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5-01-13 21:30: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土地资源不足,人口众多,对于如何搞好农业,发展好农村经济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村经济微观基础的重构问题。

在农业高度产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分散的小农生产模式已经难以获得市场竞争力,其生产的边际收益正在大幅下降,其经营风险正在急剧上升,在全球农业产品竞争的严酷背景下,小农破产正在成为中国经常见到的现象。因此,通过系统的制度激励和政策引导,将分散生产的小农逐步改造为组织化的大农,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迫切而严峻的任务。

这是ข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村转型所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我国农业经济的微观基础将得到彻底改造。如果没有微观基础的彻底改造,如果不培育新型的组织化的农业产业主体,那么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现代乡村治理和公共品供给体系等,都很难与农村对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将成为一纸空谈。

1 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继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实施订单农业,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面积大幅度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加快了沼气养猪,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趋于多元化。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

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发布、农民工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择业能力水平。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较大。

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完成了土地延包政策,农村税费改革进行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加大,逐步缩小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2 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2.2 基层债务负担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财政收入减少,造成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减少。各村失去了原来的村提留收入,又没有创收渠道导致对发展经济投入资金减少,农村经济负重前行。

2.3 农资涨价过快,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2.4 劳务输出整体素质不高。

2.5 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农村教育投入不够,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

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3.1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民不富则乡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作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3.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放手原则,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第三、要围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文章,用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帮助其上档次上水平,尽快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优势,提高竞争力。

3.3 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聚集,有利于服务行业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ง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3.4 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加强市场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加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动。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

3.5 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落实农村的各项政策。

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4 尽快转变农业经营体制是核心问题

近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涉农文件,都涉及到农业经济微观基础改造的核心命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 ☺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应该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将面临改革开放后确立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二次飞跃与转变。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将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构建有赖于农村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这里面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物流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土地市场等,如此才能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建立并促进它们之间的交易效率。

一个现代化农场、合作经济组织或规模化种植养殖大户,如何快速实现高素质劳动力的雇佣,如何进行有效的融资以获得资金支持,如何将原材料和最终产品进行有效的运输和供给,如何快速获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推广和技术交易,如何在保护农民产权和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土地流转等,都会极大影响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决定它们的生死存亡。

市场制度的发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发育,也需要政府进行长期的制度激励和政策扶持。在这些市场要素和市场机制发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商业机会,各种劳动力中介组织、技术推广和研究机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农村金融机构、土地确权和评估中介等,都会获得大量的市场机会,从而分享农村变革带来的大规模红利。

金融体系在农村新型生产经营组织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必须建立一个规模多层次、产权多元化、机构多类型、服务广覆盖、财务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从而为新型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的培育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