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释放生命魅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是一篇童话,课文第5节着重描述了小鹰在向更高的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两位教师对这一节的不同处理,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
案例一:
师(指读第一句话):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很努力?(“鼓起劲”、“拼命”)大家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加重“鼓起劲”、“拼命”两个词的语气)
师:这次小鹰飞得更高了,它累不累?
师:“急促地喘着气”是怎样喘气呢?谁能表演一下?
(一生表演)
师(出示投影):“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这个句子该怎么读呢?
(生自由读后齐读。生夸张地大声喘气,刻意把句子读得断断续续)
案例二:
师:自由朗读第5节,边读边想,有没有哪个词让你觉得小鹰飞的时间很长,飞得很辛苦?把它圈出来。(“鼓起劲”、“拼命”)
师:说得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轻地、反复地读这两个词,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闭眼反复品读)
师:看得真清楚!再想想,在天气方面它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思考片刻,小手林立)
生1:有时天气很热。
师:天气很热时,小鹰在做什么?
生2:有时天气很冷。
师:天气很冷时,小鹰又在做什么?
生3:有时会刮风下雨。
……
师:多么顽强勇敢的小鹰,多么可爱的小鹰啊!你想对它说什么吗?
生4:小鹰,你真棒!
生5(激动地):小鹰,你太辛苦了,快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生6:小鹰,我为你骄傲,我要向你学习!
师:说得太好了!那么这一段你觉得怎么读,才能表达出你对小鹰的敬佩与喜爱呢?
(生动情地投入读书中)
反思:
一、紧扣文眼,激活语言生命
由于对语言的处理方式、策略不同,导致教学效果有很大不同。我认为其关键在于是否激活了“语言生命”,也就是能否让沉寂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学生 心中有血有肉的形象。而要激活语言生命,必须紧扣文眼即关键词语进行教学。两位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但案例一中,在学生找出“鼓起劲、拼命、急促地喘着 气”后,教师并没有引领学生去品味,只是通过一个学生的口“告诉”其他学生要读重一些。学生虽然加重了读这几个词的语气,却没有真正感受到小鹰的艰辛努 力。这只是一种被迫的形式上的重读,而不是自发的情感上的重读,语言仍是苍白的,仍处于“沉寂”状态,学生仍在原有的认知层ฌ次上徘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r½dquo;案例二就体现了这个教学理念,教师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在自读自悟的 基础上,教师很艺术地设问:“有没有哪个词让你觉得小鹰飞的时间很长,飞得很辛苦?”巧妙自然地把学生引到文眼“拼命”、“飞呀,飞呀”上面。接着,紧扣 文眼,用互动生成的方式,通过完形想象、创新引读、虚拟对话等多种方法激活语言,引领学生从形象到意境到情感ม,步步深入文本,聆听语言文字背后的呼吸与脉 搏,让学生由情动而心动,进而唤起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对这只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小鹰的敬佩与喜爱之情。
二、立足体验,提升内在精神
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自身缺少底蕴和素养,提出的问题往往质量不高。其实,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会因为它 凝聚着教师独到的体悟和发现而给学生带来启发。杜威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同样,我们也 可以说“阅读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案例二中的教师用自己的课堂为此做了最好的诠释,他首先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体验,接着 引领学生关注细节,激活文本,培养学生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如让学生闭眼反复品读“拼命”、“飞呀,飞呀”并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顿时,学生头脑中的形 象明朗起来,但教师不满足于浅层次的感悟,又用创新引读法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层,终于一只顶着烈日,迎着寒风,忍着疼痛,努力飞行的小鹰形象浮现在学生眼 前。这是一种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新思维的体验。最后,教师以“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鹰?”“你想对它说什么吗?”两个问题强有力地直抵学生内心,引 领他们进行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多角度多层面的体验,使文本因学生而ฏ“鲜活”,学生因文本而“生长”,这正是语言具有生命力的精彩言说。相比之下,案例一 中的阅读流于肤浅,教学方法上有所追求,而教学内容却不见精彩和深度,通过“简单的告诉”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表现活跃,但收效甚微。 忽视了语言的生命,也就忽视了学生内在精神的提升。所以,要上好课,不能光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光在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上下工夫,还要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 含金量。 中国wWw.LWlm.com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