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实践的历史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时间:2025-01-14 05:52: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完成了从伦理道德实践观到生产实践观的转变

实践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通常用与知相对的行来表示。在西方哲学史上,实践概念自希腊哲学起就已产生。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类:一是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它是按照自然法则而不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二是道德和政治活动,它是以人自身的幸福、善恶为目的的活动;三是思辨的活动,它是以普遍性的知识和真理本身为目的的活动。而亚里士多德否认生产生活必需品的活动为实践活动,而将后两种活动才视为实践活动。康德对西方哲学的这种实践观传统做了修改,认为思辨活动并不是实践活动。康德认为,实践就应该是道德实践,因为以自身为目的的道德活动,不包括任何经验条件,而是以绝对命令的道德律令为其基础的一种理性活动。而实践在客观唯心主义者看来则是一种独立于人脑之外的客观的精神实体的活动。

简言之,前马克思时期的实践观主要是伦理道德实践,生产活动在其中毫无地位。而马克思认为,实践活动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生产活动,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念,完成了从伦理ข道德实践观到生产实践观的转变,生产实践由此第一次被赋予实践的崇高含义,从而颠覆了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传统实践观。

按照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从而解决了认识的源泉、基础和动力以及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因此,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纽带或中介。但是这种见解把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当成给定的存在,把实践作为外在的联系嵌入主体客体之间,这实际上是把实践限定为认识论范畴,其结果是极大地限制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应有的地位。阐明实践的历史性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认识。

实践主体无法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而具有历史性

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与社会历史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甚至在葛兰西看来,人的本质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决定的,因而人不是一种给定的物,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人类在不断地创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地创造着自己,从而使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有一个历史性的生成过程。

众所周知,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是说人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关系的土壤之中,在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复杂的社会交往。可见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本质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无法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而具有历史性。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在海德格尔的笔下是为此在。在海德น格尔看来,此在在诞生之初, 即以不可选择的被抛的方式被置于某一时间位置上,坐落于某个历史境遇中,这种被抛状态的命运组成了此在非本真的历史性。此在莫明其妙地被抛于这个世界,这周围世界即作为最切近的视野呈现于此在的眼前,形成此在的非本真的历史性,此在就是在这种迷失于世人与世界事物的境遇中不断的实践着,在不断的否定与超越中实现着自己的历史性。

再者,此在在世的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具有海德格尔所谓的前理解. 具有前理解的此在在这种不可选择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利用已有的语言观念和语言方式来领会自己,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创造世界也同时进行自我创造,把世界改变成属人的世界。由此,人类在不断地创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地创造着自己,从而使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有一个历史性的生成过程。所以,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此在是一种实践性的、生成性的、情境性的变化过程。

作为实践客体的自然界在不断地实践中,完成了自己的历史性

实践的客体是指人类生活的外在的社会与自然世界,但外在的自然界与社会并不是给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的状态,而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按照马克思所说的实践活动固有的内在尺度和所有种类的普遍尺度而不断生产的对象世界,是人化的自然界。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而且人本身即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人并不是因为它自身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而进入同自然界的关系之中的,而是能动地、有意识地依靠劳动实践而进入同自然界的关系之中的。诚然,动物也生产,但它的生产是片面的。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的人却是不同的,人的生产是全面的生产。即使是不受肉体生存的需要也能够进行生产,并且也只有这种不受肉体生存✈需要影响的生产才是一种真正的生产,才能够实现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力量,从而实现人对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真正占有。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的自然界,可以说有人参与的自然界,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界,而成为一种人化的自然界。作为实践客体自然界在不断的实践与人化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历史性。

同时,作为实践客体的一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也具有历史性,马克思在致安年柯夫的信中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生存于一定历史境遇的实践主体并不能够任意的选择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他们必须在既有的生产力水平下,进行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种既有的生产力,既是前一代人实践的历史性结果,又将作为新的实践客体,为新的生产实践服务,形成新的实践成果。由此,实践客体就在人类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变化,在时间的推移中而拥有着自己的历史性。在作为实践客体的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的代际转换中显现出人类历史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实践在历史中不断地自我产生,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人们的实践本身具有历史性:一方面已有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成果决定着我们的实践能力。而另一方面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也规定着我们对实践活动的展开。可以说,实践活动的每一次展开与实现,都可能生成为被实践物的一种历史可能性。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开辟新的视域,这种新的视域也规定并影响着自己的生产实践活动。可以说,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作为实践主体的我们与实践客体一起参与、开拓并创造着历史性的生产实践活动。而且,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充盈而又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只要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不停止,实践活动就会因为主体的不断参与而不断地生成与实现。这就是实践历史性的真正含义,即实践产生于具有历史性的主体与具有历史性的客体的双向建构与动态交融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历史进程之中。

实践本身是能动的,它在历史中不断地自我产生,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从而完成实践本身的历史性存在。对此,捷克斯洛伐克哲学家卡莱尔科西克在《具体的辩证法》中提出,实践是能动的,它在历史中自我产生着,它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更新。实践造就了人的世界,在人的世界中,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都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由此可知,实践活动的实际性和对象性,决定实践活动必然是历史性的活动,而正是通过这种历史性实践活动,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人实现了人的本质,实现了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我们整个人类的努力是在不断地实践中,不断地变化与调节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不断地实现着自然界与人的和谐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本质的过程。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