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商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
一、工商融通和工学结合型人才的双赢1.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带บ来诸多实惠。由于教学中对学生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对所学专业新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加社会实践,走向企业与工人师傅结合,加强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顶岗实习中,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学习了专业技术,提高了就业竞争力。2.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契合市场期待和学生需求。据江西电大工程职业学院对在校 13、14 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3.3%的企业认为,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需要具有复合知识、复合技能和能工会商的人才。97.6%的学生认为工商融通、工学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符合当前产业新型升级需要。77.9%认为有利于自己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75.5%认为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完善知识结构;82.5%的认为有利于自己掌握一门职业技能。
二、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摈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惯用模式,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真实情景的学习,基于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和形式来掌握各项职业活动中的知识、技能就技巧。在教学安排上,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学习相结合,个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网络学习与教室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竞技学习相结合。
2. 形成网络化的工作机制。
完善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教务处、督导室、系部的三级管理工作机制,齐抓共管。
加强校企合作:落实订单培训计划,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等手段,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选择能工巧匠传授技艺。
制定教育实施方案:具体落实课程开发、教学安排、资源配置等实施方案。
提供质量监控手段:建立学校与企业信息反馈系统,发挥教学督导室的监控作用,认真进行班级到课率统计♛。
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建立即善于学校教育教学,又善于企业现场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技能和顶岗实习的兼职教师。
健全评价体系:校内评价,看人才质量与培养目标是否相符?校外评价,看毕业生能否满足用人单位职业岗位的需求?
3. 教育形式掌握一门社会生存的技能。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介入社会环境,发展自己,获取社会生活的资格。让学生掌握一门社会生存的技能,教育学生切切实实地做,实实在在地学,为他们提供条件和环境,形成良好的心智,能够较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成型的社会人。
三、校企共建,完成多功能生产实训基地1.建设贴近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训基地。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层次,采取自建、共建、捐建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批融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应用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具备系统性、生产性、开放性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遵循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创新校企一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产学一体的满足学生结合实训和生产需要的办学企业,紧紧依托合作办学企业,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长效运行机制和校企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经验。2. 建立健全校企双赢长效机制。对学校而言,办好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无论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都必须借助于企业的场地、设备、人员等资源。对企业而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能型人才资源素质较低已成为阻碍企业升级转型的瓶颈。企业日益认识到产学合作对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价值。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不再是职业院校单方面的目标,也是未来企业所必须致力追求的。
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活动的融合
以社会需求来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ญ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要围绕社会需求组织教学,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活动的融合。一是办学定位,针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就应当培养什么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特有的属性。二是办学形式,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三是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实现学校与社会共育人才,共管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社会化,是基于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关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实现生产为目的的桥梁。学校坚持厚德敏行,博雅精工和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工商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双师型能工巧匠师资队伍的构建等教学改革试点,这些内容正是当今职业教育社会化值得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