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班主任角色来个新的定位

时间:2024-12-26 14:47:2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教育进入了新的时期。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却没有改变。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班主任应该转变自己的德育观念,转换自身身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ฒ定位。要使自己成为:宽容对待学生的长辈,民主对待学生的师长,呵护学生心灵的良师,家校互动教育的纽带。

关键词:新课程 班主任角色 定位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将近两轮,我们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各类新课程的培训和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老师们的教学理念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作为学生德育主要执行者的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有没有改变呢?

作为学校的德育管理者,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班主任张老师在一❅次上课时把一位学生拉到我的办公室,叫我对学生进行教育。张老师说这位学生上课经常插嘴,影响了她的上课,说他还顶嘴。这位学生委屈地说:“老师说我插嘴,我只是把老师问的题目早点叫出来,我没讲课外的事情啊!”张老师可是我校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是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学科带头人,在校内是以严格著称。也许她认为学生插嘴影响了她的上课,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听讲,侵犯了她的师道尊严,但是就凭学生把答案叫出来就把学生拉到教室外,对学生会造成怎样的伤害呢?这肯定违反了新课程的育人理念,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看来已经改变了教学理念的老师们亟待德育观念的改变,必须对自己班主任的角色有一个合理的定位。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育人观念应该进行怎样的转变呢?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因此,新理念促使班主任不断审视自己的角色,转换自身身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一、宽容对待学生的长辈

“严师出高徒”、“松是害,严是爱”、“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这种“严”字当头的教育方法被许多家长、老师固执地认为是一种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他们一味地严格要求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认为只要为了他们好,严要求是没有错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要求学生什么都要按部就班,什么都要整齐划一,学生稍有逾越便大加责罚,甚而至于拳脚相加。学生有微小错误,便视为“逆天大罪”不可饶恕,或者让其深刻检查,或者请来家长,或者通报批评,或者劝其退学。这些教育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因而导致学生辍学、厌学也经常发生。

就在这个星期,初二一位学生家长到政教处反映,他的儿子不想上学了,原因是班主任经常叫他抄书和扫地。原来这位学生家住在镇外,到学校要乘公交车,而这几天我们这里修路,经常路阻,到学校也就经常迟到。该班班主任规定迟到的同学要抄书本三次,并打扫卫生。也许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好的,严格要求学生是想让每位同学不迟到,想让他的班级在校风竞赛中获奖,但是这么做却不经意伤害了学生。后来班主任也明白了自己的不对,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明该同学迟到的原因,并向这位学生道歉,学生也回到了课堂。但是我觉得这位班主任对学生严格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学生迟到,老师如果能宽容地对待,不是责骂而是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也许类似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宽容就是“面向全体”,就是“尊重差异,容纳多元”。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我们的学生肯定是形形色色的,做老师的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相信他们个个都是可造之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而不是严字当头,这样才能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不✯能宽容以待之,那么教育的代价就是伤害学生的自尊。我们平时看到学生犯了错,脱口而出的责骂和处罚会严重侵害学生的尊严,没有自尊的学生何谈“健康发展”。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尊严为指向的关爱与服务”。

宽容就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就是要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空间。实践证明,管得过多、管得过死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初三(2)班在整个九年级段算是一个很“乖”的班级,学生基本上不会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校风竞赛的成绩也都不错,班主任李老师有时候为此会沾沾自喜。但是这个班级在学校的各级各类比赛中、每次的考试中总是不能取得好成绩。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反映李老师“太凶”了,什么都管,同学一有做“坏事”,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甚至要叫家长来校。我想也许是李老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不懂对学生管得太死反而抑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我们不应无视学生的个性,粗暴地压抑其个性发展。我们应积极创设丰富、宽松、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民主对待学生的师长

我们的传统教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犹如“警察”与“小偷”、“猫”与“老鼠”,学生对老师的话只能听而不能问,只能信而不能疑,哪容得学生把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这样,在权威型班主任培养下,学生学会了“服从”和“看班主任眼色行事”,他们固然守纪、顺从(可能只是表面),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有时代所要的创新精神,而且极有可能造成学生的两面性格。考虑到学生性格和时代的变化,班主任角色定位有必要进行重新调整,由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

新时期的班主任只有民主地对待学生,深入学生内心,倾听学生心声,与学生沟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班主任只有以爱为开端,以爱为支点,用尊重、信任、理解来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人,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威信和形象,才能在培养班级凝聚力中真正发挥统领全局的号召作用,才能促使学生人格的养成、人性的提升,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女同学小田,在老师的眼里是一位成绩优秀、乖巧听话的好学生,但是前段时间大家都反映她上课有点心不在焉,考试成绩也有下降。班主任老师发现小田这段时间的信特别多,基本上是同一个人寄过来的。大家都很焦急,觉得是否拆开看看,或者交给她的家长。后来大家讨论还是由班主任蒋老师与小田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先了解一下再说。真诚的谈话使小田把事情经过全部讲给了班主任,原来她交了一个笔友,本来只谈学习,但是最近这位笔友却想和小田“交朋友”,但她怕影响学习,左右为难。找到了原因,针对起因我们对症下药,终于解开了小田的心结。事后我想,幸亏我们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强制性地拆信,没有急急忙忙地告诉家长,在和风细雨中既维护了她的尊严,又解开了她的心解。正是这些“没有”,体现了对学生的民主和平等,班主任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自尊、选择。

三、呵护学生心灵的良师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而在中学生中,由于心理问题出现行为偏差的情况比比皆是,再加上学校和家长在“学习成绩”片面指引下造成对学生心理因素发展的忽视,因此,医“心”、育“心”、呵“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我们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如何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直面人生是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外部走向心灵是新世纪班主任的必然选择。我在“一帮一”活动时结对了初二一位叫李林的男生,老师向我介绍时说他有几大“特权”:可以不交作业,不用上交考试的试卷,上课的时候,只要老老实实遵守纪律,不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也从来不提问他,也不管他,只要是不破坏纪律,不和其他学生产生纠纷,一切都无所谓。原因是他基础太差,自己不愿意学习,成绩一贯是班里的最后一名。通过与他几次交谈,我发现李林同学内心很孤独,实际上他很想和同学交往,很想得到同学的承认。但是大家都鄙视他,厌恶他,远离他,他的心里就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บ,他很渴望班级、同学、老师能够接纳自己。因此他就故意破坏纪律、出些洋相,以期引起同学们和老师的注意。但是这样做,只能使老师更加恼火,越是觉得他是朽木不可雕,他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我觉得李林同学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帮助,需要同学的理解和承认。走进他的心灵,我发现他也有闪光点。在运动会上,由于他的努力,他们班级的4×100接力赛获得级段第一名,班主任老师及时的表扬,使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李林同学也找到了自信。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下,李林同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其实像李林同学这样的学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对他们持有一颗真诚的心,关心他们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部分学生,精心创造契机,学生就会找回自信、找回自尊、走出孤独。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认识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应该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家校互动教育的纽带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动用各方面的有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认知比较具体、深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态度、学习质量和健康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又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加之现代家庭教育正在发生着某些特殊的变化,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视,而对孩子的思想、劳动和健康等方面的情况都比较忽视。因此,班主任要多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期望,要尊重家长,礼貌待人,和家长平等交流、真诚沟通,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发展空间,“当好孩子的引路人,为孩子掌好心灵之舵”,从而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知道班主任常和家长接触,对其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有利于班级的管理。比如我校就规定每个星期二为家长校访日,班主任必须在学校接受家长的询问;利用媒体建立校讯通,班主任能利用短信的形式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每个学期进行两次家访,并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家访。通过这样一系列形式,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加强了,家校互动教育也就真正实现了。

社会在变,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班主任,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۵一版。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