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浅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浅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浅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摘要:城市公共雕塑,一般是指在城市道路、广ด场、车站、码头、机场、体育场馆、公共绿地、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居住区、开发区等城市功能区内塑造的独立形象雕塑作品。近20年以来,各地对于城市雕塑的热情空前高涨,成片开发雕塑主题公园,集中建造长廊、风景线、海岸线、广场、大道等等,已成为各城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文章对城市公共雕塑的和谐发展之路作以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共雕塑和谐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整体风格,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居民,城市公共雕塑与所处自然环境相和谐提出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加强规划,保持公共雕塑与城市整体风格的和谐
近年来,国内城市环境建设得到较大的重视和改善,各地城市雕塑的建设也轰轰烈烈、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雕塑形式、题材的雷同和材料的单一,雕塑创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雕塑的设计和摆放不在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中,对城市整体风貌架构缺乏理解,对城市的景观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城市垃圾。有的作品看上去似乎很有现代感和时代感,但实际上脱离了本地的地域特点、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出现了一大批大同小异的“抽象线条、球体、几何体”和清一色、故弄玄虚的不锈钢大杂烩。其中大多数作品只是在抄袭画报、抄袭外国作品,造成一批令人生厌的作品,这与大多数作品脱离地域文化基础,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关。因此,城市管理者与建设者应加强规划,保持公共雕塑与城市整体风格的和谐。
所谓城市雕塑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考察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结构、各种社会资源及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城市性格品质,经过全面、系统化的构思、创意设计,形成科学、文化、生态、发展的综合规划体系,形成全局性的雕塑艺术意象组合形式,这一整体上的城市规划区域雕塑群落的形成,须具有高度的历史人文切合性、地理环境切合性与思想主题切合性,要追求城市大空间形❥态上完美景观效应。
从专业角度来说,城市的环境景观设计,不是某一个专业的专家、设计人员能够全部完成的,必须是多门类的专家共同参与、密切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城市公共雕塑设计师应与其它领域的专家们密切合作,共同为促进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和谐努力。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云岗教授认为,尽管数千年来中国城市没有城市雕塑的传统,但在分割城市空间、功能区划、城市轮廓把握以及具体的建筑风格与技巧等方面,的确创造出了许多屹立于世的不朽之作。如土木材质的运用,斗拱结构的创造,门、牌坊、望柱、塔、楼、台、阁、榭、亭等的建造,同样起到了使城市空间被分别定性、合理划分的作用,而且深含着中国古代营造大师们与中国古典建筑美学理念高度契合的智慧与追求。对于艺术家来说,优秀的城市雕塑设计应学习这种智慧,突出城✌市的个性,升华城市雕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以人为本,促进公共雕塑与城市居民的和谐
放置城市雕塑的公共环境,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空间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部分,时刻都在作用于观者的感官,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摆放场所的开放特性必然要求城市雕塑必须以人为本,公众都有参与和共享的权利。
首先,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城市雕塑的功能发ป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对英雄伟绩的歌颂、对建筑的装饰美化等方面的功能,逐渐转变到丰富城市空间,调节城市色彩,调和行人情绪,展示城市精神方面来,由此引起的是对雕塑主题的选择、创作理念的改变、材料使用的创新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其次,雕塑的选点布局在定形、定态、定气势上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定用地大小、形状、视点距离和空间背景,应以人眼视界为范围,从中、远距离来观赏雕塑的总体轮廓和形象,来达到比较完美的观赏效果。同时,公共空间中人们川流不息,面对不同社会层次、不同教育背景,甚至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国籍的人群,城市雕塑并不一定都要具有观念样式的先进性和前卫性,ข而应该表达人间恒常的理性与普遍情怀,使更多人群能够与其进行交流和对话。
总之,艺术家创作城市公共雕塑,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都市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文化的需要。作为城市雕塑的审美主体的人,既是物质主体又是精神主体。城市雕塑要处理好雕塑家和城市居民的关系,城市雕塑不能只考虑形体的创造,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公众对城市雕塑的理解和欣赏。
三、综合考虑,维护公共雕塑与所处自然环境的和谐
城市公共雕塑是立体的、三维的,它存在于空间里,占据着一定的空间位置。雕塑置于室外就必然与日影、天光、地景和其它城市建筑发生关系,并受其制约。所以,无论是纪念性雕塑还是装饰性雕塑或功能性雕塑,其内容形式都应该是与所处自然环境相和谐,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从而共生出新的景观,这无疑需要艺术家具备敏锐的目光和判断力,必须进行综合的考虑。
首先,放置雕塑必须有适用于雕塑存在的空间环境,如果在放置雕塑的周围是杂乱无章的空间环境,同时又没有相互呼应的空间环境与之形成协调统一的关系,雕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般来说,雕塑的设计与放置应与周围的空间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如纪念性雕塑庄严、肃穆,通常使用大理石材质,并具有建筑性和宏伟性。
其次,在城市环境雕塑的设计中,必须要研究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尺度感,是否与周围的空间环境相协调是作品成败的关键。雕塑尺寸的大小、比例应根据环境空间的需要,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应适合于环境空间整体比例的协调性。
第三,在城市环境雕塑的设计中,要注意雕塑的色彩冷暖、光影效果、静动处理,把握好体量与空间的关系,研究多种角度设置仰视、俯视,近距离、远距离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雕塑应与城市整体风格、城市居民、自然环境达成和谐、统一,创造出审美愉悦与实用的双重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城市雕塑、人、环境三者之间的良性的互动。时代呼唤艺术家创造出更多的精品雕塑作品,营造以人为本的生活、工作环境,共建和谐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2]陈辉.环境雕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2.
[3]许正龙.雕塑学——立体材料艺术探索.辽宁美术出版社.
[4]温洋.公共雕塑.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