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管理处建国60年征文:大别山里那座矗立的丰碑
水库管理处建国60年征文:大别山里那座矗立的丰碑
(一)历史上的那条河
一场夏雨过后,古湄水两岸峰峦锦缎般隽秀。
发端于天堂寨的古湄水,由条条涓流ศ汇聚而成,奔腾而下,东折经流波,北流入麻埠,汇东淠河与两河口,再过六安,出正阳,入淮河,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暴雨过后,古湄水渐涨,这条被称为“茶麻古道”的河流,瞬间变成一条蜿蜒、咆哮、金黄的巨龙。仿佛看见几个刚出道的排工,谨慎地将满载的毛排停靠到岸边;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排工,却趁着水深流急,向河心撑去。
昔日的古湄水,今日的西淠河。建国前,在จ偏远的大别山区,陆路交通极为不便,西淠河就成为皖西山区沟通外界的主动脉,毛排就担当起运载货物的交通舟。据《金寨县志》记载:“民国初期,县境陆路交通仅有人行大道和山间小路,水路有史河、西淠河两航道,用毛排在县内外进行货物运输”、“该航道(指西淠河)属✔自然航道,可常年通航。”那时,流波、麻埠等地的茶麻竹木等山货,依靠毛排顺水而下,运往六安、阜阳、蚌埠等地销售,返回时运进食盐等生活用品,正所谓“毛排月月来盐米,山货年年出竹杉。” 这条黄金水道,就是皖西史学上的“茶麻古道”。
这种用40根毛竹扎制而成、可承载三千公斤货物的毛排,和驾驭毛排、被尊称为“披毛祖师爷”的排工,都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隐退于历史舞台之后,凝练成淠河史上的文化符号。如今,在皖西大地,大人们常戏称尿床的孩子为“排长”、“撑毛排”、“下正阳关”,常将刨根问底的人说成“抵老坎子”(原意是排工用竹槁抵在岸边的坎上,为毛排掌舵),诸多俗语,都与西淠河有关。
西淠河养育了皖西人,孕育的皖西文化,也催生了流波、麻埠、苏家埠等历史名镇。在**水库库区烟波浩瀚的水域下面,静卧着有近1500年历史的古镇——麻埠。被冠名为“小上海”的麻埠,每逢茶叶飘香或线麻上市时,这里便一夜间沸腾起来,热闹的码头、来往的茶客、地道的徽剧,俨然一幅深山里的《清明上河图》。距麻埠下游40公里处的重镇苏家埠,曾经商贾云集,船筏近千,镇内设有“陕西会馆”、“山西会馆”、“湖北会馆”、“徽州会馆”等众多会馆,爱国名将刘铭传曾在此设有当铺,美孚石油公司在镇上设有代销点,苏家埠因此被誉为“小南京”。
这条永无倦意、奔腾不息的大河,蜿蜒百余公里,润泽万野,是皖西人最美最神圣的大河。由于西淠河走势西南高、东北低,又自海拔1700多米的高处激流而下,造成“有雨则来势迅猛,无雨则极易干旱”的现象,始终像一条难以驯服的犟牛。据《金寨县志》记载,新中国成立至**大坝建成的仅10年间,全县发生洪水的有6个年份,累计受灾农田110.94万亩;出现旱灾的也有6个年份,累计受灾农田128.55万亩。真是十年九灾,非涝即旱,给皖西人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人身财产损失。
(二)西淠河上的丰碑
春天的**,绿树繁荫,花团锦簇,散发着令人迷恋的纯净芬香。繁星点缀的夜幕下,大坝安详地沉睡着,显得格外静谧。
5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由燕子河、青龙河、宋家河等七条支流相继汇集成的西淠河主流,在麻埠镇转了个急漩,就肆虐地向黄石冲方向滚卷而来。
黄石冲向下至虎头潭的数公里,山势雄伟,河道狭窄,特别是樊家冲附近,河谷陡然成 “v”字形,岸壁陡峭,令人生畏。西淠河主流蜂拥至此,便是激流迸发,显得格外跋扈恣睢。山洪暴发时,这里水势汹涌,巨浪拍岸,振聋发聩的涛声,令人摇魂荡魄。
这里曾是西淠河咽喉要道,这里有个响当当、沉甸甸的名字——**。
时间追溯到1950年。当时,淮河流域普降大雨,作为淮河支流之一的西淠河首当其冲,西淠河沿岸房屋尽毁,饿殍遍地,皖西人民饱尝了水患无常的悲惨与辛酸。随着一代伟人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一部在深山里攻坚克难、彪炳史册的奋斗史就此拉开序幕,西淠河安澜的千年梦想即将变成现实。
1951年秋,第一支勘测队伍跋山涉水进驻淠河西源,随后库区五万多群众战略大转移,万余治淮大军陆续开赴工地。两年的寒暑易节,我们的前辈用“誓叫河山改模样”、“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在这座深山里披星戴月,辛勤劳作。他们挥锹取土,开山凿石,手拉肩扛,用鲜血和汗水在西淠河上浇筑起一座稳如磐石的丰碑,用团结和奉献在大山深处谱写了一曲治水的凯歌。
**大坝建设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任务艰巨,在当时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两年内要完成90万立方米土石方的挖采工作,22.7万立方米坚石的开挖任务,3余万立方米混凝土的灌浆浇筑。由于缺乏大型机械设备,要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需要党心和民心的强大合力,需要无限的智慧与坚韧的毅力。因而,在这片弹丸之地上,不断出现了一个个奇迹:发明了斜钢塔箕斗提升设备,创造了管道循环水冷却浇筑……。据《**站志》记载:“由于施工中取消了坝体纵缝,采取了合理的冷却方式……不仅为国家节约了数千吨水泥,而且在坝体质量和经济诸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62年波兰专家来**水库考察,第一次发现大坝廊道不但不渗水,而且很干燥,不由的连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这些,都是水利前辈们的杰作,是他们同艰苦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智慧的结晶。
1958年6月2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到顶,标志着历经两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全国第一座重力拱坝胜利竣工。一座蓄水26.32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的大型山谷水库,犹如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别山逶迤的群峰峻岭中。
驯服淠河镇蛟龙。两年的攻坚克难,两年的春华秋实,丰碑已经树立,历史必将®铭记。
(三)一道大坝,我们的脊梁
半个世纪以来,巍巍大坝犹如一道坚实的脊梁,静卧在苍山云海中,驾驭着滚滚洪水,守护着一方平安。
50年来,巍然屹立的大坝坚锁在西淠河咽喉要道,无声的接受着考验,先后为淮河蓄洪错峰100多次,其中超过25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就达40多次,年均防洪减灾效益超过1亿元。登至坝顶,俯身探去,大坝的一道道巨弧宛如刻在坝体上的年轮,记载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景:1969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大坝一次拦蓄洪峰1020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99%;1991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流域来水10.67亿立方米,占淮河洪峰总量的三分之一,全部拦蓄;20xx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入库流量高达314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93.4%;20xx年,“泰利”卷袭**,库区流域平均降雨600mm,超汛限水位4.95m,错峰蓄洪5.76亿立方米,成功捍卫了下游千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愧为下游人民的“定心库”。
暴雨袭来,它勇于擒魔降洪;时逢干旱,它奉献甘甜雨露。1978年,**地区百年大旱,赤地千里,入夏后的淠、史两河,14条主要支流全部断流,佛子岭、梅山两座水库已无水下泄。大灾面前,**水库共26次卷起钢丝绳,开闸放水150多小时,向下游提供3.63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直至放至死水位为止。前灾犹在,后灾又来,秋旱紧连着夏旱,时年9月,淠河全域告急,下游千百万人民饮水出现危机。那时,泄洪洞已无法放水,**水库最终采取虹吸的办法,为下游提供4700立方米饮用水。☂在那个干旱的年月,**水库累计提供水源8.8亿立方米,惠泽良田395.6万亩,充分发挥了“当家库”的作用。
大坝屹立,下游的人们就有个“定心丸”;有了水库,灌区的人们不再“靠天收”。**水库的建设,为下游600多万亩良田稳产增收提供了保障;水库优质的水资源,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大发展;库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正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这道横卧在深山里的脊梁,锁住了桀骜不驯、放荡千年的西淠河,彻底改变了西淠河流域“非涝即旱”的历史,使伟大的西淠河成为慈祥之河、母亲之河、兴利之河。
这,是盛世治水的结果,是无数水利人在深山里绘就的恢宏画卷。
追古抚今,缵禹之业。那一泓碧水就是我们缱绻的柔怀,那一道大坝就是我们不屈的脊梁。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党恩雨露的泽被下,我们将接起建设水利事业的接力棒,担当起新时期治水兴水的重任,守护国家重点工程,调度水能战略资源,使大山深处的这颗明珠更加熠熠生辉,力争在西淠河建设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再添一笔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