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大ข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培育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最终达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和谐成长。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一系列可控的审美活动,包括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对人的情性施加积极影响,促成健全人格的建构,变审美活动为自觉的教育过程。简言之,美育即是以审美活动为中介,积极塑造人格的特点教育活动。
因此,从美育的性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来看,二者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美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联系
(一)美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补充,共同促进青少年追求人生意义。
就性质来说,二者都作用于人的精神,都引导青少年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政教育是规范性教育(行为规范),在规范性教育中使人获得自觉的道德意识;美育是熏陶、感发,使人在物我同一的体验中超越“自我”的有限性,从而在精神上进到自由境界。而思政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的、理性的层面(思想层面、理智层面),作用于中国人所说的“良知”(人作为社会存在而具有的理性、道德),而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层面,包括无意识的层面,就是我们常说的“潜移默化”,它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等。二者相互补充,使人去发展完满的人性,成为完整的人。
(二)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青少年形成完整的人格。
就社会功用而言,思政教育主要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它要建立和维护一套社会伦理、社会秩序、社会规范,避免在社会中出现人与人关系的失序、失范、失礼。而美育主要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自由,美育使人的情感具有文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感性生命沟通,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完满的人性。美育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的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就如荀子所说,“乐”使人血气平和,从而达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安定。现代社会对于社会安定的影响,除了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社会心理、社会情绪方面的因素越来越显得突出。所以在现代社会中美育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有重要的作用。
ฑ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礼乐相济”,其中,思政教育是“礼”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美育是“乐”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即“大乐与天地同和”。
思政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在于向社会输送具有完整人格、心智健康、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因此,德育与美育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不能只有“礼”没有“乐”,也不能只有“乐”而没有“礼” 。
(三)两者相互渗透,共助青少年拥有宽广心胸。
就个体而言,思政教育可以使个体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拥有奉献精神与不甘于平庸的追求。而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还缺少不了一个宽阔、平和的胸襟。而美育可以使人获得宽快、悦适的心胸和广阔的眼界,从而成为一个充满勃勃生机、明事理、有作为的人。由于审美的超功利性,使得审美活动可以拓宽一个人的胸襟、使人具有远大的眼光和平和的心境,这一点已经得到现代心理学的印证。同时,美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的、高雅的、纯正的趣味,使他们远离病态的、低俗的、恶劣的趣味,归根到底,是引导他们走向审美的人生,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这点与思政教育的作用相互补充,对促进青少年做好自己的工作、发展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二、发挥美育优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美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导受教育者追求人性的完满、精神的自由、精神的享受,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因而在各级学校及全社会的思想教育中应普遍结合美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多样化、效果全面化、影响深远化。
(一)培育审美心胸,使思政教育的方式由“单一”转为“复合”。
审美心胸,即审美态度,它不同于实用态度与科学态度,是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在概念化和功利化的眼光中,世界往往千篇一律、缺乏生气,而一旦有了审美的态度与心胸,世界便会变的五彩缤纷、富有诗意。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关웃注的是理想信念教育,关注高校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如今,一切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全面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包括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健康心理、文化素养、人际关系、精神状态等。由于思政教育内容的扩展,其教育形式也应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扩展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审美态度,加入艺术熏陶、参观博物馆、志愿活动、组织社团等形式,促使教育者与受教者在审美心胸的前提下提升人生格调、完善人格。
(二)培养审美能力,使思政教育的知识由“外化”“转为”内化“。
美育的直接职能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审美能力的提高直接表现为感性之中有理性、情感之中有判断的直觉体悟能力的形成和强化,它可以极大地帮助受教者从感性形式中直探其中的底蕴。这便能帮助智力结构的完善,使抽象的理性返回于感性,使知识不致成为枯燥的结论或僵硬的教条。
(三)培养审美趣味,使思政教育的效果由”他律“转为”自律“。
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它制约着一个人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审美指向,并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审美格调与品位。趣味和格调有健康与病态、高雅与低俗、纯正与恶劣的区别,而美育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的、高雅的、纯正的趣味,使他们远离病态的、低俗的、恶劣的趣味,引导他们走向审美的人生,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这种境界无疑可以使思政教育的道德他律转化为道德自律,由美化心灵而善在其中。
从根本上讲,美育的目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一致的,都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人性的完满,形成完善的人格,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提升美育的重视力度,寓美于教,对作为高校思想风向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2]李海燕.试论美育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