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三论说”

时间:2025-01-13 21:32: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从语言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形式越简洁凝练且内容越丰富深刻,越容易被广大人民吸收和理解。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自己的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概括为“德论”、“化论”、“根论”三个内容,并将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浓缩而成“三论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论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重要论述并提出明确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三论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目标、路径、立足点等内容以浓缩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更加简洁、凝练。

一、简述“三论”:德论、化论、根论

(一)德论

2、德之意义:这里即是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德者,本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德治历来受到推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而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遴选要求更是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北宋司马光对此曾有精辟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当前,我们对于“德”的重要性也有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

3、德之养成:即是指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来看,德之养成,其实是使知、情、意、行达到一致的过程。在这里,德之养成包含“化论”和“根论”两方面的内容,而且二者缺一不可。“化论”为德之养成指明了方法路径,而“根论”则为德之养成提供了营养源泉。

(二)化论

“化,教行也”(《说文解字》)。也就是说教化施行的意思,内在包含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清代段玉裁注解:“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讲的是上行下效的意思。

1、化之目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2、化之方法:简化、感化、细化

简化:根据人的思维特点,化繁为简,才能以简驭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简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为24字,更加简洁明了,易懂易记,便于学习和宣传教育。

感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思想。对待不同的个体,首先要以同理心去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进而尝试理解和尊重他。在此基础上,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真情流露去感化他、激励他、鼓舞他、启发他、引导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启之以思,导之以行,从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学思并进,知行合♂一,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终在家庭、社会、学校、企业中形成人人崇德向善,人人自觉践行美德的良好氛围。

细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细化到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各自的作用,并使其形成强大合力,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3、化之原则: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理论、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日常化,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把它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具体化,就是要把它落小、落细、落实,真正融入自己的具体学习生活之中。形象化,就是要作用多种表达形式和教育艺术,将它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生活化,就是要接地气。只有做到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4、化之路径:以点带面,以小见大。

以点带面,就是抓好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并发挥其带头作用,进而鼓舞和启发大家共同参与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小见大,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根论

1、根之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广泛而深远。

2、根之意义: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方能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当下,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光芒依旧却发展式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令人忧虑。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凸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3、根之养护: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通盘吸收。“对历ท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一颗苍翠大树,无疑为中华儿女提供了智慧的荫蔽和精神的家园。然而,当今中国,中华文化却有衰微之势,令人忧虑。从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对汉字,古诗词的教育的不重视,到书法、中医、京剧在全球化大潮中处于劣势的现状,再到原始风貌的古城古建筑的荡然无存,到礼义廉耻和淳朴民风已经成为历史回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和追寻我们走过的漫长历程,然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要找寻的,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爱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这也是爱国的表现。

二、简述“三论”的内在联系

德论是灵魂,化论是路径,根论是本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有机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德论”,贯穿“三论说”的始终,是“三论说”的精神实质和灵魂,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没有“化论”,德论也就没有实现其价值的路径,而成为一纸空文。正是“化论”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从而使得我们有所遵循。而没有“根论”,这一切也就如镜中花,水中月,无本无源。“根论”为“德论”提供了极其厚重的底蕴和精华,也使得“化论”有所依托。总之,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简述“三论”的实践逻辑

(一)化巨为细,从小事做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不积跬步,无以ฏ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的积累,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以点带面,注重感化。首先,要抓好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抓好重点地区,就是要抓好具有强大地区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的城市和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抓好重点领域,就是抓好学校教育、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等领域。抓好重点人群,就是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学习,带头践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自己德可为师,行可为范。号召人们向史来贺、焦裕禄、杨善洲等优秀代表学习。其次,要以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典范,以点带面,引导人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三)循序渐进,重视养成教育。古人云:“习惯成自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以及严格的自律精神,需要一点一滴的培养。因此,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真正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初。

(四)知行合一,崇德向善不忘本。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必须正确处理知与行,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要明白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中华文化这片沃土汲取养分长大,并构筑起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强调知行合一,首先在于强调认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怡情养志、涵育文明。其次,特别强调落实。也就是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