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操作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传统教学的缺点,是过多地关注了口头讲解,而忽视了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数学的操作,重新考虑操作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最终让操作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里。
关键词:数学操作 走进 学生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传统教学的缺点,是过多地关注了口头讲解,而忽视了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正是因为传统教学的缺限,致使受教育者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为此,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始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操作实践,并将它作为区别“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指标。正是基于“操作”在数学教育领域中的巨大作用,《新课标》 已明文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发现: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活动”还处在表面,还没走进学生的世界里,如学生被动地参与、操作流于形式等,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数学的操作,重新考虑操作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从而让操作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里。
1 数学操ฬ作,要根植于学生的认知规律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年龄越小,越处于螺旋图的锥端,他们认知或接受新知新物的能力就越小;反之,年龄越大,它的开口越来越大,所能接受或感悟的事物与意义也就越多。当然在这个螺旋图里,它布满了很多的结点,而这些结点就是儿童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贯穿上下,连接左右的作用,对儿童知识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并抓住这些结点,实施数学的操作实践,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数学操作,要传授好学生的操作策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论数学知识,还是数学技能,我们不仅要关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获取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教师在布置操作活动时,只讲要求,不讲方法,结果不仅高耗低效,还经常出现操作没有结果的问题。为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时,要传授适当的操作策略,以便学生正确、有效的进行操作。
例如《圆锥体积》这一内容的教学。由于圆锥体积是“非规则类”图形,故而它的体积公式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成为学生操作的难点。一次笔者在听课时,看见一位教师由于没有传授适当的操作策略,最后造成结果的千差万别。为此,我们在教学时,传授适当的操作策略,让学生的操作过程准确有效。首先准备好“等底等高”的、无色透明的、圆柱、圆锥空心教具各一个,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圆柱与圆锥存在壁厚问题,故而操作的结果可能出现误差。接着引导学生尝试用“细沙”进行操作,在操作时,“沙面”适当高于圆锥口,以便让学生获得准备的结果。最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当然在一次操作不能代表全部,要让学生多进行几次,以便获得数量上的认同。
3 数学操作,要拓展出学生的操作成果
自新课程标准⌛推出后,我们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的变化:“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了学习的主宰;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参与热情浓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操作实践如雨后春笋一样勃勃发展起来。然而面对“热闹的操作”背后,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这些操作实践,有多大的效应?有多少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多少操作能够促进学生向纵深发展?我们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只有作用人类的思维才能最终的效果。自然界有许多现象无法通过“具体操作”进行衡量,这时就需要我们将教室里、实验室里获得的操作数据类推到自然界中去,类推到社会现实中去,从而让操作的结果呈现最大化的效果。
例如用“剪、移、拼”等操作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剪、移、拼”等具体的、形象化的操作。当然如果我 Ü们的操作只是局限于某一个ส图形,或是某一类图形,那么这样的操作就产生不了延伸的效益,为此,笔者在教学此操作时,让学生是从平行四边形开始的,运用“剪、移、拼”操作策略将其变成“长方形”,继而得出计算公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剪、移、拼”这个操作进行深化,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三角形、梯形、正六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让学生获得的操作成果进一步拓展延伸。
总之,数学操作是学生获得数学成长的必要路径,我们只有关注,并不断深入操作的教学,才能真正让数学操作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