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大学生网络社交
摘 要: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网络社交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交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社交中,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是较快接受网络的群体,也是受网络影响最强的群体。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开阔大学웃生视野,带来高科技、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对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和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学习成绩下降,人际交往淡化,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自我迷失,甚至有的大学生相信网上爱情、网恋,还有的导致网络欺诈等。
(一)迷恋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网络上各种知识浩如烟海,并以其所特有的新颖快捷、互动平等,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为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网络交往中一些娱乐内容也会对大学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下滑、不能正常继续学业。在一些高校对学生做退学警告、退学等学籍处分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过度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课程不及格无法继续学业。
(二)沉迷网络,导致网恋误区
网络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网络聊天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无论是天南海北、距离多远,通过网络都能轻松地畅谈。高校网络已基本普及,所以大学生上网聊天已成为校园里的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些同学在网聊的同时会引起网恋。网恋几乎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一种时尚。
(三)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淡化
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以电脑和网络为中介,与所交往对象不用面对面交流,通过QQ等聊天途径与对方交流思想、观点等,可以随时选择交往对象和交谈内容,也可以自由行动、不受限制,真实地表达自己。这种虚拟世界可能对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在现实中缺乏真诚并怀疑 ツ别人,从而无法正常建立与他人的良好关系。长此以往,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减少了现实生活中参加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和班级组织活动的机会,与同学、朋友、老师、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甚至不敢交流、不想交流,导致人际交往淡化。
(四)网络欺诈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社交网站和网上聊天工具已走进大学生的生活,网络社交满足了一部分大学生心理空虚、渴望交友和缓解释放心理压力的需要,在网络社交的虚拟世界中,很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往往较轻易相信别人,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大学生网上聊天交友的心理,以交友、谈恋爱为谎言,骗取对方的信任,约其见面或是骗财骗物甚至骗色,更有甚者谋财害命,而受害者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
(五)对生活缺乏热情,导致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都是用的虚拟角色,而且也不是直接接触,这常常会导致双方心理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可能引发人格障碍。网络即时聊天、BBS、各大论坛、百度贴吧之类的虚拟社区基本都不是实名制的,不能保证人们发表言论的真实性,这使多数大学生在参与网上交际时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发表言论不负责任,也不相信别人的言论。网络和现实的差别还可能导致大学生形成攻击型人格或双重人格,不少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在网上却很活跃。这当然有其好的一面,可以使这类学生找到宣泄感情的平台;但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部分自控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会沉迷于网络,现实中与人交往愈发减少,甚至可能产生自闭症等不良后果。
(六)网络社交导致部分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减弱
在对部分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问题的调查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上网聊天、网络交往没有那么可怕,认为网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更坦诚,所以很多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更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没有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二、对大学生网络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对网络社交重视力度不够。
(二)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没有足够重视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健全了校园网站,并有相对应的思政教育网,但很多高校对网络社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学生网络思想动态了解把握不够。
(三)由于网络世界缺乏约束机制,只能靠自觉
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校园向社会的转型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完全成熟,生活阅历简单,对社会现实认识不够深刻,辨别能力差,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很多大学生认为在网络交往中,大家互不干扰,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失去了约束机制,从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网络行为不文明,道德意识弱化,自我约束意识和安全意识减弱。
三、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策分析
(一)社会应加强舆论引导,推选网络社交实名制
社会应注重舆论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上网意识,形成道德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关于网络社交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一些社交网站实行实名制上网,为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社交提供健康良好的网络社交环境。
(二)高校要加强网络交往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网络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高校应重视大ณ学生的网络交往安全教育,把网络交往安全教育列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学生处、保卫处、团委要增加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各院系的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班主任、辅导员等从事学生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学生网络交往安全教育引导,端正上网动机,防止轻率和不正当网恋,提高警惕,增强识骗避险能力。
(三)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其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共青团是高校团员青年根本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是高校党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更应该注重网络新媒体在团组织中作用的发挥。当前,微博、微信、QQ等网络传播工具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使共青团组¿织面临着如何提高团员青年的网络鉴别力,如何把握导向、引领青年。网络时代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所以共青团组织就要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又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在思想引领、组织动员、舆论引导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1.正视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力,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发布信息、交流情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越来越受青年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青年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对象。2012年初,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团广泛运用微博开展工作的实施意见》,高校团委微博得以快速发展,几乎覆盖各个团支部,团委微博以新浪和腾讯微博为主,微博内容围绕上级团组织要求和各高校活动特色,以传播正能量为主要内容。高校团组织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平台的沟通、联络、交流和聚集方式,加强与青年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举办大学生微博大赛、微信大赛,规范微博、微信管理,将其作为一种工作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使微博、微信等成为开拓共青团事业的一种有效载体。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大学生自身应摆正心态,正确认识网络文化
生活态度决定处世方式,大学生应正确看待网络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毕竟网络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传播了不少优秀文化。大学生应利用°网络摄取积极的知识,比如关注国际及国家大事,了解就业信息,阅读有益书籍及文献,提升自身的能力,充实自己的生活[3]。大学生应该摆正心态,合理利用网络信息交流这一有利工具,进行适当的网络社交,促进大学生学习和人际交往技能,利用网络交往的功能促进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3〕刘琴.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J].学理论,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