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知行转化

时间:2025-01-13 07:06: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中学 思想政治课 教学过程 中学生化过程 个性心理特点 马克思主义 认识过程 教学任务 基本概念 发展过程 世界观 人生观 道德观

论文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学生对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针对中学生这一阶段个性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过程,注重对这一知行转化过程的研究并努力促成这一转化的顺利实现,是完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如何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转化过程,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过程所包含的诸要素以及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掌握并运用这些要素的培育原则。

一、知行转化过程中客体的个性心理特征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认知,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转化为理性的行为过程(即通常所说的知行转化),就必然要求政治课教师对学生个性心理变化的特点作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转折期,这一关键时期可塑性强,他们的身心都在对知识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其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性格。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发展,并且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利用这一时期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变化特征,抓好中学生的知行转化,培养其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直接影响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二、知行转化过程中的相关要素及其联系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知到行的转化是一个变化发展过程,包含知、情、信、意、行等要素。知,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和社会主义的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认识。这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情就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去进行价值评判,评判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人们在是非、真伪、善恶面前所具有的情绪体验。信即信念,指学生在认知了某种理论并对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后,对这种理论的真理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确信不移的态度。意指意志,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感情和行为起着调节的作用,具有坚持不懈的特点。行就是指人们的行为习惯,它是在一定的政治观点、道德信念和思想情感的指导和支配下取得的。这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好坏和政治觉悟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知是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社会主义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基础。没有这一认识基础,情感、信念、意志、行动就失去了根基。行则是转化的归宿,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学生自觉地将他所获得的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付诸行动,并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倾向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思想政治课教学才算真正取得成功。而在知行转化的过程中,情、信、意又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感情是伴随着学生对思想政治问题和品德问题的认识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学生的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当学生对某种思想政治倾向或道德倾向产生了共鸣,有了强烈的憎或爱时,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½他们对事物采取追求和唾弃、赞成或反对、适应或改造的行为。作为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支配自己的行为并锲而不舍的心理活动,意志在知行统一过程中也不是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学生只有意志坚毅,才可能克服困难和障碍,坚持履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使从知到行的转化最终完成。如果缺少这一些中介环节,从知到行的转化就会中断。由此可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紧扣知行转化的各个环节,了解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充分把握其有特殊情况下的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作用,使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由此体现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

三、中学生知行转化过程中诸要素的培养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进行知行转化诸要素的培养方法具有多样性,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它会不断地充实,这其中有一些规律可循。

第一,在教学过程既要突出各要素❣之间的侧重点不同,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互相渗透,把知情诸要素的培养的针对性与兼顾性统一起来。知行诸要素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出相互不同的特征,这一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知行转化过程中的方式和途径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在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才能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知行诸要素。例如,要使学生获得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认识,教师必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清楚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含义和意义,即不仅要使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掌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要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情感,使他们对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感情引起共鸣,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材料、先进的榜样,通过生动感人的讲解,来调动和强化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要使学生树立起对所学观点的坚信不移的态度,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讲解分析的透彻性,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结合,以及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来验证所学理论观点的真理性。要帮助学生逐步锻炼出坚强的意志,教师就必须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坚持实践,让他们在与困难和挫折的斗争过程中进行锻炼,培养毅力,砥砺意志。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教师就需要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活动,对他们的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实际活动,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提高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很显然,对知行诸要素的培养途径是有区别的。然而知行诸要素之间又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其中某一要素的形成都会有赖于其它要素的培养程度,因此在着重考虑进行某一要素的培养时,同时也应当尽可能使其对其它要素的增减起渗透作用。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如果教师能既注意理论分析的深刻性和透彻性,又注意选材的生动、典型、有意义,还注意表达的简洁和通络,那么,这就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认识的任务,而且理论自身内在的逻辑力理,理论和实际的ฎ贴近,再加上教师本身讲解的清晰和生动,会激起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热情和敬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要素。只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综合考虑学生知行诸要素的培养,将针对性和兼顾性两者统一起来,完成中学思想政治课所担负的任务,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第二,既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顺序,又不固守开端的某种模式,把总体培养的有序性与具体开端的多样性统一起来。从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来看,一个人某种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归根到底是以认知为开端的,沿着知行诸要素的内在顺序,最后以形成行为习惯为归宿。如果一个人的知行诸要素在发展方向或者发展水平上出现严重的不一致或不平衡,就会表现出言行不一,或者行为因缺少根基而难以持久。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必须认真考虑知行诸要素形成的客观顺序,在总体上坚持要素培养的有序性。然而,知行诸要素之间除了不可分割性之外,又存在着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它们各有自己的本质规定,各有自己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而学生在某一理论问题上的知行观又常表现出不平衡和不相称。这两点决定了在知行诸要素培养的教学过程中,知行诸要素都可以作为培养的开端。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时可以从传授知识入手,有时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入手,有时又可以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具体以何为开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知行发展状况和教学的其它条件来决定,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开端模式。总之,如果重视总体培养上的有序性和具体过程中开端的多样性,就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实际,促成学生从知到行的和谐发展,为他们本身的知行转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知行转化过程中诸要素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使中学生在知行转化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