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教材同一内容的差异与处理
● 问题起源
目前,五个版本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可谓是异彩纷呈,每一套教材都以其鲜明的特点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与要求。但是,各个版本的教材在内容选取、文字表述等方面存在不同,有些相同课标对应的内容,不同版本教材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时争辩的焦点,不同的支持者各执一词,最后往往将矛头指向教材。如何处理不同版本教材同一内容的差异性问题呢?为此,我们选择必修模块的“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课题作为行动研究的载ฒ体。
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不同版本教材对“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知识梳理如表1所示。
● 行动研究
通过对五个版本教材内容的比对,我们选择了本节内容编写具有代表性的“粤教版”和“教科版”作为行动研究载体。经过教材分析,确定用3个课时实践教材,由教研组的来伟老师和陈秀芝老师分别执教。
2.教学过程记录(见下页表3)
● 对比分析
, 这两套信息技术教材都用了一节的篇幅来阐释课程标准中关于“文本信息加工”的内容。两套教材都十分重视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知识的过程性和系统卐性。总的来说,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这两套教材共有的特点。例如,粤教版提出“为了表达更丰富的信息,我们经常把文本信息组合加工成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电子报刊的制作探究;教科版也是从需求出发,提出电子报刊的分析与制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但是,两套教材内容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侧重点不同
“粤教版”教材立足于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本信息加工,将加工方式归纳为“日常文本信息加工”和“报刊类信息加工”两大类,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侧重于“点”。“教科版”教材则是以“文字的处理技术―字处理软件的介绍―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的表达”为主线,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侧重于“面”。在对表达效果的分析上,“粤教版”教材是从作品制作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表达效果和效率,而“教科版”则是从对不同表达方式的选择上体现表达的效果和效率。
2.内容阐释细、略不均
“粤教版”教材对内容的处理显得比较周到、细腻。例如,既有对日常文本信息加工要点的总结,又有对报刊类信息加工过程的分析及制作指导;既有宏观的归纳,又有细节上的指导。“教科版”教材对内容的处理侧重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了解文字及其处理技术,到介绍字处理软件,再到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的表达的不同方式,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3.知识面宽度不一
就教材涉及知识面而言,“教科版”教材更为宽泛。例如,东巴文字、文本信息的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根据需求使用网页制作工具、演示文稿制作工具进行文本信息的加工等都是“粤教版”教材没有涉及的。应该说,两位授课教师从授课内容选择到结构编排都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精神。教材的这些不同都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从教学效果来看,使用“粤教版”教材,教学技术性突出,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更系统和全面,使用“教科版”教材,则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若两个版本能互为支撑,则最为理想。
● 跟进反思
通过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课的研究,大家对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不同版本内容的差异性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总结来看,有以下几点启示。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再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编写团队的教育理念,这势必导致在内容阐释方面的不同,也说明了研究的复杂性与评议表述的复杂性,这促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悉心解读不同版本的教材,以求同存异的心理品质,围绕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去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习内容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是围绕着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运用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阐述的。在文件的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准确性与适应性的问题。所以,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应该是认真研讨课程标准,然后基于标准并运用批评性精神进行分析,思考“内容标准是否落实”、“这样的落实方式有弊端吗”,使教学设计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创造者。这里所说的教学资源指的是课堂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物化材料。传统的教学资源常常是教材的代名词,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资源观,最重要的转变就是要认识到教材的相对作用呈下降趋势。教师应该是教材的建构者和再创造者。
作为教学资源的创造者,需要认识到“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才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筛选,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二是拓展,对教材之外的生活经验进行ห开发,选择具有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学习内容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