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理想;价值目标
论文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和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体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追求人类彻底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而且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和核心。追求人类彻底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何谓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将其规定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中共几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客观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要求。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思想,并从新的角度阐发了社会主义新人的内涵,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理论。他特别强调理想和纪律,“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特别强调有理想、有纪律,就是这个道理。”[3]
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江泽民则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在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做出更明确、集中而系统的论述,并把它确定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江泽民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胡锦涛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升华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发展的终极目的。
总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作了论述。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导。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创造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经济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以满足物质生活的基ษ本需要为前提的。人作为生命的有机体,必然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人们只有解决了吃、穿、住、行、用等基本的生活问题之后,才能谈得上发展的问题。因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创造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政治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之处,不仅在于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在于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政治文明。所谓政治文明,主要指人们在获取、运用、影响公共权力以分配利益的过程中的政治理念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手段文明、政治体制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等。因而一定要建立健全民主法制,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和行使各种民主权利,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政治环境。"
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造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思想文化条件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它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表现在它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和其它剥削制度所产生的种种丑恶现象,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保证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作为精神的存在物,也具有精神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精神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而在现实社会条件下,面对强大的物质诱惑,面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上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腐朽文化、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诸如邪教、迷信、愚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一些人缺乏精神动力、甚至精神家园失落、理想信念迷惘、道德行为失范,这就特别需要强调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
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创造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保证
人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体。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的发展同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任何破坏,都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威胁,都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阻碍。因此,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与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人不能任意选择生产力,而只能在既有的、从前一代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生产力状况下生活和进行生产以及考虑自身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其历史继承性、阶段性,一定的历史阶段只能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和程度,与此相适应的人的全面发展也只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而逐步提高。同时,由于人的主观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使得人全面发展的程度深深打上历史的时代烙印。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促进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走向人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地说就是在思想素质上实现向“能力本位”转变;在能力素质上实现向“思维型”、“管理型”的人才转变;在道德素质上实现向以个人独自并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转变;在交往素质上实现由封闭短视的狭隘性交往向具有世界眼光或思维的开放性交往转变;在心理素质上实现由注重“人情关系”向恪守制度规范转变。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前提和基础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最大实现。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长远发展,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要认真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创建学习载体,完善运行机制,☒营造学习氛围,努力构筑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框架,使学习成为全社会经常化、ฟ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自觉地树立终生学习的理想,把学习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总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量的积累就必将导致质的飞跃,最终建成“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3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