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功能材料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对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功能材料实践创新基地依托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平台和纳米能源材料、有机功能材料、超分子聚合物材料以及电介质材料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研究课题组,进行资源整合,组建功能材料实践创新基地,使之成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科技竞赛、科学研究、创意创业等活动的基地。近5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实践创新活动体系,增大而向大学生的开放力度,加强师资配备力量,坚持不懈地开☮展实践创新教育,努力探索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
1建设思路
1. 1以实践创新基地为平台,构建多层次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体系
在创新基地的建设中,需要开设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实验项目,而且对实验项目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除了能提供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训练之外,还要让学生融入到真正的科学研究活动当中,通过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为此,依托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平台和各课题组的科学研究内容,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多层次功能材料实践、实验课程体系,充实了创新基地建设中实验教学平台的内涵,并利用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的成果,转化为利于学生能力训练的开放性实验课题,使得更多学生受益。最终实现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应用能力到研究实践能力、到创新能力逐步转化的目标。
1. 2完善创新基地运行机制,探索以服务学生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学生是实践创新基地的服务对象,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也紧紧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功能材料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要涵盖较为完备的材料合成、功能材料制备以及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表征过程,对学生要进行全周期的系统培养,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科学研究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打通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时间和研究内容的连续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最终把本学科中经典的实验内容与真实的科学研究项目的开展相结合,实现学生由学到研的转变,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而,由于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开设,降低了学生进入创新基地的门槛,能快速响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2建设措施
2. 1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与本科教学实验室开放相结合
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规律和不同需求,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历程,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依托本科教学实验室,构建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实验内容的选取原则是围绕经典实验,适量补充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转化的实验内容,同时,从科学研究完整 シ性的角度,将一个实验体系内若干个单独的实验有机地整合,从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初步的应用安排实验内容,使其实验过程与✘一个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相同,让学生进入到一个真实、完整的科学研究实验过程当中。在学习阶段就建立将科研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的观点,会对其课程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另外,基地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实践、实验教学,如开放实验、校公共实验选修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活动,吸引多学科学生的参与,提升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困。
2. 2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与课题组科研活动相结合
依托教师科研课题,构建科教融合的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科研实验室,由于其研究内容与科研课题密切相关,实验设施先进,最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本科生提前走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给学生一个尽早进实验室、进课题组、接触导师、接触专业研究领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前沿课题的机会,一个真正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的机会。这种探索性实践教学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充实和改革了实践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
2. 3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计划和科技竞赛相结合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创新教育的特ต殊形式和有效载体川。为此,我们依托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构建学生自我研发、自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在实践教学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鼓励他们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凝练科研题目,申请国家级、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从大二暑假开始开展实验研究,同时贯通实践教学环节,将这一研究工作与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结合起来。对于这批学生,实行基地教学督导组和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这样,经过长达2年多的积累,这批学生无论是对本学科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实验技能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长期的积累也会使得他们在本科阶段发表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在全国和北京市的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从大学二年级暑假开始在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2010级周青超同学,2012年负责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经过在基地的长期科学实践,先后获得了北京理工大学第九届世纪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届世纪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北京市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今年,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并获得一等奖。
2. 4开展实践创新基地的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和科学素养
在基地初创时期,就制定基地建设规划方案,涵盖了基地的定位、中长期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措施及方案、管理条例与制度等内容,并重点强调了基地的文化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其中创新基地建设的文化建设包括创新基地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文化建设要体现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环境氛围,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则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基地各项工作的顺畅运行。在学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学生实验守则、安全卫生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制度和文件,并严格执行。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室或成套设备实验室,要求根据本设备特点制定相应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使用采取教师指导、学生作为实践主体的管理运行方式。 开展实验室环境文化建设,在实验室外相对集中建立一个比较大的宣传橱窗,加大对实践创新基地及其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介绍基地的基本情况、师资力量、实验室开放内容、科技创新成果。对于学生科技创新的成果包括发表文章、获奖证书、学生课外开放实验和科技活动制作出的实物等,建立宣传展柜。同时也要注重实验室内文化氛围的营造,对特色实验项目制作室内展板,简明扼要地介绍实验的主要内容以及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其流程等,在实验室的适当位置张贴与本专业研究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头像、名言等。
2. 5保障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落到实处
基地拥有以7位教授为核心、10位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基地的指导教师均亲身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的科学研究项目,对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前沿动态、发展趋势跟踪紧密,有着丰富的科研、教学经验,同时具有多年指导学生参加世纪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计划的经验。基地指导教师人员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足以支撑基地创新活动和实践教学等工作。
在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鼓励并要求指导教师以科研课题为牵引,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深度融合,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课题组目前的研究项目,为学生设定独立的科研题目,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围绕着一个科研题目,在教师和博士生的共同指导下逐渐开展真正的科学研究活动,强调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真实的科学研究当中。在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处理好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进而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教师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采用周记制度和例会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并与学生商讨拟定下一阶段的实验计划。这一方式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当众讲解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极为有利。都得到了ว极好的锻炼,在就业和保送研究生等方而呈现了较强的竞争力。近5年,有21名学生被保送研究生,其中保送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7人。在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好培养的同时,基地的建设成果丰硕。近5年来,成功申请国家和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计划17项,学生参与各级科研训练计划近80项;发表了收录论文20篇,EI收录论文5篇;获得国家大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及2013年全国挑战杯比赛佳绩。此外,在资源共享方而,依托本基地,2004年伊始而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开放实验、校公共实验选修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0年来累计参加学生500余人,涵盖理学院、自动化学院、宇航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生命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等多个学院,受益学生众多。
3建设成效
创新基地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的学生,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而
4结束语
以实践创新基地为平台,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北京理工大学功能材料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取得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实践教育成果,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