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时间:2024-12-26 12:26:4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11 月10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虽然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之后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供给改革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供给学派所提出的概念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此笔者在研究供给学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对其进行了以下定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打破传统的需求拉动经济模式,从产品的供给端着手,通过释放生产力来拉动经济增长。

如果将传统的经济需求理论看作是西医,那么当前的供给理论则是中医,西医侧重于救急,但是副作用大,而中医则侧重于文火慢煮,达到综合施治的目的。当前我国的经济存在十分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如果一味地采用需求理论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那么往往会陷入急功近利的境态,对于经济质量与持续增长弊大于利,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转向供给方面的改革创新,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的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以此更好地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

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ฒ当前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究其原因就在于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的现实使得我国的人口优势正在逐步转变为人口劣势。据统计,截止到2015 年9 月,我国的老龄化已达16.2%,如此一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必将随之增加;其次是自然资源成本的增加,自然资源的成本增加主要是当前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高要求带来的必然结果,在以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主导的今天,国家对于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此一来企业不得不将更多的生产投入放在自然环境的整治上,变相地增加了生产成本;最后是企业技术成本的增加。

实践证明,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各企业由于可以借鉴外国先进技术,因此在技术投资上并不是很高,但是随着我国技术接近或者达到国际水平,技术的发展更多地依赖自主创新,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技术成本上的投入不断增加是必然现象。因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和国际的逐步接轨,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必将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阻碍,难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产品供需不平衡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使得社会稳定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的消费结构极度不合理,其中收入较低的群体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生活质量却难以提升,而富人却出现了有钱花不出去的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产品供给和人民的收入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逐渐地从生存型消费转变为发展型消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通过宏观政策来缩小收入差距,又要积极地创造新消费,以此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打破富人有钱不用消费,穷人无钱不敢消费的局面。自2008 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的供需不平衡,这个不平衡主要指的是产品的种类和消费需求不平衡,是国内诸多产品滞销的根本原因。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的资本边际效率指的就是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的各预期收益之后恰好和这项资本产品的供给价格相同。按照该理论来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可以发现,从2008 年之后国内资本边际产出效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和理论要求严重不符合。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的投资随着政策的刺激在大幅度地增长,从而导致了资本物品供给价格上升,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投资回报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投资结构失衡现象也比较严重,集中表现在加工工业的投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基础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例如土木建筑类投资的迅速增长导致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

萨伊定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源自20 世纪70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经济学派供给学派,而萨伊则是供给学派的鼻祖,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的概念。萨伊认为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需求可以创造供给,但是欲望不一定,因此将欲望等同于需求,通过不断扩大生产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是不可取的,而只有创造与他人交换的价值才能够创造需求。因此萨伊主张打破垄断,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来实现供求平衡的目的。但是当时西方国家刚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更多的是采用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消费不足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因此侧重借助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践证明,以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是饮鸩止渴,西方国家在经过短期的经济繁荣之后进入了产品滞销阶段。

拉弗曲线

在西方各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之后,诸多经济学家重新关注萨伊的经济学观点,拉弗曲线成为新供给学派的产物。新供给学派在萨伊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经济现状认为消费是人们欲望的自然产物,因此无需采用措施刺激消费,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环节即生产侧出现了问题,因此提出了减税的目的是为了加税的概念。拉弗曲线则是拉弗为了说服当时的白宫助理切尼在餐巾纸上画的一条曲线。拉弗曲线意为政府的税收与税率的关系存在着一个关键转折点,只有把握好这个转折点才能够保证政府在收取足够税收的情况下经济实现稳定发展,例如政府税率过高的话,企业可能就会因生产成本的上升选择撤资,这种情况下政府反而会收不到足够的税收,而税率过低的话那么政府税收难以维持公共服务,市场也会陷入混乱。因此,拉弗曲线中的转折处指的是税率最优值。万尼斯基将这种新办法命名为供给侧改革,跟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侧管理针锋相对,这套新理论也叫做供给经济学。值得注意的是拉弗曲线提出的供给改革仅仅针对于当时美国经济而言的,即经济处于滞胀状态时,因此并不具备长远的操作空间,此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也很好地证明了拉弗曲线的缺陷。

供给革命

所谓的供给革命指的是20 世纪70 年代里根担任美国总统之后为解决国内经济的滞胀现象,以供给学派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大幅度地降低税收、解除对部分行业的管制、消减社会福利、降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措施来刺激经济的回复。实践证明里根的这些行为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美国经济的滞胀现象,但是后来的经济学家认为里根掀起的供给革命并未完全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供给革命虽然解决了国内经济的滞胀问题,但是也同时导致了政府财政赤字的大幅度增长,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债务国。

供给革命给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的经验教训,例如美国总统里根发起供给革命的背景是在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和当前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而供给革命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降低政府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总目标也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因此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当然,里根总体供给革命最终失败也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示,例如其相关政策仅限于局部调整、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急于求成心理过重等对于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路径

实现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产业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对此笔者建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实现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地转变为自主创新,因此,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对此企业一方面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以此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要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以此来解决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同时,面对当前国内产品供给种类和需求严重不平衡现象,企业应当培育发展新产业,创造出质量好、品牌佳,受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

第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人口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毫无疑问是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促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是必要的和十分重要的。实现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生产,重点在于提高农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益。

第三,加强公共产品的供给。当前,教育、医疗、交通等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不断地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对此政府一方面应当逐步地将公共产品的提供纳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通过社会资本的参与来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另一方面要重视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公共资金的流向,例如适当☠地将公共产品的供给倾斜向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等。

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引领经济新常态,归根到底要求激活国民经济增长新动力,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主线,推动国民经济实现从要素投入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转变。☼对此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对市场投资结构进行调整,解决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当前市场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衡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土木建筑投资不断增长导致相关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等。对此一方面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因地制宜地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来解决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宏观调控来促使企业积极地调整发展方式,开拓新市场,实现市场投资的多元化。例如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来加大热门投资行业的生产成本,促使投资方向的转移等。

其次是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人才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虽然整体比较完善,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仍旧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重点集中在城乡人才的不平等上。对此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开发、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制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化;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地完善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失业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城乡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最后是加强产品市场的治理力度。当前国内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仍旧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损坏了国家形象,对国际竞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对产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以及各种商业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社会主义市场,改变市场供给结构,促进供需平衡。

实现从政府管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

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以刺激消费为主要手段来拉动经济增长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很容易导致经济陷入滞胀状态,无益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欲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必须实现当前经济从政府管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以市场机制的自发性为主导力量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实现社会产品的供给平衡。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虽然说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早已提出,但实践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仍旧过大。因此,一方面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府机构的设置和工作流程,将重点放在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上;另一方面政府要主动地引导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相关政策来消除市场壁垒,从而实现消费、商品、资源的自由流动。

第二,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据统计2014 年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创造了47%的税收收入,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普遍面临着融资困难、现代化管理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当给予中小企业以一定的支持,通过多种措施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通过经济论坛来帮助中小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

第三,积极防范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金融风险出现的概率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地方政府的债务所决定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加快地方政府的财税体制的改革步伐,以此来保证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政府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理论上来说政府在当代金融体系中更多的是承担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因此在实践中政府需要成立专门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以此来保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我国一直将投资、消费、出口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实际上投资、消费和出口都是凯恩斯主义中需求侧应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体现,实践证明需求侧管理只能够实现经济短时间内的繁荣,对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弊大于利,2008 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相比之下,供给侧管理更加侧重通过鼓励企业创新、降低税费负担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更加符合我国既要眼前经济稳定增长,又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