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以人为本”的哲学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

时间:2025-01-13 05:46:2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价值

孔子认为,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第一,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启发人的智力,以实现后天的长足发展۵。《季氏》篇记载: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里的孔子把人的智能素质分为上,次,又次,下四等。却从普遍意义上说明了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人的聪明才智都是通过学习,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的。先天的赋其实不是最要紧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第二,教育的作用在于塑造品格,帮助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孔子与子路的对话: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子路曰:未也。孔子曰:居,吾语女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通过对人的认真分析,归纳出人的六种优秀品质特征,这就是仁,知,信直,勇,刚,孔子称之为六言。他着重强调,无论是什么人,即使具备了这些优秀品质,但是如果不接受教育,这六种优秀品质也很有可能成为六种与之相对应的发展误区,即愚,荡,贼,绞,乱,狂,孔子把这六种误区称之为六蔽。《第三,教育的作用还在于训练技能,帮助人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季氏》篇记载: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伯鱼从他面前走过,孔子就问他说:你学《诗》了吗?你学礼了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 礼无以立。孔子关注的《诗》,礼的学习情况,突出强调出了二者的知识性,实用性,以及这些知识对于人的发展的具体指导意义。

我们看到,孔子肯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积极意⌘义,他把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定位在促进人的发展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孔子在教育战线首倡有教无类。他认为不应该在教育问题上划分不同的种类,人人都应接受教育,且都应该接受公平的教育。孔子努力摆脱学在官府的教育局面,承认并尊重广大劳动人民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在教育对象的招收,孔子主张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应接受教育。《述而》记载: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不管他们的家庭出身,政治地位,甚至不管他们的个人素养与知识基础,只要他们能够自我约束且富有进取精神的。一律接受为自己的学生。其次,孔子主张所有的学生都应接受到公平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他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分亲疏,不分好恶,一视同仁。《季氏》篇记载: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的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从此文中,君子远其子,说明孔子教其子,无异于教其他学生,并没有特殊关照。最后,孔子坚持教育公平,一视同仁,还表现在他对后进学生的正确的态度上。

《子路》篇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ญ: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可见,孔子在对待学生请教上,并不是训斥,而是耐心的及其负责任的给予回答,说吾不如老农,老圃。虽然樊迟的学习志趣确实与孔子的培养目标相ฎ去甚远。所以,等到樊迟走后,孔子说樊迟是没有志向抱负的人,并没有给予樊迟当面难堪。

孔子首倡有教无类,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坚持教育的公众性,公平性和公益性原ฐ则,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孔子以人为本的这种教民,,主张,推动了春秋时期文化下移运动,这对于刚刚从奴隶社会转变过来的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无疑带来了一缕灿烂的阳光。

三、教育重要功能:传承人类文明

在把握教育与文化关系的问题上,他把发掘,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作为自己创办儒家私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教授与传播,使这些文明成果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在政治文化方面,孔子十分推崇礼的文化。春秋以前是 礼不下庶人,孔子则主张大力普及礼的规范,主张齐之以礼向社会大众普及礼的知识。孔子认为,礼制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生态的优化;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化。因此,礼,,被孔子列为其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道德文化方面。孔子主张把孝佛最为最基础,最根本的道德规范。《学而》中记载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佛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就是说,如果基本的道德规范不确立,做人处世也就没了规矩。同时,在社会道德方面,他崇尚传统的中庸观念,提倡不偏不倚,与人为善。《雍也》中记载: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应该是至善至美了,民众已经是长久的缺乏这种道德了。

在文学艺术文明成果的传递方面,孔子认为,中国古代的诗歌,音乐等文学艺术形式,都应该是实施教化,,的重要工具,这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必须传承下去。

在宗教文化方面,孔子并没有列其为教学内容,这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传统的非宗教性特征给予了重大影响,进而也使我国汉民族中宗教信仰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世界其他民族。在生产知识技能传播方面,尽管孔子承认生产劳动方面也确实有一个知识,技能的问题。但是,孔子一概视之为鄙事是小人之为。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基础教育传统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错误倾向。

孔子的这种重视文化传承的态度使中国文明成果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挖掘和保护,使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为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在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时候,十分注意从人的本性出发,寻找客观需要与主观需要的最佳平衡点。

结语: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孔子的教育贡献是绝无仅有第一人。今天,我们仍需借鉴孔子的教育经验。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理念对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建立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理论推动作用。今天,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倡导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教育的公平,公益性特征。要知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要从根本上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种种弊端,好需要教育真正回归到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一正确轨道上来。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