群体送物资、社区防控管理、安排疑似病例隔离、疏解居民心理负担,社区工作者当起了社区“快递员”“接线员”“服务员”,他们穿梭在社区的楼道、小路,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扉的事迹,有的是一颗守护居民群众健康的初心全方位的做好社区的工作。
一份经历一次成长,黑夜过后会是新的白昼,一场疫情带走了片刻的繁华但带不走我们这个集体形成的凝聚力、战斗力,带不走我们这个国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情。不管多苦多累,我们都坚守在一线,等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