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全球石油骗局-综合新能源论文(1)
电视剧《越狱》里,纵使是绝顶聪明的建筑师迈克·斯考菲尔德的命运被一个叫“COMPANY”的组织所操控,不仅如此,其操纵的更是一个庞大的政治经济帝国。作者像是在描述美国经济的缩影,而斯考菲尔德只是他变革理想中的那个虚幻的英雄。
现实中,仅仅围绕在石油一个领域的“COMPANY”,比之剧中则有过之而无不及:2.5万亿美元——正是全球石油骗局的规模。为了更清楚理解这个数字,我们对比全球经济衰退中的著名的“麦道夫骗局”中的损失——500亿美元——麦道夫穷其一生诈骗的总额,却比全球的人们每月为石油涨价支付的美元少,而2.5万亿更是该数字的整整50倍! 对ICE,愤怒在哪里?调查在哪里?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英国石油公司(BP)、道达尔、壳牌石油、德意志银行(DB)和法国兴业银行于2000年共同成立了洲际交易所(ICE), ICE是一个在线大宗商品及期货交易市场,不设在美国因而并不受美国法律的束缚。
该交易所成立的目的就是促进“黑色液体”的交易。巨额美元被ช投放在ICE的石油期货合约上,而整个骗局的精妙之处在于他们从来不进行交割。
他们只是用杠杆和投机——加上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提供给美国人的资金,在今年之内就将油价从每桶40美元抬高到了每桶80美元。在2003年国会对能源交易的一项调查中发现,ICE被人用来玩左右手互搏的把戏。
一家公司出售能源给另一家公司,然后第二家公司在同时和相同价格将完全相同数额的能源出售给第一家公司,其实从来都没有商品易手。但是当交易在交易所发生,这些交易会向市场发出价格信♡号,如此,他们人为地就提高了公司的收入。
这只不过是一个巨大而单纯的骗局。ICE的核心成员(高盛、大摩、BP、德意志银行、壳牌、法兴和道达尔)通过作为即期原油价格基准的BFOE市场操 ヅ纵全球石油价格,以他们的标准,根本不需要很多钱就能够达到。
事实上的北海布伦特市场的发展是对石油产量下降的反应——交易商无法抗拒通过卖空和买空合约来操纵市场价格。“原油越少生产,越有利于潜在的市场操纵。
”克里斯·库克,洲际石油交易所(已被ICE收购)的前总裁如是说。“互搏”交易的规模有多大?国会的一份对能源部门的研究里写道:“这样的交易模式意味着这样的市场环境——发生巨量的虚假交易。
由于大多数的交易不受政府管制,要约束能源部门的欺诈纯粹是幻想。”一家能源公司在被国会调查的时候,承认其在2001年的80%的交易都是互搏交易。
这意味着当年80%的商品没有经过换手,但是资产负债表却反映了出了收入的增加。这意味着,在美国,银行利用在线和无监管交易进行着价格操纵和欺诈。
摩根大通的一位律师坦诚,公司和安然公司曾共同策划运作了多起互搏交易。 比较ICE诞生前后大宗商品价格就能够看出❤高盛一伙的破坏性作用。
在ICE诞生之前,大宗商品或多或少遵循正常的增长轨道,并与全球GDP相匹配,并且常常伴有涨价限制,最后,还要在固定的点位上进行实物交割。 ICE摒弃了所有的这些概念,把市场变成了投机性的赌博游戏,定价是名义上,而非商品生产者可以自由卖出合约,而买入的人也不真正需要这些。
而在ICE仅仅运作5年后,“COMPANY”之一的高盛及其合作伙伴就打算将大宗商品价格炒高3倍。高盛的恐怖玩法在2007年,所有程式管理基金规模大概在1000亿美元左右,其中高盛商品指数基金就占了600亿美元,而2006年投资者投资于该指数基金的亏损在15%,而高盛当年的利润是创出历史记录的!而且该指数要☢侵蚀掉投资者年收益的150个基点,而高盛却能够操控头寸,而且需要在财年末的时候要进行结算,如果指数最终高于协议价格,那差价将进入高盛的口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前段时间的油价冲动,因为高盛每月会花数亿美元来冲击目标价。在整个交易中,高盛的交易对手方有两个:一个是高盛全球商品价格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另一个就是高盛及其合作伙伴以外的交易者。
通过对石油现货市场价格的控制,高盛可以同时赚取两者的钱。比如油价上涨,看空石油价格的交易者就输给高盛,而高盛指数基金则会上涨;反过来,如果油价下跌,尽管高盛的指数下跌,但是高盛自己持有的大笔卖空合约则会赚个盆满钵满。
要记住,高盛从来不会让你赚钱!更要记住,现在已是年末!届时基金结算它会容忍你赚取近两倍,或者更多么?不要期待油价继续上涨,要警惕高盛的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