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机化事业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
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县农机服务中心开展了“听民声、知民情、问民计”专题调研活动。调研活动由领导分别带队,先后深入到全县各地,就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农机化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建立支持保障农机化科学发展体系;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机作业补贴新机制;农机农艺结合及建立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新机制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座谈、走访、实地查看,广泛征求、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了“实、细、深、好”,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真实的情况
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刻查找了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根源。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我县发展大局,以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项农机化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我县农机总动力已发展到19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8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207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438台,小型拖拉机2639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42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421台,小麦免耕播种机45台。农用运输♋机械56492台,柴油机59054台,各类小麦玉米精播机10507台,棉花播种机4100台,拔棉柴机3500台。小麦实现了全部机收,玉米机收率已达到了44%,小麦、玉米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播种。从主要农作物的耕、播、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达到83%,超过了年初制定的目标。
农业机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农机作业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几年来,我们抓住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这一时机,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农机数量大幅增加,农机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有较大提升,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广大农民正迅速从繁重的体力劳웃动中解脱出来,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了农机产业化的发展,跨区作业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机服务总收入年均2.3亿元,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三夏”期间,针对油料供应紧张、小麦成熟晚、天气阴雨等新情况,我单位高度重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加强领导,努力协调,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强化技术服务,密切部门配合,确保油料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农业机械作用。全县共组织 1300多台小麦联合收获机参加三夏麦收,全部实现了小麦机收作业,做到了适时收获,颗粒归仓,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去年的三夏机收工作好于以往任何一年,广大农民非常满意。
精心组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争取力度大、落实效果好,全县农机化水平得到新的提高。为进一步优化农机结构,加快先进适用新机具的应用,全面提升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单位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成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ฏ多方争取支农惠农资金。自2005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共争取各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1300万元,补贴购置各类新机具 800多台(套)。2009年,围绕全县农机化事业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我们抓住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这一契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争取国家及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60万元,是前四年补贴资金的总和,工作力度之大,争取资金数量之多,落实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极大地优化了我县农机结构,全面促进了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大幅提升。
为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机制,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运作,确立了保护性耕作项目的重点实施。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大了对农机化示范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全县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蓬勃发展。以引导农机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机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培育农机大户,加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组建农机协会。工作中,坚持和完善了农机服务组织行业备案制度,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加强了日常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在购机补贴工作中作为优先补贴对象,予以扶持和倾斜。农机大户的发展壮大,不仅为农机经营业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农机三大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农机经销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的连锁经营,全县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机协会、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农机服务组织体系,保障了农机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在我县农机化事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通过调研,共列出了两项当前群众最关注的农机工作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一级农机组织几近瘫痪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资产被侵占,人员大幅削减,11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已不存在,目前全县现有农机兼管人员11人,平时,他们大部分精力忙于乡镇日常政务性工作,很少有精力从事农机管理工作,一些农机行政执法和公益性服务职能也大大削弱。而且在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中,大部分是差额拨款,直接造成了农机工作在镇村开展困难,落实不到位,实施效果差。另一方面县级农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平均年龄近45岁左右,一部分已退居二线,而受编制限制,无法补充新的人员,给农机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
(二)广大农民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接受能力差,机收水平低
1、玉米机械化收获方面。几年来,由于受玉米地块偏小,作业链条过长、种植规格不适应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要求、农民习惯于手工收获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玉米机收水平相对不高。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加大政策倾斜,出实招,办实事,加强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力度,将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列为优先补贴对象,实行优先报名,优先补贴,有效推动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2008年达到421台,玉米机收水平逐年提升。尽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玉米联合收获机价格较高,虽然财政补贴一部分,余下部分金额依然高达八九万左右,大部分农民很难接受,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2、保护性耕作方面。一是传统观念和耕作习惯影响了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农民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特别是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意义、好处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农民在没有看到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二是农民技术培训专项资金不足,投入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速度。
三、农机化的发展方向
为切实发挥好农机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体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的地位,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建议:
1、做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这篇文章
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农机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新的农艺配套工作,具体就是对农作物进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变小块土地为大块土地,在此基础上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来适应机械化作业和农机发展的新要求。
2、开拓农机服务新领域,促农民增收
我县农用拖拉机总数已达12100台,但大中型拖拉机数量不足1万台,小拖拉机数量占主导地位,农机闲置浪费现象明显,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后劲不足,发展大中型复式联合作业机械迫在眉睫。目前全县小麦收获已实现机械化,而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下一步我们要从加强宣传、引导入手,把推广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列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玉米生产机械的推广力度,逐步解决制约三大作物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
3、继续抓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
跨区作业是农机适应市场的切入点,是配置和盘活农机资源的一种经营服务新模式,也是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有效形式,我局将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推动跨区作业由三夏向三秋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展,由小麦机收向玉米等其它作物收获延伸。在加强组织管理,保证信息服务,指导安全生产和保证收费价格的前提下,使三夏外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超过100台,台均收入超过3万元,总收入达到330万元以上。依靠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组织有关人员对“三秋”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市场进行考察,制订详尽可行的跨区作业工作计划,在可能的情况下,鼓励全县90%以上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参与秋季跨☏区作业,争取创收超过1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农机执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甘肃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授予农机部门的神圣职责。随着国家对农机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农机化事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因此,新形势下建立一个高效能的执法机构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机执法队伍,加强农机行政执法,保障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三农”政策的客观需要,更是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农机执法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