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人际关系铺就成功坦途
<>
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须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亚里士多德青年成长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往在这次全国人大的一次讨论会上,中组部部长贺国强表示,我国将改进干部人才考核机制,对重要岗位领导的考核评价中,将进行心理素质的考核。
在人的心理素质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其重要方面。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情感沟通和身心健康。
人际交往可以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信任与友谊,因而成为情感需要得到满足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精神受过重大创伤的人,如果善于与人交往,就能较快地从伤痛中走出来。
通过相互交往,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满足其归属与安全等心理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使个体内心的愿望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和赞同,就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从而积极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知识的获取、信息的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增长之快,信息变化之多,令人目不暇接,难以完全捕捉。“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其知识必然是贫乏的。
但是通过积极的交往,就可以获得不同途径的信息和知识,就可以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思维的撞击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从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了创新能力。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完善自我。
大学生处于趋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的发展阶段,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很可能没有触及到实质,因而会出现对自己评价过高,盲目自信,或对自己评价过低,无端地自卑。为了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大学生需要积极地与人交往。
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通过个人和他人的相互作用、相互认知而实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人比较。
通过比较,在进一步认识他人的过程中,也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参照来修正自己,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例如,有的大学生在交往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这就难免会导致交往失败。
但是通过对自己多次交往行为和结果的反思,就可能发展起来理解和体验他人情绪的移情能力,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了。这样逐步形成了真诚、自信、热情、包容等优良的个性品质,这恰恰是影响人际交往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
掀起你的盖头来羞怯是一种最常见的逃避行为。过分害羞不仅使自ฎ己不能清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会阻碍人际间的正常交往。
丁一是大一的学生。小时候一直跟奶奶生活。
从小她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不大跟人交往。进入大学后,她学习勤奋,也乐于助人,可她就是在别人面前总感到紧张、害羞,特别爱脸红。
尤其在宿舍里,大家相对而坐,你一言我一语,聊起天来好不热闹,而她每到这时候就觉得无话可说,好像别人都盯着她,她不敢抬头。为此,她常常难堪不安,恨自己怎么会这样,但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害羞的表现不只像丁一这样,还有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怕羞而故意躲避等等。大学生因为害羞而过多地约束自己,从而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也因为害羞而表现得怯懦、胆小,从而导致性格上的软弱和冷漠。
时间一长,就不敢与人接触和交往了。羞怯心理的产生原因有先天气质因素,也有个人的认知因素。
克服羞怯心理关键要善于自我调节。建立自信。
由于害羞的人常缺乏自信,低估自己的能力和形象,所以你要慢慢地鼓励自己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心和成功感。摆脱过分的自我关注。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意识到别人在注意你时,你会感到浑身不舒服,而别人越是关注自己,心里就会越紧张,行为就越不自然,对害羞的人而言就会形成紧张和害羞的恶性循环。因此,与人交往时,不妨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适当的时候告诉自己“没有人注意你的细节”。
注重培养社交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勇于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才会有效增强社交能力,在交往中灵活自如地表现自己。
不让贫富差距成为心理鸿沟[背景]“贫富差距、分配不公”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贫富差距的加大,使部分面临经济压力的大学生,尤其是部分农村的学生,极易导致自卑心理,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如过分敏感和退缩、孤僻、离群索居,或者相反自尊心过强等,如果不能正确面对,极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实例]张红是一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女孩,现就职于一家外企。她每每谈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只会淡淡地用两个字:“灰色。
”虽然已成往事,但那份灰色的感觉依然能清晰地触摸得到。她说:“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走进大学以后,和同学们相比,我没有光鲜的外表,没有钞票可挥霍,见识少,普通话不标准等。
活泼、热情开朗的我一下子变得落寞而敏感。我没有要好的朋友,一贯的骄傲使我不愿意向任何人敞开心扉,不同于中学时代的师生交往模式也使我远离了老师的视线。
我感受不到任何集体的温暖,只有一个想法:早日毕业!我发疯般地读书,用读书来打发这些压抑苦闷的时光,除了读书,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毕业前夕,我离开了省城,来到了竞争激烈的首都,只想靠自己的双手混碗饭吃。
也许是老天眷顾,我被一家外企录用,薪水也颇丰厚。”“我现在生活得挺好的,和同事关系也还可以,但从不主动联系大学同学,因为任何和大学联系起来的事情,都会让我想起‘灰色’。
”张红拢了一下头发,轻松地笑了,年轻的脸上依稀可见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感。[点评]抱着美丽梦想和希望的张红,从农村来到了省城,她面对的不仅是崭新的大学生活,外部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迎接新生活的情况下,导致她适应不良,进而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问题。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大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刚刚走出父母的视线,遭遇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即心理上的断乳,再加上外部环境的改变,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起不可忽视的心理危机,要么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状态中,严重的还可能自杀。
然而,更严重的还可能由于报复心理伤害他人。另一方面结合外部环境来看,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真正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再加上有些老师只关注某些所谓的“红人”,对许多急需关心的学生却视而不见,师生关系淡漠,使本卑的学生更难以短时间走出阴影,显然张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调节]从张红的身上可以看出,虽然她没能调整好人际关系,但毕竟在刻苦学习中顽强地挺过来了。
但是许多人却没有张红那么幸运,因此,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还是上乘之策。首先,调整认知偏颇,建立正确的判断标准。
在张红的意识里,导致她灰色的大学生活是因为她农村,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她那样时时刻刻记着她是农村的。所以,不要总错误地以为,自己一句不切题的话,一个笨拙的动作,他人会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因为除了你在意,别人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反过来想想,自己又何曾天天关注别人的生活呢?其次,要掌握一些交往技巧,进行行为训练。
如果你现在很想和对面过来的同学打声招呼,那就大胆地说出来,绝对只会是好结果。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背景]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一旦走入真正的集体生活,如果不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处事习惯,与他人的相处就很容易发生困难。
[实例]王大军是出身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又是独生子,在众星捧月般的环境中长大,考上大学后,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独立生活。但是,刚开学没几天,他就与同宿舍同学争吵不断,还曾经因为几句话出手打人。
后来,调了宿舍,但仍然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没办法,母亲就专门从外地赶来,租了一套房子,专门照顾儿子的生活。原来,他买了一台电脑放到了宿舍,没事的时候就坐在电脑前,晚上很晚才睡觉,室友提醒他影响了大家,他还很不以为然,认为别人不困,否则,即使打雷也能睡着。
除此之外,还常常因为别人的东西放到了他的桌子上而生气,不能容忍其他同学的生活习惯,不能忍受别人损害到他一点点的小利益,与同学关系非常紧张,曾一度想过退学。[点评]一些从小只知被爱,不知给予爱的独生子女,当他们长大成人,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时候,忽然发现世界怎么是这样子,从而对面对的问题手足无措。
其实,与人合作、帮助他人,学会爱他人等都是从小习惯的养成,例如,一个儿童如果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提醒让爷爷奶奶先吃,他长大后就肯定懂得孝敬老人;如果成长的过程中,耳边常响的是诸如:“要懂得忍让”、“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吧”等话语,儿童就会慢慢把这些语言内化为自己行为和处事的准则。显然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与父辈们比起来,这一代独生子女个性较张扬,有极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思想没有太多桎梏。然而,他们不懂得谦让、合作、分享等。
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很容易出现问题。[调节]学会换位思考。
认识到他人和自己一样,是有着自己独特观点和感受的人,你想让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别人。剖析自我,认识自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倾向于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对积极的结果倾向于归因为自己,对消极的结果倾向于归因❥为他人。这不是好人坏人的区分,而是普遍存在于人性中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善于自省,从自身寻找原因,然后主动去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最后,容许差异存在。有许多人际或观点之间的矛盾,如果站在每个人的角度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谁都有自己的道理和想法。
所以,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网络是把双刃剑[背景]目前,互联网迅速占据了大学生的教室、宿舍和校园周边等生存空间。
面对互联网构建的丰富世界,大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和热情。正如北京大学心理系心理治疗专家钱铭怡教授在第三届亚太地区卫生研讨会上报告的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结果,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其中有些长期沉迷网络,难以融入现实生活,导致抑郁、狂躁、人际交往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实例]轻松的大学生活使李跃没有了高中沉重的学习压力,但有时候他会觉得比较无聊,就去光顾网吧,慢慢地迷上了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越来越不能自拔了。整天泡在网上,追逐游戏的级别,感觉游戏级别越高,自我价值实现越大。
同时,他还交了一个红颜知己,在她眼里,他是个英雄。李跃的自尊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这和生活中的自我形象差异很大,如不讨女孩喜欢,朋友不多,缺少知心朋友等。正如李跃自己说:“在网上,我可以成为我想成为的那种人,但现实生活中,我什么都没有。
”[点评]网络展示给大学生一个多种形式、全新的社会交往空间,比如平等性,大家不分种族、性别、职业、年龄等各种世俗条件的限制,都有共同的发言权。在网络这个虚
拟的世界里,现实中不愿意告诉任何人的秘密,却可能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不用担心被评价,也不会对自己现实的人际交往有影响,同时也发泄了压抑的心情,但一旦成瘾,则过犹不及。网络可以帮助个体实现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梦想,满足自我的心理需要。
比如,身材瘦弱的男生可以在网上变成高大帅气的大哥,丑女可以变西施。正如李跃一样,在网络上自我实现,但那毕竟是虚幻的,因此,一旦回到现实中,所谓的“朋友”没有一个,而现实中的同学、朋友却已经和他拉开了距离,从而极易产生绝望与失落感。
[调节]网络在为我们提供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危机,如案例中的李跃。面对网络,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网络进行积极自我调Ⓐ节呢?一方面,要对上网时间进行控制。
上网最难把握的就是时间,不管是成瘾者还是一般的上网者,在网上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流淌,有些上网以后根本就没有时间感,因而,控制上网时间是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就是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补偿在网络中“得到的东西”,从现实中体验到满足感与愉悦感,从而降低从网络中寻求情感支持的驱力。
例如,可以强制自己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结交朋友,把现实生活安排的紧凑一些,挤掉上网的时间,这样就从유客观上强行使生活步入正常轨道,从而逐渐降低乃至最终摆脱对网络的依赖。(侯瑞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荆建华,河南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王越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
)□侯瑞鹤荆建华王越霞
..<>良好人际关系铺就成功坦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