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师应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应相信学生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学生有信心、对教学有热情,教学才能有效。
一、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ถ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克服书本教育的弊端,构建积极、自主的探究合作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社会实践活动以活动为形式,以实践为根本,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让学生主动探究,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可以充分利用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可以要求学生撰写有针对性的论文、调查报告等。
二、准确地研究教学重点
教师可以依据以下三点,确定教学重点:①教材体系中带有基础和核心性质的概念和原理,其他概念和原理都以此为基础展开。如宪法与法律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公民与人民之间关系的概念及社会基本矛盾原理,都属于这一类;②带有总结概括性观点,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统领作用。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有这样的论述:“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管理国家的权利。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所谓公民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所以称之公民的基本权利。”章节结尾处又写道:“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树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阳光。”这一总结性的概括,既概括了下面的教学内容,又总结了前面的教学原理;③合作范围较广的概念유和原理,联系实际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如宪法中权利与义务的问题,涉及今后学习的各种法律知识和法学原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只知道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因此,教师把权利与义务作为教学重点,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学生的本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接受或接纳知识,而在于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质疑、独特的看法,甚至荒唐的问题呈现出来 ッ。
学生是个性化的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特点,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营造出乐观向上的课堂氛围。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和拓展教材资源,提升教学实效。如在教学“隐私和隐私权”时,有位教师设置了“个人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哪个大”的辩论赛,正反双方各派出四名代表。经过搜集论据、资料,其他同学出谋划策等充分准备之后,辩论双方都有精彩的表现,正方语言精练尖锐,反方沉着应对,据理力争,针锋相对。通过辩论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全面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