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变革
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初称“求是堂艺局”,是一所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新式学校,在教学管理上进行改革创新,在专业和课程体系方面更是大胆探索,打破以往只强调“中学”课程观的束缚。船政学堂不仅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同时也是我国大学课程与教学的深层次变革。研究船政学堂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制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挖掘其办学、管理理念,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的泱泱大国之梦渐破灭,中国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寻找救国强国之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拉开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序幕。洋务派官员从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入手,在设厂制船造炮的同时,开始创办各类教育机构以培养中国自己的新型人才。福州船政学堂就是当时应运而生的一所新式学堂。
二、科学的课程设置
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个学堂,前学堂修法语,聘请的教习和工匠主要是法国人,设制造专业( 造船、造机) ,旨在培养轮船设计制造人才,又称“法文学堂”。后学堂修英语,聘请的教习和工匠主要是英国人,有驾驶、管轮两个专业,分为航行理论科、航行实践科和▲管轮科,主要教授学生驾驶和航海技术,旨在培养舰( 船) 长和舰( 船) 轮机管理专业人才,又称“英文学堂”。 之后又增设了绘事院、艺圃、管轮学堂、练船等。
■
按照日意格所设计的办学模式,学堂按专业分科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学堂各专业都有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既重基础又重专业,改变了往昔为应对科举考试而精力分散的状况。学堂所有课程都是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课程抑或强调实用技能,抑或强调科学逻辑,都与学堂所要培养的各种技术人才基本要求直接相关。且学堂较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如“前学堂课程限制以六年为期,初入学堂先照法国初学学堂课程办法,学习数学入门、几何入门并格致浅语等书。次则,再按法国水师学堂课程办法,学习数学、理解代数、平面及立体几何、八线算术、几何画法、重学、格物入门、代数入门等书。在第
五、六两年,则上上等代数,学几何、代数、重学、理解微♥分积分、化学、格物等。”[3]不难看出,学堂注重循序渐进,实行分年课程,不同年段的课程各有侧重,课程也会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加深。“学堂课程内容以科技知识为主,这是它区别于传统封建官学以及书院……的地方”。[4]这种课程体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保证学生能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另外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会自学《圣谕广训》、《孝经》等史鉴,这样学生在学习技术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同时,也会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尤其是爱国主义情操。船政学堂的这种科学的课程设置了打破了以往的封建教育模式,动摇了传统重道轻艺的教育观,更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出一批批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许多近代科技知识的引进,不仅给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对传播、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知识,尤其是对开民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独具特色的实践性教学
福建马尾船政学堂的特色之一就是极为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学以致用。这一特色不仅实现了学堂办学目标,更培养了一大批,诸如萨镇冰、魏瀚、刘步蟾等杰出的海军将领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船政学堂同时创办铁厂、船厂和学堂,但既不是厂办学校,也不是校办工厂,更不是厂校联合或合作,而是学堂以企业为学生“实习实验之地”,企业则以“学堂为根本”,学校与企业是紧密结合的船政衙门统筹下的厂校一体。所以教师皆为“双师型”,既是教师,也是工程师;学生既学习理论,又参加工厂劳动,学生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有充分的保障。不同的专业都配备大量的实践课。这种实践性的特色亦可从上文课程设置的表格中一目了然。学生“半日在堂研习功课,半日赴厂习制船械”,堂课与厂课交替进行,教师现场教学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动手实操,可以很好的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例如绘图学堂,学习测绘船图或机 ت器图,每天花几个小时对一部150马力船用蒸汽机各零件进行仔细观察并测绘,绘制蒸汽机所有部件加工图,详细说明各种蒸汽机设计图,学习船图的学生到生产现场,参加船体设计制图、船台放样、船壳加工、装配等方面实习,逐步达到能独立测绘各种船图。这种独具特色的“厂校一体、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四、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
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规定了学生入学后应遵守的各方面情况,并要严格执行。学堂章程中就规定:“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其学有进境考列一等者赏洋银十元,二等者无赏无罚,三等者记惰一次;两次连考三等者戒责,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其三次连考一等者,于照章奖赏外,另赏衣料以示鼓舞。”[5]还规定学生今后学业有成,准予晋升水师指挥官、能学成工程师、船(舰)长者,即任命为工程师或船长,并按外国工程师、船长薪金标准发给工资(后来实际未施行),特加优擢,以奖异能,将学堂季考与奖罚及今后晋升使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随后新生入学堂须先经考核。择其文理明通、资质纯厚者,以待叙补。1885年(光绪十年),更明确规定新生人学经二个月试读,考试合格后才转为正式生。这项根据学生成绩所进行的赏罚措施,不仅严明了学堂的教学管理纪律,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期间还要ผ通过形式多样、过程严格、考核细致、频率较多的考试, 船政各学堂平时考试结果都张榜公布成绩名次,连毕业学生名单也按毕业成绩次序排列,以保学生能真正的学到知识和技能。比如,练船学堂学生在航行训练中,由外国海军教官随时进行考核,逐日稽核日记(类似批改作业),观察学生驾驶水平和与风涛搏斗的胆略及指挥水手能力。航行训练结束,由教官做出全面比较与评价,作为学生舰课训练毕业的依据。主管船政的大臣经常到学堂巡查、监督、指导。例如对驾驶专业的学生,就要求“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眷注日记,量习日度、星度,按图体认,期于精熟。归时则各童自行轮班驾驶,教习将其日记仔细勘对。”[6]在这种严格的管理下,学堂的淘汰率很高,1866 年艺局开办时各专业有学生 300 多人,至1874 年只剩 193 人,淘汰了近一半。这种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了学生的成材率。
五、国际化的培养方式
福建马尾船政学堂自1866年一路开办至1907年为止,虽然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和对外依赖性,办学时间短暂,却早已意识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人才的重要性,走出了科举制的樊篱,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经济等方面的人才,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科学的课程设置、独具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国际化的培养方式,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学生为本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今人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