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中国医院60年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5-01-14 04:17: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医院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中国医。院60年的发展历程

1 中医医院的发展历程

60年来,我国中医医院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她的历程可分为5个时期。

1.1 初创时期

建国初到“文革”前是中医医院的初创时期。1950年全国仅有中医医院4所,平均每所医院只有30张病床。1965年已发พ展到131所,院均床位79张。这一时期中医医院从少到多,中医药队伍逐步扩大,1958年大跃进时中医医院骤增至2305所,1960年曾高达330所。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医医院基本沿用了西医医院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尚无自己的建设思想与管理思路。

1.2 挫折时期

文革时期是中医医院受到严重摧残的时期。全国中医医院由“文革”前1960年的330所至1976年时只剩171所,很多中医院被“拆庙赶神”,中医医院的建设与管理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况,相当一部分中医医院条件较差、管理较乱、严重西化。

1.3 恢复发展时期

粉碎“四人帮”以后至1990年是中医医院恢复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例如“五五”时期中医医院由1975年的160所增长到1980年的678所,年递增率33.48%;“六五”时期由1980年的678增长到1985年的1455所,年递增16.90%;“七五”时期由1985年的1455所增长到1990年的2141所,年递增8.00%。20多个省市普及县级中医院,中医医院的机构基础主要是在这个时代打下的。

这一重要时期中医医院经历了3个阶段:中共中央(1978)56号文件“中央转发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的批语”的颁布为第1阶段的起点。1982年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衡阳会议)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会议针对中医医院“桂梅兰芳的牌子,唱朱逢愽的调子”的普遍问题,第一次提出了中医医院必须突出中医特色这个关键问题,是中医医院在办院指导思想方面的一次重要的转折。

1984年全国中医医院建设检查标准(省地市和县区级两种)的制定是这一时期第2阶段的标志。这时中医医院由西医模式管理和传统经验管理开始引进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思想与方式,并大量注入中医内容,形成了一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章,后来又陆续增加和完善。

1986年“全国县级中医医院工作会议”(沙市会议)是第3阶段。 这次会议将中医医院的建设与管理从城市扩大到农村,提出了普及县级中医医院的号召,产生了重要效果。会议提出了3个重要的导向性指标:门诊、病房中医药治疗率85%和70%;中医药人员不少于医药人员的70%;中医药人员应占院级领导的多数。这以后又颁布了一批管理规章与标准。

1.4 步入科学管理时期

1991年全国中医医院开始实施分级管理是中医医院步入科学管理时期的标志。分级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区域卫生规划,主要技术是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和办院导向调控,实际上是一个中医医院管理模式,它使各地中医医院知道怎样办院,主管部门也有了评价中医院的标准,使中医医院走上了现代科学管理之路,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此后百家示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是分级管理的深化与提高,它建成了一批大型骨干优秀医院,极大地增强了中医医院的综合实力,也使其他中医医院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1.5 ต市场竞争时期

自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以来,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就已经开始,但作为中国医院全面市场竞争时期的开始,则是以1998年底全国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标志的。医改的全局意义在于:通过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这三大支柱,将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经济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起来。它对医院的意义在于:打破了过去由一家国有医院统揽一个地方公费医疗的垄断机制,引进了一种全面竞争的机制,由多个医疗机构和药店承担医疗保险,使定点医疗机构、药店与非定点医疗机构及药店之间,以及向社会开放的企业、军队医院和个体诊所等多种医药机构之间的竞争全面展开。这样对中医院和西医院都会有两个结果:一是通过市场来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使好的医院发展,差的医院破产;二是促使各医院改革管理机制,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提高疗效和经济效益。

医改对中医医院的挑战更大。因为中西医院的资源差距较大,1997年全国平均每院固定资产西医院是中医院的3.6倍,设备总值是中医院的4.5倍。在人力资源上中医医院也不占优势。中医医院虽然有中医和中西结合的优势,但是相当一部分中医医院的综合应急服务能力不强,难以胜任医疗多样性的要求。个别效率低下的中医医院已经“关、停、并、转、迁”了。

笔者认为,医改后的竞争体制会使绝大多数中医医院得到锤烁和提高。一部分中医医院因具有中西医院两套本领、中医优势和较强急症能力而勇踞医疗市场的制高点,个别中医医院的被淘汰亦不足为怪,因为市场竞争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中医政策保护事业的发展,不应保护落后和低劣。

2 中医医院建设的主要经验

2.1 发展中医医院的关健是要坚定不移地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

回顾60年代的历程,这绝不是空穴来风。1951年至1952年,卫生部颁布了两个条例和一个考试办法,对中医极力限制和排斥,后党中央严肃批评:“这是卫生部门工作中一项极为严重的方针性的错误”,毛泽东同志指出:“这是一种极端卑鄙的、恶劣的资产阶段思想的表现”。80年代初,全国多数地方的卫生部门搞三分之一重点县建设、建设县人民医院、防疫站、妇保所、卫校、药检所,就是不建中医院,还是崔月犁同志担任卫生部部长后纠正了这一问题。

党的政策是各项事业前进的指南与保证。“文革”一结束,卫生部在“六五”、“七五”时期对中医工作一直坚持“以机构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中医机构的基础主要是在这一时期打下⌛的。1978年,邓小平同志以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在卫生部关于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上批示:“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这个文件在全国贯彻以后,极大地推动了中医医院的发展。再如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方针,并专列一段阐述中医医疗机构,这就确立了中医医院的 社会地位和科学地位。

2.2 坚持中医的办院方向是中医医院的基本原则

1982年衡阳会议第一次提出,中医医院的办院方向就是突出中医特色。这一宗旨一直指导着中医医院的建设与管理。1984年卫生部中医司又制定了中医药治疗率等调控指标,此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和示范医院建设中始坚持着突出中医特色的原则,现在看来,这些都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否则中医医院不是异化就是在竞争中消亡。张文康部长关于这个问题讲得很深刻:“如果我们的中医医院没有中医特色,那么我们还办中医医院干什么呢,办中医医院的目的就是要突出中医特色,让中医药得以整理、发掘、提高,为群众服务”。

2.3 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中医医院既要突出中医特色又要健全服务功能

这两者不是矛盾而是统一的,如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医院就是很好的典型。如果我们没有综合服务能力和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吸引不来或留不住病人,甚至生存不下去,又谈何中医特色与发展?当然综合服务能力不完全等于西医西药的能力。《决定》讲得很好:“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医医疗机构要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拓宽服务领域”。

2.4 初步探索出了一个中医医院建设发展和科学管理的模式

文革前的17年我们采用西医医院的管理模式,文革中和1982年以前是袭用西医医院的模式。从衡阳会议后《中医医院工作条例》颁布至今,我们经历了许多正反经验教训与曲折,逐步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国情的有中医特点的比较系统配套的中医医院管理与建设模式。这个模式的集大成者是中医医院分级管理的《办法》和《标准》,这个模式的成功实验典范是123个示范中医医院。在示范医院验收的1995年,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的每院日均门诊量、年病床使用率,职工年人均业务收入等关健指标,全部超过了全国西医院的平均水平,使中医药界受到极大鼓舞,对中医医院的前景增添了信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与锻炼中,绝大多数一直在崎岖道路上探索与奋斗的中医医院,一定能够永驻神州。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