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健全促进大学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思考
[摘要]在新形势下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是一个重大、紧迫且全新的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家庭、企业等社会各方的参与和高度重视。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高校要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活性,企业做到公平用工,家庭成为毕业生坚强的后盾,这样才能真正使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促使大学生乐于创业勇于创业。
[关键词]健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就业问题是发展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的就业率和创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表达了党和政府旨在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因此推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有效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创业难等问题,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一、我国就业体制机制的历史演变
二、健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一)健全政府就业责任制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有关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即包含政府要完善三个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三大机制;健全四个制度: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用人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构建两个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针对一个重点:把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十八大的出台的《决定》,明确了政府在促进就业创业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开创了我国就业创业新体制的先河。各级地方政府要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大学毕业生自身实际,制定相关地方政策,维护学生就业权益,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去西部去农村就业,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营造创业氛围,引导大学生乐于创业勇于创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兼具地方特色的就业创业新路子。
(二)高校要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高校要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包括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就业信息服务、创业指导服务、就业创业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毕业生信息跟踪和市场调研服务、就业困难群体资助服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保障机制七项内容
1.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
要将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纳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分年级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求职择业指导,通过职业测评结合个体优势和兴趣,根据社会实际ป需求帮助大学生科学的制定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合理的来安排好自己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
2.就业信息服务
高校要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网,利用该网站,宣传国家及其地方的就业创业政策法律法规;发布市场招聘和实习见习岗位需求信息;展示优秀大学生就业创业风采等;同时要拓展与就业有关的人才资源信息及其交流沟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测评和就业创业指导知识;邀请专家点评行业动向,分析行业企业需求信息和职业准入信息等。
3.创业指导服务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配备专职创业指导教师,专门服务于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同时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在培训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探讨如何把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通识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获得创业体验,营造创业氛围。
4.毕业生信息跟踪和市场调研服务
高校应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库,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然后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于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5.就业创业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
高校应针对毕业生,编订国家就业创业政策法规的小册子,发放给毕业生,或者是在学生人群出入高峰的地方,设置电子滚动屏幕,发布相关就业创业的法律法规,介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的พ劳动权益维护和国家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也介绍与高校就业创业相关的规章制度。
6.就业困难群体资助服务 建立起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制度,对就业困难群体建立起“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针对他们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帮扶措施,如: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求职补贴等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最终实现有效就业。
7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保障机制
高校成立由学校一把手牵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由一把手统一领导,就业专门机构抓总,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各系部由就业分管领导和辅导员的组成就业指导小组。同时要完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选派就业指导人员外出进修和培训,把就业指导队伍纳入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轨道。设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用于就业指导服务。
(三)发挥大学生主体的就业创业活性
大学生要把自身的发展同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根据自己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努力学习获取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身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课外要多参加社团活动或是做一些兼职,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寒暑假多参加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面,积累人脉,培养职业能力或是为未유来创业奠定基础。
同时大学生要破除腐旧思想,就业观念应紧跟时代步伐,抛弃那些“铁饭碗、金饭碗”或是就在家门口找工作的意识。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原则,去基层、农村、私营企业或者西部就业,并在工作过程中,积累资源,积极准备创业。
(四)企业要打破就业歧视,实现公平就业
就业歧视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就业平等权。这种歧视表现种种,比如:性别歧视、外貌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身体残疾歧视等等诸多种类。这些歧视使得一些优秀的毕业生难以在自己心仪的企业就业,因外貌身高不达标而被企业拒之门外者大有人在,而自身残疾者更是难以找到工作。这些不公平就业现象,急需要国家通过✈立法来约束企业实现公平用工。作为用工方的企业,也应破除旧观念,打破就业歧视,合理用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在新的时期下,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是一个重大且全新的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家庭、企业等社会各方的参与和高度重视。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高校要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活性,企业做到公平用工,家庭成为毕业生坚强的后盾,这样才能真正使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促使大学生乐于创业勇于创业。
参考文献: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2-04-20.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