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思考

时间:2025-01-14 08:34:0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应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探讨构建对接当地产业、融合地方文化、与技能实训同步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与新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全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发展过程,通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加坚定了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进了对国情的认识和理解,更加自觉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中提高了素质,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高职学生培养模式改革对社会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并非只是懂技能、片面发展的“£工具人”,而应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意见》进一步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显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重视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出了明确要求。

团中央曾提出了“三个一致性”的要求,即社会实践教育与教育的改革发展相一致,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一致,与学生自身成长的渴求相一致。高职院校更应强调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除了让学生加深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社会和经济效益双重指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通过社会实践为社会、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样既能有效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又能使社会实践富于实效性且充满生命力。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依据,结合近几年对社会实践的探索,我校着手构建对接当地产业、融合地方文化、与技能实训同步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 "

构建富有高职特色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的途径

对接当地产业、建立工学结合社会实践基地经常性运行机制是前提工学结合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高校、学生、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培植,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不可或缺。同บ样,成功建设一个社会实践基地,必须始终贯彻高校、学生、基地单位多方“共赢”的原则。一方面,政府应该对积极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单位给与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中,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心、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同时,企业也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人才,社会教育”的理念,以开放、热情的姿态欢迎大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为大学生积极提供成长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在借助企业资源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必须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实践ก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主动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使之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阵地和依托,实现社会实践基地与实训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勤工助学基地及就业基地“一体化”,并建立经常性的运行机制。

建立新型的社会实践教育体系是保障高职院校应根据校外实训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同步建设的思路,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计划,围绕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设计每学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安排。学校应成立党政领导挂帅,由共青团、学工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及产学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组成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建立实践导师制度,由教务部门和各系安排带队指导教师,明确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确保所有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能得到教师的指导。要鼓励专业课教师充当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制定专业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指导的考核与奖励方法。团委、学工部门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特点,以集中组队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学生开展全员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能担负起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和服务的责任,又能与学校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最优的社会效益,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推力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肩负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使命,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产业、行业加强联系,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设置提供广阔的空间。可通过举办社会实践活动招标会,与企业、行业联合,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实现需求与人才之间的“对接”。学校可通过学生完成社会实践任务检验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当地的社会文化发展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合作单位可借助学生的社会实践开展技术革新,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培训有关人员,掌握技术和市场信息。这种互利双赢的关系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和源泉。

结合专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根本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性教育,倡导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突出,技能优势明显,更适宜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学校的优势和学生的专业特长,从不同角度分层次、分类别开出实践活动菜单,满足青年学生多样化的要求。在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可采取组织与自发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和项目管理方案可通过征集、招标、立项等形式,根据服务项目和实施方案的要求,跨专业、跨系公开招募选拔队员,实现配套组队与特色组队相结合,切实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长得到发挥,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通过这些途径和做法,可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走出一条新路子,使社会实践真正成为新时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地方产业经济升级转型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