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建立的难点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剧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呼之欲出。目前事ศ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即将建立的职业年金制度。本文对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年金;事业单位;养老改革
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年金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稳定性,职业年金属于各机关事业单位为其工作人员退休准备的基本的养老保障,是一项确定性的福利制度; 二是强制性,职业年金是为保障公职人员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而推出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强制性是目前职业年金不同于企业年金的最大,特点,企业可以视自身效益状况的变化调整企业年金计划,但职业年金则是明确了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 三是延期支付的特点,职业ผ年金在员工工作期间ท按规定投资运作、保值增值,员工只能在退休后才能获取职业年金。
关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如何建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与企业年金类似,在管理上实行个人账户管理,在基金的运作上实行市场化运作。而职业年金在建立的过程中将存在诸多难点,对于这些难点,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通过职业年金促进事业单位新旧养老制度之间的平稳衔接
首先要遵循“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渐进式改革原则,尽量追求“增量改革、平稳过渡”,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待遇水平上的平稳衔接,避免因为“休克式改革”而造成社会震动。其次,要促进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制度在缴费、基金管理等各方面的衔接。因此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时,必须对参保人员进行“老人、中人、新人”的划分,实行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年金政策,必要时可以建立过渡性养老金,以促进新旧制度之间的平稳过渡。
二、逐步实现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制度的平稳衔接
职业年金和面向广大企业工作人员的企业年金都是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性及普遍意义上他们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应一并考虑推进二者的发展,逐步使它们共同构成覆盖所有城镇就业者的补充养老保险体系。职业年金的建立还可以打破原有的“身份壁垒”,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员流动,促进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政策宣传及解读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在于即将退休的工作人员担心退休后的待遇会随着改革受到影响,进而有可能导致“提前退休潮”的出现。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可以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人事部门应当在深入学习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的政策宣传和解读,使他们认识到发展职业年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减少政策性恐慌,解决职工关于养老保险改革的疑虑。
四、正确理解职业年金对于消除“双轨制”的重要意义
目前有观点认为,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建立会形成新的“双轨制”,进一步拉大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其实不然,要破除“双轨制”格局,就必须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革,并将其纳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体体系中来。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了解决存在已久的“双轨制”问题。目前企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差距的存在不是由于发展职业年金的关系,而应该归结于企业年金发展速度过慢。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应当以职业年金的建立为契机,同步加强企业年金的发展,进而完成“并轨”。
五、政府应完善税收政策,加强职业年金的税收优惠
国际经验表明,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是政府推动职业年金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从国外职业年金发展的历史来看,各国对职业年金都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如缴纳的年金实行免缴个人所得税、税前列支等。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发展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年金税收政策。
六、加强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与立法,确保基金安全
职业年金基金监管体系的有效运作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证券、保险等多家监管部门加强协作,防范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对职业年金监管方面进行专门的立法同样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推进,职业年金的建立必定是大势所趋。面对职业年金膨胀式的发展,对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可能会面临重大的挑战,如何尽快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则是应对的当务之急。
职业年金是一项关系到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是构建事业单位现代化薪酬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推进,职业年金的重要作用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由于此次制度改革涉及的范围大、人数多,为使改革能够顺利推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在充分借鉴2008年以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做到把握时机、统筹规划、稳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