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商科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分析

时间:2024-11-15 01:13:2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引言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商科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主渠道,做好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与其他常规教学方式相比,大学生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独特的价值。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重视,各类学科竞赛开始兴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企业举办了众多学科竞赛。其中,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设计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商科类学科竞赛的规模、竞赛水平以及比赛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商科类专业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学科竞赛较少受到高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较之其他途径和方式能够更好地减少民族地区高校商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物质条件相对不足的制约。因此,基于学科竞赛研究民族地区商科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实践角度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理论角度则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各高校构建符合自身经济社会环境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提供理论框架。

二、民族地区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生源质量的制约

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一般地处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对考生的吸引力较低。近年来,民族地区高校录取分数线呈下降趋势正是这一现实的反映。以笔者所处高校位列,虽然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位居全省普通本科高校第十位左右,但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却低于省内其他经济较发达排名落➳后的高校。虽然高考分数不是绝对的生源质量的标志,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生源质量上的差异,导致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创新潜质方面首先就落在了其他高校大学生后面。加之,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知识传递,以成绩论英雄,进一步强化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维的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意识较浓,不注重创新、多元思维的培养和拓展,进一步扩大了生源质量的差异,进而造成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创新意思、创新能力较弱。

人才培养理念的制约

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路径是对普通高校进行分类发展:学术型高校和技术型高校。面对这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定位,民族地区高校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由于资源限制,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术型高校发展之路难以实现,而技术型高校的定位又受到近年来兴起的职业院校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民族地区部分高校没有针对自身优势特色,更新自我发展目标定位,而是固守原有目标,不愿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理念上的不切实际和落后,导致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普遍知识储备不够,进而影响了其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创新能力缺乏。

教师指导的制约

创新是一个对原有知识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不仅需要学生的主观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和指导力度决定了学生创新水平的高低。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对略低,这就影响了其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能力。

学科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能够较好地规避以上制约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学科竞赛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局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质;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的能力,增加了知识储备;再加之,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科研压力相对较弱,且指导学科竞赛所必需的科研能力要求相对略低,教师具备进行学科竞赛指导的能力和水平。总之,相较于其他方式,学科竞赛是民族地区高校一项很好的规避自身劣势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三、民族地区商科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现状调查

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武陵山片区,是典型的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学校商学院共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5个商科类专业,商科类专业在校人数达2000余名。但在2010年以前,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类别、人数较少,层次不高,省级以上奖励较少,国家级奖励缺失。学生参与的竞赛大多以英语竞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素质性竞赛为主,参加的学科竞赛仅有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每年参与各类竞赛的人数占全部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低于1000。因此,学科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高。学科竞赛在民族地区商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被大大低估。

2010年,以工商管理专业被评选为全国特色专业为契机,笔者所在高校以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为纽带,明确了商科类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开始逐步摸索基于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民族地区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原则与框架体系

1.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原则

层次性原则。学科竞赛体系应包括专业竞赛、学科竞赛等两个层次。专业竞赛主要锻炼学生对某一特定专业知识、技能,参赛对象主要为某一特定专业学生;学科竞赛则是对囊括学院所有专业的商科本科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竞赛,参赛对象扩大为学院所有学生,并向全校学生开放。

针对性原则。学科竞赛应是对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职业技能的综合测试,故每个专业至少应有一个对应的竞赛。

结构性原则。为便于学院对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各个竞赛在时间安排上应合理,体现出参赛的时间结构性。具体表现为在每学年的上学期、下学期均应安排大致数量的竞赛。

对应性原则。学院设计的学科竞赛应尽量与教育部、教育厅、学校组织、认定的商科类学科竞赛接轨,并在时间安排上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参赛时间错开,便于为学院选拔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的队伍。

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的运行

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框架体系的落实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因此,打造一个有效的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的运作模式就需要从学校资源支持、制度建设等方面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构建起一个包括制度建设、平台建设、教师激励的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运作模式。

1.制度建设

学科竞赛运作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认清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切实推进学科竞赛,笔者所在高校要求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必须包括创新实践教育学分,并对创新实践学分的获取做出明文规定,主要是以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成果作为学分获取的主要标准。这一规定切实提高了广大师生对学科竞赛重要性的认识,掀起了一股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潮。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相关学科竞赛举办、参赛、奖励文件,实现了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划化。如制定了学校学科竞赛认定制度,明确了各学科、各类别、各层次学科竞赛名称,使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对自己能够参加的学科竞赛、参赛时间有了清楚的认识。商学院则更是打造了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框架体系,明确了每项赛事的比赛时间和参赛对象。还有,对竞赛获奖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政策,且奖励标准不断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2.平台搭建

学科竞赛需要有扎实的平台作为物质支持基础。笔者所在高校,积极开展平台建设,为商科类专业学生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技术支持。一是建立起经济综合管理实ค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服务器,购置了大量的商科类专业软件,如FRP系统、物流沙盘模拟系统、营销实训系统、模拟证券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模拟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模拟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等;二是初步构建起商科类综合实训系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开展商科类综合模拟实训;三是创建了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民族地区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并设立开放性创新训练项目;四是创建了商科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工作室,作为组织承办商科类学科竞赛的组 ☺织平台。通过以上学科竞赛平台,为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技术支持。

3.师生激励

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除了要有宏观的制度保障和平台支持外,关键还取决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学科竞赛的参与主体。为促进商科类专业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学校、学院两个层次均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在学生方面,学校对于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获奖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政策标准,且逐年不断提高;另外,学院规定在各类奖助补评选中,充分考虑学生学科竞赛奖励,打破原有的课程成绩惟一初、准的局面。在教师方面,除了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外,对教师的指导工作明确规定了课时补偿。同时,设立了教学副教授岗位,并将学科竞赛指导成绩作为评选教学副教授的重要标准。通过以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商科类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基于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1.学科竞赛获奖

搭建起以上商科类学科竞赛体系并开展运行后,商科类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果在层次、数量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0年以来,商学院学生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励25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67项,国家级奖励6项。相较于2010年以前,在省级以上等高级别学科竞ツ赛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面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FRP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知名权威商科学科竞赛中,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了50%以上。

2.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学生访谈发现,大多数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均反映,经历学科竞赛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储备的增加,更是思维方式的改变。相较于以前的墨守成规、思维定势,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视角更加多元,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多维,更加注重刨根问底。这意味着,学生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3.学生创业实践增加

通过学科竞赛,学科对于商业运营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于团队协作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对于知识的创新运用有了独特的感悟。正是基于这些理解、体会、感悟,部分参赛学生利用自己团队参赛的成果,尝试进行创业实践。据不完全统计,自201。年以来,共有25个团队或个人依托学科竞赛成果创立了工作室或店铺,将自身创新成果转变为具体创业项目,并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