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5-01-13 19:14:2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和路径,在思想建设方面,弘扬主流价值文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强调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加快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建设。

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文化

一、弘扬主流价值,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仅要依靠经济,也要依靠文化的发展,先进的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力的提高也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进程,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要通过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文化蓬勃发展,而文化的发展离ป不开传统文化和创新性文化,我们要兼顾二者,不能摒弃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大力发展进行文化创新,通过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带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革新。我们要保障足够的物质资源使得文化生产力得以解放和发展,并且达到更高的层次。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要求以人为本,倡导科学理性的文化和民族视野下的文化,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一部分,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提高文化的综合实力,通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让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受到损害,进一步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其达到繁荣发展得新景象。马克思指出“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受到当时社会物质创造的生产方式的制约。”纵观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进文化产业的壮大,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2、个人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

我国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党建的基础,是国家的灵魂,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文化建设之中。我国在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要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备了和谐、发展和合作的特征。它指明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和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思想基础,也是其前进的动力。所以,在新时期里,我国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并在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以运用。我党根据新时期新形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党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在各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并且在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适于上述制度和体系相配套适应的,尤其是随着计划经济的叫停、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也就是以市场为经济主导,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体制,使得人们的思想活动更为丰富,并且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等特征,所以迫切需要提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并且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也预示了我国的°价值导向不容有变,也是不能动摇的。

二、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文化权益

1、服务人民,培育现代公民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工业文明以来,工人 ☹阶级掌握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社会的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力量。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是这个社会赖以维继的前提和基础,人民群众在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造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创造社会财富,因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重点自然应该放在广大的人民群众身上。

培育现代公民,强调公民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公民的思想境界。加大ว力度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文化权益。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能够继续走下去,关键在于人,人的素质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广大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他们直接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最先进的阶级最革命的阶级。用社会主义的文化武装了广大人民的头脑,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2、提高社会各方参与度,推动营利性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质是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范围,释放公共文化活力,而不是简单的制度设定。政府自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导者,政府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而不是ธ个人,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对象也是全社会,而且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受益非排他性,因此,公共文化的提供主要依靠的是具有公信力的权力机关,而不是依靠利益交换达成,即负责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应该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攻击上,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升文化作品和服务,切实维护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

各级政府应遵循统

一、均衡、公平的原则,加大对公共文化领域的投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立城市乡村一体的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出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主导作用。在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要对贫困落后的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要加大财政投入,尽量缩小城市和乡村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建立制度保障更是重中之重,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和长效保持机制,也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方式,从以前的单纯依靠政府行政拨款到采用政府集中向市场发布信息,向社会招标的运作方式,把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有助于大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政府要加快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使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和盈利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各司其职,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速发展的两架马车。对于国有文化资源,要坚持制定重组方案,坚持适当放权的原则,但是一定要注意国有资产的安全,决不可造成国有文化资产的流失,最大限度的提高国有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对于经营性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要进行企业制度改革,从以前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制到靠市场生存的有限股份公司,引入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到这类文化事业单位,一切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事,改制后的文化企业投资主体从以前的国家独大到现在的国家和民间资本有机结合,提高了文化企业的规模,有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辅助作用,多方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首先继续开展文化下基层的活动,发挥出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作用。对于文化下乡活动的举办不能像以前一样因为领导干部的一时兴起,应该做到常态化,定期化。其次是在公共文化领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引领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文化事业,不仅减轻了我国财政的巨大压力,也加快了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使社会力量获得了经济收益和良好的社会口碑,也是对企业品牌的一个很好宣传。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