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4-12-25 02:05: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改革中,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目标,按照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合理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基本理论、方法在工业实际中的应用;以学校现有资源(设备、工具)为依托,自编适用实训教材;利用机床操作、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就能达到模拟生产实训的目的。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 课程体系改革

中职学校要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但有些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很少与企业用人标准相沟通,无论是硬件设施的改造还是软实力的提升都有待改善和建设。我们不仅需要与企业同步的设备,更需要与企业岗位对接的课程、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一流的师资,需要完善的标准和体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相应调整。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该课程是针对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操作,具有数控车床操作、普通车床加工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按照“突出改革、注重实践、坚持质量”的原则,把培养具备熟练职业技能和优秀职业素质的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实现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对接。

二、课程体系的调整

根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与企业一同制定的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此作为课程体系调整的依据。以生产一线工作内容为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有用、实用、够用”为原则,按照装备制造行业初级技能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为基本,整合专业课程内容,把金属工艺学和极限配合与公差、机械基础和机械原理进行内容组合,选出主要内容进行精讲、精练。这样一方面节约了有限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减少了部分理论知识使学习变得更为轻松。

四、校本教材的编写

为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结合学校现有设备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企业的参与下,以企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开发编写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以技能训练为指导的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案或讲义。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

五、教学方法的完善

深化“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完善。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在“专业教学”中,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模拟教学。

项目教学的实现,即通过与专家研讨设置项目课题进行教学。对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共设置了18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对应一个工作过程和目标要求。通过循序渐进的课题导入,使学生了解机床的面板操作和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零件的检测方法等。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六、校内实训的建设

建立“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节约)管理体系,根据课程设♪置,在现有基础上按照企业生产模式,建成原料库、半成品库、成品库、工具库、刀具库等,以具体零件为例,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实现实训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的近距离对接,实现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۵企业生产过程,了解生产加工一线具体的操作技能,依托学校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所对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钳工等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双证融合,一专多能。

七、“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为出发点,以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技能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企业实践、聘请企业技术人才为基本方式,加大实训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实训教学水平,依靠高能力、高水平的实践型教师拉动本专业实训教学,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素质优良、专业实训实践能力强的บ师资队伍。

一是通过岗前培训、企业实践,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和交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是通过学历提升、学习交流,尽快建立专业教师梯队。机械加工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需要一批能及时更新知识,头脑灵活的教师去掌握和学习,而且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三是参与科研、生产工作。教科研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纸上谈兵终觉浅,只能教学,不懂生产,不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教师不是好的教师。教师应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不 ☹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2]周养萍.《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2013

(7).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