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改革的历史阶段划分与现实问题研究
" 摘 要:中国历史上乡镇建制经历了“乡官制”、“职役制”、“自治制”和“政党制”下的多次变革,期间或延续或中断、或重视或忽略、或继承或革新,且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零散性、非固定性等等特征。可以说,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乡镇政权像中国这样频繁变动、混乱无序。当前我国乡镇改革的实质和核心问题是,重点解决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的问题,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乡镇改革;历史阶段划分;改革思路转变
“乡镇”作为国家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应保持其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组织制度的规范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但中国乡镇建制在历史上却经历了“乡官制”、“职役制”、“自治制”和“政党制”下的多次变革,期间或延续或中断、或重视或忽略、或继承或革新,且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零散性、非固定性等特征。可以说,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乡镇政权像中国这样频繁变动、混乱无序。因此,进一步厘清我国历史上的乡镇演变轨迹及其发展规律,对于 ☺全面认识和推动当前的乡镇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官制”下的乡镇改革
二、“职役制”下的乡镇改革
三、“自治制”下的乡镇改革
四、“政党制”下的乡镇改革
五、当前我国的乡镇改革及未来走向
综上所述,中国下一步的乡镇改革实质和核心问题是,重点解决我国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乡镇“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把乡镇所拥有的行政权规范到合理的空间内,使之在国家与农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密切合作的关系[57]。这就需要一方面解决乡镇政权自身的问题如乡镇的建制规模、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人员编制,另一方面解决整个体制方面的问题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城乡就业制度、农民义务教育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3]《汉书》卷24(上)
[4]《尚书》(费誓)
[5]《文献通考》(卷12)
[6]《恩格斯致马克思: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
[7]《周书》(苏绰传)
[8] [英]崔瑞德,鲁惟一(主编),杨品泉(译).剑桥中国秦汉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9]《汉书》卷19(上)
[10] 闻钧天.中国保甲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11] 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上册)[M].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第45期,1961.
[12]《续后汉书》卷86(下)
[13]《汉书》☿卷4
[14] 黄汝成.《日知录》集释(卷8)[M].长沙:岳麓书社,1994.
[15] 白 钢.中国农民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 白 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文献通考》卷13
[18]《旧唐书》卷43
[19] [日]松本善海.中国村落制度史研究[M].东京:岩波书店,1977.
[20]《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83
[21] [日]和田清.中国地方自治发达史[M].东京:汲古书院,1975.
[22] Brian E.McKnight.Village and Bureaucracy in Southern Southern Sung China[M].Chicago &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1.
[23] 黄 强.中国保甲实验新编[M].南京:中正书局,1935.
[24] [英]莱芒·道逊(著),金星男(译).中华帝国的文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5]《清朝经世文编》卷24
[26]《皇朝政典类篡》卷36
[27] 段本洛,单 强.近代江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28]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30] 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1]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末筹备立宪档案资料(下册)[C].北京:中华书局,1979.
[32]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国晚清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3] 王雅林.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1998,
(5):37~51.[35]《国民政府公报》(1928年第92期)
[36] 黄 强.中国保甲实验新编[M].南京:中正书局,1935.
[37]《新县制法规汇编》(第1辑)
[38] 王奇生.中国社会史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9] 韩延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40]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2]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3] 胡必亮.中国村落的制度变迁与权力分配[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45] 王 颖.新集体主义:农村社会的再组织[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46] 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7] 张新光.取消农业税后应注意的六大问题[J].决策(安徽),2005,(03):36~37.
[48] 陈吉元.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
[49]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0] 徐立京,魏劲松,冯举高:襄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可贵探索[N].经济日报,2005-06-24
.[52] 张新光.论中国乡☢镇改革25年[J].中国行政管理,2005,
(10):16~19.
[53] 刘君德,冯春萍,华林甫,范今朝.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出版社,2002.
[54] 王 力:乡镇长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55] 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中国政区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6] [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7] 张新光.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9):27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