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文化发展方向研究
1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51枚金牌,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榜首的亚洲国家,北京奥运会不仅展示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强大,还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是继日本、韩国之后第三个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奥运会不仅成为国家展示发展成就的舞台,而且成为社会经济复兴的标志。有趣的是,举办过奥运会的中、日、韩三国地处东亚,都秉承着类似的文化传统。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以及中国在此次盛会上所取得的佳绩都预示着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华夏文明熏陶下的中国体育自近代以来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体育文化在东西方文化冲击与融合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从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中国体育,有助于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体育。
2中国体育历史概况
体育一词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人中国,基于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理念,体育观念迅速被中国接纳。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很多类似体育的活动,例如武术、赛龙舟等,虽然形式相近,但目的却迥异,西方以追求结果与记录为主要目的,中国则有更多元的目的诉求,既有教育教化的诉求,也有精神信仰的诉求,还有健康保健娱乐的诉求,对结果与记录的诉求恰恰是最为弱化的方面。
然而,华夏文明在辉煌地发展了几千年后,在19世纪中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被西方国家运用到了社会领域,一直信奉中庸、和谐之道的中国迅速落败,沦为丛林法则中的弱者,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体育文化趁机而入,中国本土体育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一瞬间,西洋体育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的体育领域。
西方体育文化借助传教士、商人、士兵的宣扬,借助在华机构组织的体育比赛而得到迅速传播,同时,留洋归来的留学生以及洋务派创办的西式学堂也助推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
从晚ฝ清末期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体育救国的口号日益普及并被大众所接受。为了摆脱东亚病夫的贬损称号,参与体育、锻炼身体、强健体格成为时代的共识。从19世纪末期开始,体操成为军队是必修项目,体育也成为公立学校的必修科目。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体育成为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活动,参与体育是中国民众的强制性义务,人们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都耳熟能详,但实际上,该口号还有一句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参与体育的表面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而本质目的是为了保卫祖国。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在随后的1981年3月20日,中国男子排球队战胜了韩国队,获得了参加当年世界杯排球赛的入场券,这次胜利引起了巨大反响,北大学生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表达了民族的心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渴望。而更令中国民众热血澎湃的是,随后,中国女排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世界杯五连冠。
体育的复兴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十分吻合,体现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队勇夺15枚金牌,名列奖牌榜第四位,这是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东亚病夫的标签被彻底撕掉。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51枚金牌傲视群雄,中国竞技体育实现了质的突破。竞技体育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采取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虽然代价巨大,但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表明体育在中国是具有意识形态意义的政治事件。
实际上,中国提出的体育发展策略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即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并行的策略,在实践层面则是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三个路径共同促进,但由于过于重视竞技体育的政治效用,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开展一直被忽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例如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群众体育的无序等。此外就是竞技体育内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一些集体性项目的水平一直上不去,例如足球。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首先是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由此重点提出振兴三大球的发展策略;其次是积极推广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赛事,例如武术的入奥申请、中华龙舟大赛的推广等。
综观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首先,中国拥有悠久的、独具特色的体育历史文化;其次,中国自近代开始接纳西方体育文化,并积极利用西方体育文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手段;再次,现阶段的中国已经开始向世界推广自身的传统体育文化,例如武术、龙舟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借鉴了西方体育文化推广的大量经验。
3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在19世纪后期,当西方体育传入中国时,国人对西方体育文化颇为不解。例如,当看到一群人争抢一个球时,国人会有为什么不多给他们几个球、为什么要争一个球的想法。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并没有体育这个概念,中国的词汇也很难概括西方体育的所指和所涉,实际上,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体育一词的概念有过相当激烈的争论,争论直至今日依然存在。东西方文化有着本质性的差异,深入到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一般来说,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与和谐关系,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与竞争关系。以奥运会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主要是体现个人英雄主义,但在东方文化中,一直强调天人合一,对直接竞争则持反对态度,那种炫耀个体能力的行为是不被提倡的,有时甚至会被压制,例如公开的擂台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东方文化认为没有必要展示和证明个体能力,因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竞争性的。东方文化推崇重伦理、倡中庸、轻竞争、和为贵,体育或类似体育的活动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是一种和自然、他人和谐相处之道。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则推崇表现自我,不惜一切代价来战胜他人、挑战自我,是一种侧重于比较的实践活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东方文化注重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世界和个人,西方文化则倾向于以二元论的方法看待世界和个人,东方体育文化注重的是内在的完善以及完善的过程,而西方体育文化则注重外在的展示和比较的结果。
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对宇宙、自然的不同诠释以及对人在世界、自然中所处位置的不同理解。东方文化认为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宇宙中的一切都源于这个整体,都融于这个整体,人也不例外,所谓天人合一即是指人融于自然、融于宇宙。天人合一的观点表明,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人也是一个微型宇宙,人与自然是本质相连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自然之法,而不是对抗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指向自我各个部分之间的整体协调,例如身心、左右,人体与周围环境,自己和人类社会等等。
因此,任何的追求,无论是古老的中国武术,还是书法、烹饪,都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即遵从道、和谐、内心和真实自我。东方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亚洲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
中国古代体育也渗透着儒家思想,这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就有明显的表现。孔子本人虽然擅长射箭、驾车和举重,但他并不提倡进行竞争,当竞争发生时,他提倡通过礼与仁来规范和解决。儒家思想下的中国体育是培养、完善品德的一种方式。而西方文化的价值体系则被置于一系列的二元对立上,例如胜利与失败,快乐与悲伤。在奥运会比赛中,每项赛事只有一个冠军,其他参与者都是失败者,与此相反,中国的体育则是以礼的形式来追求道,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竞争只是一种手段,是有限度和有序的,而和谐才是目的目。
在儒家思想里,个人的价值地位不应该通过比较个人差异的竞争来追求,而是应该通过集体的、相互依存的方式来追求。孔子为自我提升规定了以下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育运动对于孔子而言是培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中国传统体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没有转向西方体育的模式,与秉承的儒家思想有很大关系。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传统体育受到了强烈冲击,中国在引入西方体育文化的同时,自身的传统体育也逐步西化,例如武术、摔跤、龙舟等。其中武术一直以来都力图进入奥运会,而一直未能人奥的原因主要是还没有完全符合西方对体育的标准化要求,中国武术则一直进行着这方面的改进和努力。而龙舟比赛,目前已开始大力推广竞技性比赛,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宣传民族特点的同时,西方化的竞技模式亦功不可没。
在2008奥运会上,武术作为表演项目进人了奥运会,但其奖牌并不被计入奖牌榜。但不管如何,中国武术在入奥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然而对于武术入奥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赞成者认为人奥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是一个良机,可以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中国形象,并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推广,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就是例证。反对者则认为,以西方体育标准来改造中国传统武术可能得不偿失,这种改造将使中国传统武术面目全非。
首先,中国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倒对手,而是为了追求自我提升(接近道)和修身养性(达到仁),在实践中蔑视争勇斗狠,以武会友先要抱拳施礼,决断胜负必须点到为止,获胜者亦需彬彬有礼曰承让;其次,中国武术会因为标准化竞技丧失其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在于由实践总结出来的杀招,攻击的都是对手的要害部位,例如插眼、砍脖、踢裆等,这些使对手丧失战斗力甚至是直接致其死亡的杀招往往是不同派别武术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将这些武术流派的核心竞争力部分去掉,那么中国传统武术也就失去了内核,但奥运会为保护运动员安全,规则规定不允许运用肘部或膝盖等杀伤力巨大的部位进行攻击,也不允许攻击对方一些要害部位,例如裆部,同时规定要使用防护装备,例如手套、头套等,如果实行这些规则,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武术的样貌,电视镜头将无法传递出中国武术的真谛。
综合以上,是要™保存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还是为了展现中国文化而对传统武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实际上是一个两难命题。实际上,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为了入奥,已经进行了大量改变,与其本身的面貌大不相同了。当然,也有不少不同意见认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杀招都是见不得人的损招,例如插眼、踢裆等,是上不了台面的阴招,但这些技击方式恰恰是长期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攻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武术不提倡进行竞争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武术在警察、部队系统以及自 ッ卫防护领域流行的原因,但如果去除这些最有效的攻击方式,中国传统武术将面目全非。但武术入奥的声音实际上是越来越响亮,这可以被视为中国体育持续西化的表现。
如前所述,自19世纪中叶开始,国人就对西方文化抱有钦佩之意,对传统文化感到自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民众运用各种方式来找回自信和尊严,玩西方体育就是一种,当今中国,西方的体育项目,例如田径、体操、球类项目依然是学校体育系统的主流,西方体育文化已深深影响着中国体育文化的形态,改变着我们对待传统体育的看法,武术入奥的思路就是这种文化形态改变的缩影。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武术进行了不少改革,例如建立武术竞赛规则,制度,实施裁判等级制、运动员等级制等。
4中国体育文化的未来
2008奥运之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体育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竞技体育崛起为提升民族自信心、国家声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体育的改革也随之而来,中国体育的发展思路在2008奥运后已逐渐呈现:在继续实行举国体制的基础上对竞技体育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促进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
近期中国提出的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已明✪确了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夯实体育基础、提升民众身体素质、做大做强体育产业、继续保持竞技体育相对优势地位成为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实现体育大国是量的积累,下一步就是实现体育强国这一质的飞跃。竞技体育的奥运战略已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体育的发展重心必定会有所转移,从近期的政策导向看,体育的商业化、职业化成为一种趋势,中国对纯粹政治性的大型运动会的热情会有所降低,转而关注世界影响力大的、认可度高的、兼具社会影响力和经济价值高的职业运动项目,例如近期三大球的发展战略就明显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中国体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机遇在于,政府重视、经济发展、群众健康意识增强、文化复兴。挑战在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竞技体育结构失衡,职业体育发展滞后等等。
5结语
东西方文化在人类文化中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的传统智慧例如天人合一、和谐、相互依存、阴阳调和等理念对于维持人类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无论是东方抑或是西方,都必须进行协商、妥协才能达成和平共处和互利共赢,西方文化价值突出的竞争观在促进世界大发展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人类在极端的竞争观指导下几乎毁灭了自身,而中国文化中的阴阳调和论恰恰可以规避和化解由此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所以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通过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可以创造出更加和谐的世界。
体育既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交流,体育在局部呈现出对抗性,但在整体上它还是调和性的。因此,西方强调竞争的体育价值观并非完美无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无需妄自菲薄,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还是应该保持自身的特色。
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向全人类的文化共性和价值观念有所靠拢,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自身民族的文化特点,最终构建一种超越传统、中西合璧、兼容并收的新型体育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