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时间:2024-12-27 02:31: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从社会心理学对价值观的理解出发,浅论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首先,合理期望能够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营造情境让大学生从顺应环境到真正接纳;其中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地位/权威的影响力、公开赞成和反对将起到巨大作用。第三,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也影响着态度;从行为开始,运用更有吸引力的载体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心理学;价值认同;态度改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289-02

引言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各阶层人士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其中尤为引起关注的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学德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有学者认为,赢得大学生认同,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隐性教育更为有效。青年时期是价值观成形的重要时间节点,大学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最后机会。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为关键。

一、价值观的心理学定义

价值观是观念性的。西方心理学中价值观常常被认为是态度、动机、目的(Kluckhohn,1951);是一个人的希望、欲求、需要、喜欢、选择以及他认为值得的、有用的、必须做的、禁止的(Baier&Rescher,1969);是我们行为的导向(Gabriel,1963);与行为模式和存在的最终状态有关(Rokeach,1968)。大陆心理学界对价值观的定义深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例如黄希庭(1994)认为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及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1]。价值观是人们的观念系统,是人们想要得到的,想要达到的;是人们的是非善恶观,以及人们该如何行事的个人信念;包含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知识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人际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宗教价值观和自我观等内容。其形成和建立受到历史文化、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二、社会心理学的几个核心概念及启示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社会情境中,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相互影响的学科。在大学阶段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隐形教育,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基本的社会心理学核心概念。

(一)构造社会现实

1.归因与期望。研究发现,人们常以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来看待自己。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记忆总是对自己经历的事情印象更为深刻;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自我认识,渴望评定自己的能力,验证自我概念,提升自我形象。而人们这种看待自己的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动,进而改变自己的现实情境。这就是期望的概念。别人对我们的期待,自己对自己的期待都极大影响着行为及行为结果。实际上,人们总是倾向于实现他人或自己对自己的期待。

2.期望与“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启示。合理的期望是人们尝试新行为,建立新信念的巨大动力。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便可以运用这种巨大的动力。

首先,教育者满怀期望。期望♛效应表明,对学生满怀期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探索和发展,能够使得学生最终实现期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国家对大学生提出的最高期望。只有高校教育者自己真正认可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够让以此为核心的期望充满感染力,让学生真正体会来自这种期望的赞许和认可,让大学生更加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朝这种期望的方向努力。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的期望。当人们期待自己将会进行某些行为或获得某些体验时,常常会成为现实,这便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当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时,大学生将更容易真正认可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大学生建立对自己的合理期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这种期待中,促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情境的力量

1.从众。从众是受他人影响而做出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人们有时会因为外在力量,顺从自己并不喜欢或并不认同的行为和信念;有时会☮真正相信群体要求我们所做的事情,真正发自内心地接纳来自外界的行为和信念。往往接纳发生在顺从之后。研究认为个人发生从众行为有可能出于两种原因:想被群体接纳和免遭拒绝;获得重要信息。另一方面,情境中的模糊信息和他人反应也会导致从众发生。

2.从众效应的启示。从众效应告诉我们,打造一个有效的群体情境,利用情境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大学生经历一个从顺应坏境要求到发自内心接纳和赞成的过程。

首先,群体规模越大,人们对群体行为和信念的从众程度越高。在高校广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所有的教育、学生活动和文化建设中,尽可能扩大其参与群体,让大学生能够在更大规模上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群体凝聚力越高,从众行为的发生可能性越大。不仅要扩大群体规模,还要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从小处着手,提高班级凝聚力、学生社团凝聚力、党组织凝聚力、学院凝聚力、学校凝聚力,进而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使得整个大学生群体具有更强大的向心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观。

第三,有效运用权威和地位的影响力。大学是知识的讲堂,总有许多让大学生真正敬服的师长、大家,大学生的信念和行为也深受他们影响。发动具有影响力的师长对大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往往是更有效的做法。这表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仅是德育课堂的重要内容,更应该广泛地进入专业课课堂、进入师生的日常交流中,渗透在教师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专业知识的讲授中。 第四,研究发现,公开表明对某种行为的赞赏或反对会影响从众行为的发生;被公开赞赏的行为更容易发生从众。校园文化和教育应该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是非善恶,赞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和信念,反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和信念,对敏感和模糊问题不能含混而过。

(三)态度和行为改变

1.态度与行为、说服。态度是人们对事件的反应方式,是与某人某事有关的信念、感觉及由此引发的行为倾向。研究发现态度影响人们的行为,同样,行为也会影响我们的态度。行为能够改变态度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我们希望自己看起来表里如一;二是,为了减少自己内心的不适,说服自己的某些行为是合理的;三是,由于当我们的态度模糊不清或犹豫不定时,我们会像局外人一样观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推断。

行为改变态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说服。说服是通过外界环境的主动影响改变个体行为和观念。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传达者的可信度、信息内容的吸引力、是否符合人们的偏好、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以及听众的特征都将影响说服的效果。

2.“通过行❅为改变自己”的启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是需要加强过去我们已经形成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是改变过去的价值观,重新确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那么具体措施上来讲,可以从改变行为开始。

首先,从行为改变态度。根据行为改变态度的原因,高校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应该开展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校园文化活动,呼吁和组织大学生行动起来。只有行动起来,才能够促进真正的价值认同,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念。

其次,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人们关注某个话题并进行积极思考时,会引起人们内心态度的变化,更容易接受有关这个话题的新观点。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更应该引起大学生的主动关注,让其主动思考,从思考中明辨是非、提高认同感。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具备主动思考的能力,具有主动思考的需要和动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不仅是德育工作的要求,更应该发动大学生主动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三,使载体更有吸引力。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发现,尽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取向,其主流思想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符合当代大学生偏好,这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奠定了基础。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魅力和实践魅力传递给当代大学生,需要更加具有吸引力的载体,即从大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符合大学生认识规律,满足大学生认识需要的载体,唤起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注、思考和行动。

三、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只有青年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够实现全党全民的团结奋斗,才能够巩固过去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吕忠梅.强学而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3]王嘉,戴艳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宇文利.高校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全程化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6]宫志峰,李纪岩,李在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7]姜运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线装书局,2011.

[8]张秀.多元正义与价值认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