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4-11-10 16:35:4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总数的进一步增长,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生态文明的重建刻不容缓。马克思很多著作中包含有丰富而宝贵的生态思想,掌握和了解它们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

自然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自然观的内涵是指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广义自然观的内涵是指对自然界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总的看法。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人源于自然界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作为人的必然的对象,是人自身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但人和其他的自然存在物不同,人是有意识的自然存在物,人是具有自然力、生命力和能动的、具有改造自然力的自然存在物。”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 这种对象性的关系意味着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 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人和自然界互为对象,是相互依存的对象,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前提。

3、劳动,是人与自然实现统一的途径

首先,人通过劳动( 实践) 使自己从自然中分化出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此外,劳动的发展促进了语言产✍生。随着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人成为自然界的支配者,所以“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大自然的规律”。自然界是不能离开人的。 自然界需要在人的支配下才能发挥作用。自然界只能为劳动提供材料,而人的劳动却能把材料变成财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人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所以劳动是人与自然界的中介,只有劳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我国面临严峻生态问题

我国的资源、环境与社会问题突出。首先,资源短缺。一是我国土地资源人均水平很低❥,肥沃土地相当少,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等日趋严重; 二是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 /4,而且浪费现象和污染情况十分突 ☺出; 其次,环境恶化。一是空气污染严重,排放量远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 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的污染,有机物污染和工业废渣污染♋也十分严重; 其三,人口压力大。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恩格斯所言,人们别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的索取; 对于每享受一次喜悦,自然界都要予以报复。之所以我们现在面临严重的生态挑战,就是因为我们破坏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然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解决当下生态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而且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也可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四、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突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五位一体的建设。这些都充分说明,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于世界中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分析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因此要想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学会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的源泉,而且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脱离了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存在,更别谈人的发展了。同时自然界也离不开人类,虽然没有人类自然界也会存在,但是没有人类的自然界是没有意义的,它就变成一堆纯粹的抽象物而已。于马克思看来,生命体是整个自然界的一种物质的运动形式,而且在整个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体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它们在一定的生物圈内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自然界的循环运动,如果某一生命体在循环过程中过于强势或过于弱势都会引起整个生态的失衡。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其能力必然高于其他生命体,因此在生态循环过程中过于强势,占有自然物质过多,必然会导致生物圈的严重失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所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

2、遵循客观规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

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着自己的客观规律,而且客观规律是永恒的、没有办法规避的,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发展就会紊乱,甚至最终走向消亡,自然界也不例外。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定规律,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界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受自然界规律制约的。而现代的人们为了促进生产,以便获取更多的财富,人们毫无畏惧地破坏着自然,无视自然规律,最后导致生态问题的出现并加重。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人类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的自然观。“因此,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克服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意识。

3、优先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之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型的模式。实践证明,这种经济模式是不对的。循环经济的宗旨是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它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即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换句话说,它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最大可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有别于传统的工业化路子。它提❤倡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

4、人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传统的消费观念是享乐主义具体化的表现,它是一种毫无计划性,以满足自身利益为要求的消费理念。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一些资源,但这些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显然与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来达到个人的目的构成了一对矛盾。如果人们一直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其带来的结果必定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加速资源枯竭的程度,最终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生存。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的消费观念和传统的消费观念不同,它是一种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因此,我们要鼓励人们适度消费和绿色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220.

[2]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刘娟,高媛媛. 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提出的历史必然性[J].理论与现代化,201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