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听障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时间:2024-12-29 04:16:0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键词〕青春期;听障学生;心理品质;养成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处在这个时期的听力障碍学生(下文简称听障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往往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更需要我们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引导和培养,这将直接影响听障学生健康心理和优良人格的形成。

一、从提高认知水平入手,引导青春期听障学生正视现实、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青春期听障学生首先应具有较好的自知能力,正视自己的残疾,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青春期听障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意志力仍很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因不能与正常人流畅地交流而心生自卑,遇事容易畏缩,情绪和情感波动较大,时常被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他们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跟其身体的局限性,即听力障碍导致的认知水平低,缺乏自信有关。我们要从提高认知水平入手,矫正青春期听障学生的认知偏差,及时调整其心理状态。

1.教师的期待和鼓励是青春期听♥障学生自信心建立和发展的关键

听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关注程度远高于正常学生,教师的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此,教师应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坚定的信心,稳定、乐观的情绪,愉快的心境和高度的耐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这是培养他们ฝ自信心和建立良好自我意识的最好方法。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及氛围可以陶冶美的心灵,因此,对整个校园的布局都应精心设计安排,使之富有教育性,例如张贴激励听障学生自强奋发的名言。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团队、主题班队会等各种形式,强化听障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意识,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要充分重视并发挥家长在青春期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教师应与听障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家教咨询、座谈会等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通过家访、电话微信、开放日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对处在青春期的听障学生来说,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采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学生在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家长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取长补短。

3.切实运用好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技术

听障学生普遍存在消极的自我暗示,本来是正常 ﭢ的现象或无所谓的小事,他们却总是往坏处想,以致于最后害怕交往,将自己封闭起来。要克服消极的心理暗示,就必须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经常对自己说一些鼓舞的话:“我行”“比上次情况好多了”等。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还包括很多行为习惯,比如,走路时挺胸抬头会觉得自己很有精神;出门的时候照照镜子整理好仪表,会对自身形象有积极的评价;学习的时候整理好桌面,摆放好物品,让自己感到很从容❥很有条理……这些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同时,教师要学会运用榜样的力量。平时,教师可经常性地向听障学生介绍一些残疾人自强的事迹,这些自强楷模的奋斗精神会深深感染学生,并使他们受到极大鼓舞,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二、以师生、生生关系为抓手,引导青春期听障学生放宽胸怀、悦纳他人

一个心理健康的青春期听障学生还应该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能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弱势群体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青春期听障学生虽然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青春期听障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和心理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对青春期听障学生来说,对他们影响最直接、最深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教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

1.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双方建立一种尊重、理解和真诚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这对听障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实践证明,生活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学生,心态积极,情绪稳定。

真诚是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真诚才能实现双方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教师要把听障学生看成与健全人人格平等的人,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工作中的失误,赢得学生的信赖,时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讲给他们听,再鼓励他们把忧愁烦恼说出来。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部分,是听障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尊重和爱护听障学生的自尊心。对待有缺点或犯过错的听障学生,不动辄训斥、讥讽,而是委婉地指出缺点,毫不吝啬地提出期望,做到“真情说长处,委婉道不足”。

2.要培养听障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青春期听障学生对别人的关心、爱护习以为常,不懂得去关心、理解、帮助别人。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得到爱,而往往又不晓得给予爱,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教师要科学地设计一些心理辅导课,如“交往的学问”,帮助他们认识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开展“合作力量大”“左手和右手”等系列心理辅导游戏,结合体育运动“接力跑”“拔河比赛”,使学生学会协调人际关系的技能。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篮球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青春期听障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自我。 3.让学生寝室成为自我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实验场

在中国,寄宿制聋校多,学生住校的多,这就给学校提供了更多的让学生自主管理,实践处理同学关系的机会。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首先,充分信任、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寝室长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和生活教师只在关键问题上加以引导和点拨。其次,实行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成对子“一帮一”,高年级学生睡上铺,低年级学生睡下铺,帮助低年级学生搞好个人卫生、整理床铺和放置物品等等。这个过程使高年级学生懂得了要照顾小同学,而小同学更是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三、以开放办学为突破口,引导青春期听障学生感恩他人、适应社会

一个心理健康的青春期听障学生还应该自强,有理想,有生活目标。相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树立切实的生活目标,并发奋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聋校教育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封闭状态或半封闭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的提高。这就必须努力创设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让青春期听障学生真正与健全学生一样共享蓝天。

1.要让学生走出去接触社会

学校应该有计划地创设与社会交往的环境,如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接触不同人群,大胆地与他人交往,学习与他人相处,了解社会。在ต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教育学生面对社会对我们的关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领受,并把它化作积极健康生活的动力,化作帮助更弱小的人的动力。可以组织听障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性活动,鼓励他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乃至陌生人,使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引导青春期听障学生在校要好好学习,努力掌握一技之长,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回报社会。

2.推动结对帮扶常态化

现在聋校受到了全社会越来越多人的关心,结对帮扶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学校要积极推动结对帮扶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引导更多的同龄人与青春期听障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人人平等”的观念,开拓视野,增加对生活的了解,学会相互接纳。同时,不断拓展延伸社会爱心人士“助残”活动,由物质帮扶向心理帮扶转化,在满足听障学生学习、生活上的一些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多地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3.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关心、尊重、理解帮助青春期听障学生,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社会爱的温暖。大力倡导慈善之风,引导社会,特别是成功的企业家主动地向学生伸出关爱的援手,使他们享受更多均等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和权利。我国现有的多种法律法规对残疾人的各项权益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要加强落实,使听障学生能和正常学生一样享受升学、就业、同工同酬等权利,使大多数听障学生成为身心健康,适应力强的现代人。

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必定会给人留一扇窗。我们要为听障学生打开学习知识、适应社会、成就未来的窗口。这需要家庭的温暖、学校的教育和全社会对听障学生的尊重,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教会他们掌握生存于社会的本领、立足于社会的技能,从而真正成为“身残志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