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若干思考
"
【论文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职บ业发展教育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其中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重点和难点,过去单一的、阶段性的就业指导已经不符合目前的需要,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的职业指导,已经越来越成为左右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有鉴于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成为目前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涵、目的、现状、具体措施等方面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社会需求和学校人才供给的匹配度,改革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被提上当前日程。这就给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改革的目标,坚持以“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涵
职业发展教育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简称,是旨在引导大学生依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性格、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个性特征,理性规划未来发展,正确确立职业理想、职业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生涯管理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它是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既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态度、就业能力,更重视激发学生自主管理、自觉学习的动力。
2、职业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ღ性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建立、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职业发展教育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职业发展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是高等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目标教育、自我探索教育、职业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途径,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第二,职业发展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有助于学生职业化素质的养成。大学教育作为大学生重要的职业准备阶段,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对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身条件与特点的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该职业发展所需的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个体职业发展意识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职业过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应对竞争的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与创造,对学生个体实现职业目标和人生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职业发展教育坚持“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有助于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职业发展教育是集理论性、实践性、经验性于一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体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增强完善自我、拓展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对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结合,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优良学风、校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职业发展教育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高等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背景下,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另一方面,众多用人单位缺乏合适的专门人才。当前,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作为考核高等学校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办学层次的高低、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就业市场建设的完备性,更取决于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过程,融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激发学生成长、发展的自主性和学习的自觉性,对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促进学校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发展教育的现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文件也提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通知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通知》还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武汉理工大学重视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辅导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济大学充分发挥该校“985”项目优势,在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发挥学科优势,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团队辅导和个性化职业辅导,并将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勤工助学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加以整合,构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组织体系,走出了一条职业发展教育的新路。但对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来看,目前在认识水平、组织架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职业辅导、校企合作、科学研究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职业发展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发展教育理念尚形成共识;二是课程定位、教材内容等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教学的针对性亟待增强;三是教育形式与手段单一,个性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尚未形成;四是师资队伍⌘紧缺,尚未形成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高水平教学、辅导团队,引进与培养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职业发展教育组织体系、教学体系、辅导体系尚不健全。必须下大力气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科学设计,构建全程化、全覆盖、立体式、多层次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建立有效的考核与质量反馈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必须将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大学生人生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着眼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工作理念,发挥全体教职工的作用,以实现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
1、构建主次有序、部门联动、分工具体的职业发展教育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职业发展教育的关键,是职业发展教育的保ღ证,组织建立的是否科学对于职业发展教育是否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分管领导负责、职能部门统筹安排、学院具体落实的职业发展教育组织体系,同时,要在院系成立院系级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本院系的职业发展教育。
2、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职业发展教育的核心,是职业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设与职业发展教育相关的课程;改变单一教学模式,注重多样性,通过生涯报告、职业认知体验、职业角色扮演、素质拓展训练、职业测评、工作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动参与意识;引进系列网络视频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接受职业发展教育提供便利。 另外,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健全课程管理机制,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基础建设,通过教师集体备课、自主开发、日常交流、学生反馈等方法,努力使职业发展教育系列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3、构建全程化、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的职业辅导体系
职业辅导体系是职业发展教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利用一系列的网络资源、编印材料以及入学教育来普及职业生涯发展知识;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面对面的职业咨询服务,解决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的平衡、家庭期望与自身期望的协调以及求职、考研、考证、就业技巧等方面问题;教辅部门特别是图书馆要不断补充、更新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职业心理、职场礼仪、就业面试技巧、就业政策、创业知识方面的杂志、书籍,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聘请校内有关专家、校外专业机构人员、企业资深人力资源经理等担任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顾问,参与相关讲座、团体辅导及公务员考试培训等活动;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协会,指导协会成员开展“考研、出国、公务员”等系列咨询、拓展训练活动。
4、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化、专家化的师资团队
5、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总之,高校应该在党的十七大旗帜的正确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认识,不断加强领导,积极注重师资培训,加强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机构建设,全面推进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发展指导、静态指导向动态指导、阶段性指导向全程指导的转变,坚持全员参与,将职业发展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中,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2]刘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创新研究[J].理论月刊,2007
.
[3]雷五明,赵北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中国青年研究,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