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扬长补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

时间:2024-12-26 03:17: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就过了。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毕业季了。毕业论文是阻碍我们毕业的途径之一,为了能顺利毕业,就好好来准备论文吧。以下是由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探讨扬长补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范文大全。

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在向规模化发展, 培养质量也因此成为其生死枚关的问题。学位论文的质量, 由于其在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地位和自身的特殊性, 更具有基本性和关键性。纠正选题偏失、选择合适论题, 主要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解决论文起始点的问题 而本文主要从指导者的角度讨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指导问题。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中的几个问题

尽管在制度文本中已经有清楚的解释, 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也有雄辩的证明, 许多人对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同层次不同规格依然持有偏见。这影响了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指导, 也造成了指导过程中的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

论文指导过程总体趋向简约化和薄弱化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十年以来,的确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 随着试点单位增多、办学规模扩大,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也出现了降低质量的问题,学位论文的指导过程, 从总体上出现了简约化和薄弱化的趋向, 而且这种趋向目前依然呈愈演愈烈的势头。从开题报告到中期检查到双盲评审到论文答辩的全过程, 虽然在形式上依然按部就ฒ班秩序井然,但事实上, 许多导师还是把这个过程简约化薄弱化了。有些院校的有些专业方向, 竟然出现了半天时间顺利通过十几个论文开题报告, 一个导师同时指导十几个教育硕士、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只有一两次导师面批, 学位论文初稿上见不到导师只字评语等问题。实践考察发现, 个别教育硕士的论文的开题报告只有数百字, 文献检索都没有, 还有的开题报告会专家指导组里只有一位副教授和几个硕士研究生。

偏向导师的专业特长, 偏离学生的职业实践有些从非教育学科遴选的指导教师, 在论文指导中常常出现不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规定性, 强化导师自己专业的偏差。有些学位论文写成了教育学原理或学科教学论专业的论文, 有的甚至写成了非教育专业的论文。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强化学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实际上则是在维护高校既有的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霸权, 指导教师因此可以从容地扬长避短, 教育硕士们却不得不 扬短避长 了, 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却不能同时获得以己之长比人之短的机会, 还不得不因此接受他人对自己基础差、层次低等等的贬低之辞, 所以从实质上说,这种情况是疏远了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背离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宗旨。

敷衍学生的实践经验, 弱化理论性和学术性与上述 扬短避长 的论文指导问题不同, 实践中还存在一个 扬长避短 的问题, 这里所谓扬短避长, 是指单纯强化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却有意无意地弱化了其理论性和学术性, 使许多学位论文写成了肤浅或者空泛的经验报告。这个问题看上去是收敛了高校既有的研究生论文指导霸权, 实际上却是以放任的态度来对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指导教师们依然是从容的, 他们不需要认真地考虑自己作为指导者的长短, 也不必要求教育硕士们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 只需要放任他们信马由疆地张扬其所谓优势长处。结果教育硕士们的优势未必能获得有意义的张扬, 短处也得不到有意义的弥补, 因此很难保证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应有的硕士层次。

忽视学生基础素质的复杂性, 不能因材施教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从教育硕士的具体实际出发, 不能在指导过程中因材施教。这个问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 不能针对教育硕士的学术背景和职业实践差异, 在具体的论文指导中因材施教其二, 不能针对教育硕士的学术基础水平和学习态度差异因材施教。这个问题正在造成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中的许多遗憾, 譬如, 有些基础好、价值取向端正、职业实践环境也优良的教育硕士, 完全有条件写出优秀论文, 却得不到高水平指导。有些虽然基础比较单薄但价值取向端正的教育硕士, 如果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的话, 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却不得不追随大流, 留下遗憾。

另外, 还有些主要是为拿学位而不是求学问而来的教育硕士, 他们中的个别人选择拼凑、下载甚至请人捉刀代笔等办法 撰写学位论文, 对此, 个别导师视而不见, 其实是放弃了维护教育正义的责任。

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中的问题归因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既有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 也有教育内部的原因, 在此, 我们主要从指导者的角度作肤浅的归因讨论。

导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认识偏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个新事物, 它的学位论文指导有不同于教育学硕士的新的规定性。导师对此主要存在两方面的认识偏差其一, 认识不清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的根本区别, 这就是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的实践性品格也认识不清教育硕士的实践性品格与本科师范教育的根本区别, 这就是它必须达到硕士研究生层次。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在于, 导师只重视自己有培养硕士和培养师范生的双重优势, 但忽视了自己从未培养过硕士层次而且具有教师职业实践品格的人才, 也没有指导过与此相应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其二, 认识不清这里的责任关系。导师遭遇到培养新规格人才的新问题, 不能要求新规格人才的培养过程适应高等院校的惯例, 只能要求高等院校通过自身变革来适应培养新规格人才的需要。我在《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智慧》一文中, 讨论了高等院校适应培养教育硕士的需要改革教学的问题, 主张必须消解高校原有的教学霸权 , 依据的就是这个道理。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在于, 导师重视了教育硕士理论层次低, 却忽视了他们实践素质高, 也忽视了自己在适应性学术基础以及基础教育实践阅历方面的欠缺, 因此对论文指导的困难估计不足。

教育硕士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造成指导困难指导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复杂的, 这不只是因为教育硕士的职业性实践性规格复杂, 还在于教育硕士的学科基础复杂、水平差距复杂、工学矛盾以及攻读教育硕士的价值选择复杂, 这是论文指导不能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因。同修一个专业方向的教育硕士, 其学科基础和实践阅历基础有可能全然不同, 譬如教育管理专业方向的教育硕士, 其学科基础就几乎涵盖了师范院校的全部学科, 可以想像, 同时指导理学士、文学士、法学士、教育学士, 让他们完成相同质量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谈何容易譬如同届同班的教育硕士, 既有从教十多年的 资深

教师, 也有还没教完一轮的 新手 教师, 其理论水平、实践阅历甚至有像教师与学生相比较的差距, 指导他们的学位论文, 能不困难譬如有的教育硕士拥有宽松的工作环境支持他们学习, 有的却承担着沉重的工作负担和经济负担, 有的教育硕士怀着端正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求学态度, 也有个别人就是想方设法混个学位证书,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 如才能各因其材充分指导如果一位导师同时负责指导三五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那么他针对不同的论文选题所应该浏览的文献、应该了解的基础教育实践、应该针对性采用的各不相同的指导策略, 就是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难题, 而教育硕士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 不能不使这样的难题更难。

指导教师的学术基础多样化造成指导失误教育硕士的指导教师队伍拥有多样化的学术基础, 这是由于 教育 一直以来就没有真正的专业地位。许多院校误以为凡是硕士生导师都有指导教育硕士的资格, 换句话说就是, 指导教育硕士可以只考虑其硕士层次不必考虑其教育专业是否合适, 这样造成指导中的失误也就在所难免其一, 教育学专业非教育管理方向的导师, 他们有指导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经验, 就认为指导在职攻读的教育硕士,就像教全日制本科生的教师承担函授本科生的面授课一样轻松。其实他们在指导过程中未必能把握好专业学位论文的职业性实践性要求, 也未必能把握好教育管理专业方向的学术要求, 有些论文在职业实践性方面就像经验谈, 在理论学术性方面疏离管理学, 就与导师的学术基础欠缺密切相关。其二,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方向的学科专业, 如文学、数学、物理学等的导师, 他们有指导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经验, 对指导教育硕士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他们中有人甚至误认为学科教学论的专业规定性就是学科, 弄不清教育硕士的专业归属是教育, 它的基础理论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这些导师指导的论文在职业实践性方面同样超越不了经验, 在理论学术性方面则很容易偏离教育专业。其三, 从基础教育一线聘任的教育硕士导师, 他们通常只能附庸于高校, 承担辅助性的指导任务, 他们虽然有职业实践方面的突出优势, 但却无力左右高校的偏见, 在教育硕士培养中, 他们多数还没有真正承担起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

导师的责任意识欠缺也影响了论文指导质量随着教育硕士培养规模逐渐扩大, 在录取标准、办学体制、课程与教学、学位论文指导等方面都出现了数量与质量冲突的问题, 这些问题拷问着导师的责任心其一, 有些导师并没有真正弄清楚教育硕士是一种新规格而不是低层次的研究生, 也没有觉悟到这项工作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他们从思想上就不够重视, 对论文的质量期望值不高, 没能付出像指导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样的精力和心血, 个别导师甚至敷衍塞责误人子弟。其二, 有些导师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指导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方面还有欠缺, 也就不能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来弥补欠缺。实际上指导教育管理专业方向的教育硕士, 导师应有较高的教育管理学理论修养指导学科教学论方向的教育硕士, 导师应有较高的教育学理论修养, 这虽然不是什么过高的要求, 但许多导师却并不具备。这不是水平问题, 而是责任心问题, 这 ッ个问题不解决, 指导高水平的专业学位论文岂不匪夷所思其三, 有些导师没摆正自己与教ต育硕士之间的角色关系, 总是习惯以居高临下的权威定势对待他们, 习惯于把责任归给教育硕士, 说的最多的就是他们基础差、工作负担重, 很少有自责的觉悟。有责任心的导师必须向学生负责, 在学位论文指导和质量评价过程中, 导师的角色不是局外评论家而是局内责任人。

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的几点建议

学位论文指导的价值, 不只是完成一篇合格的论文, 而是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更重要的价值是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究竟生成了什么意义它们在教育硕士回到职业实践环境后还能可持续地发展吗这是我们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必须思考和追寻的。在此仅就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的策略与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以培养教育实践研究素质为论文指导目标素质教育, 其实就是以培养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而素质是人的素朴的内在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基本品质。就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指导而言, 如果我们不局限于从选题到写作过程到成文的具体存在的形式目标, 而是把指导目标确立在指导研究生学会选题、学会查阅梳理述评相关文献、学会采择并思考实践素材、学会撰写并修改学术论文, 生成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学术敏感、产生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兴趣, 这基本上就是以素质为目标的学位论文指导了。从导师的角度来说, 指导论文的过程都必然生成教育硕士们一定程度的教育实践研究素质, 关键是这里的 一定程度 有差别。这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一, 有意识和下意识不同。导师明确地把培养教育实践研究素质作为目标追求, 还是任凭其随意发展, 是有目的的教育还是教育中的自然养成, 必然会有差别当然教育中的自然养成, 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方法, 或者就是自然主义的教育, 这与本文说的自然养成不同。其二, 在有意识的情况下, 不同的指导态度与方法, 可能养成的教育实践研究素质的高低程度也会有不同, 甚至迥然不同, 有些质量粗滥的学位论文就证实了这种不同。

其三, 即使有相同的指导态度与方法, 还有个教育实践研究素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教育硕士获得学位以后在教育实践中是否自觉研究, 水平是否持续提升, 这是论文指导目标是否实现的根本所在。

以 扬长补短为基本的论文指导理念前述扬短避长和所谓扬长避短的办法, 会异化我们培养教育硕士的根本宗旨, 是论文指导中的误区。合适的办法是扬长不避短或者扬长补短, 也就是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张扬教育硕士们的长处, 同时要悉心关照并弥补其不足, 这应当作为教育硕士论文指导的基本理念。对此可以有三点解释其一,社会使用人才讲究人尽其才, 所以要扬其长而避其短教育培养人才讲究长善救失, 所以不仅要扬其长还要弥补其短, 这是用人和培养人在观念策略上的根本区别。指导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 要张扬他们在职业实践性方面的长处, 同时弥补他们在理论学术性方面的不足。其二, 扬长的关键在于张扬其长处, 这不同于简单的重视, 教育硕士们在生动的教育实践之中未必能够深刻地洞悉实践, 所以他们需要理论引导, 通过引导才会使他们的优势长处得到张扬。补短的关键在于满足其需要, 这不同于简单的给予, 教育硕士们接受理论会比教育学硕士挑剔得多, 因为他们有鉴别理论真伪的经验, 还有驾驭理论的真实基础, 就此而论, 扬长补短是教育硕士的需要也是对高素质导师的呼唤。其三, 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实际上呼唤着一个能把鲜活的实践融人理论, 也能把冰冷的理论汇入实践, 还能以实践智慧生成实践理论的群体, 以扬长补短的理念指导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有希望培育这样的群体。

有一位教育管理方向的教育硕士, 他没有科班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 但从事教育管理实践。撰写学位论文期间, 他正在某久发达农村地区的教育局挂职, 他的论文题目是欠发达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与适应性对策研究。他最感窘迫的是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腾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也比较担心自己的理论功底。导师选择的指导策略是扬其实践之长, 补其教育学理论之短, 要求他紧紧围绕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特殊性, 撰写以应用见长的学位论文。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之下, 导师有计划地指导他补充学习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他认真研读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新理论指导他借工作之便, 大量收集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物质环境条件、精神文化条件等鲜活的实践资料指导他发现并记录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探讨原因、提出设想、尝试改进并记录结果。他的论文写作过程一直没耽误工作, 妥善解决了工学矛盾, 其间还发表论文多篇并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他的学位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 论文中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资料还被教育学者在学术论文中引用。

采用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论文指导方法在教育范畴中, 灌输一词仿佛寻不到褒义的解释, 其实灌溉农田、浇灌庄稼、输送石油、输送人才等等的灌输行为, 未必不可以借鉴来说明某些教育问题。在学位论文指导中, 有些教育硕士的专业理论基础单薄, 也没有撰写数万字篇幅的学位论文的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这就像干涸的农田需要浇灌一样,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让教育硕士们自主建构他们即使有这种意愿和能力, 时间和精力也是个难题。所以, 采用灌输或直接教授的方法, 严格训练教育硕士们学习筛选确定论题、查找梳理文献、运用科研方法、遵守写作规范等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就是最高效的方法。当然, 灌输不是生吞活剥或死记硬背,对于拥有教育职业实践阅历的教育硕士来说, 灌输要讲究策略, 策略的根本在于引导, 要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学习, 融会贯通地学习, 把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灌输与引导完全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引导而论, 教的关键是因材施教, 要引导教育硕士生充分发掘和利用导师以及高校文化环境中的学术资源学的关键是因教而学, 要根据导师的专长优势适应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共同营造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良性机制。

引导多层次适应性的论文写作形式尽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很宽松, 但学生很少选择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论文形式。是对学术性学位论文的成见约束了他们。导师应鼓励他们尝试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论文写作形式。其一, 有些选题就适合写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而不是理论文章, 有些教育硕士的职业实践经验也让他们写起来得心应手, 为什么不鼓励如果条件允许,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 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 通过比较和辨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实践考察发现, 有的教育硕士不仅完成了学位论文, 还同时写成了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报告, 称得上是一举两得。其二, 这些形式有利于教育硕士把完成学位论文与本职工作统一起来。譬如有的论文解决的就是教育硕士原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就不仅妥善地缓解了工学矛盾, 还获得了减免教学工作量的支持和研究经费的保障。其三, 从论文产生的社会效益来看, 有的论文直接指导解决了实践问题, 有的研究报告被所在教育行政部门采纳, 也有的学位论文公开发表后积极影响了相关教育政策的变革。

有一位教育管理方向的教育硕士, 有专业理论基础也从事教育管理实践, 撰写学位论文期间, 他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 他的论文题目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现状与适应性继续教育对策研究。他在这所学校工作近二十年, 与农村中小学教师朝夕相处, 他说起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就动容, 说起与城市盲目接轨的继续教育现状就来火, 但说起几年来自己的一整套改革的艰难进展和愿景却很兴奋。他说即使不读教育硕士不写学位论文, 也要就这个题目写个长篇研究报告。对这样一位基础好、完成学位论文没有悬念的教育硕士, 该如何指导导师选择的指导策略是扬其理论与实践的双向长处, 顺势利导, 就要求他写一篇高标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但要求这份报告不仅能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而且能提交给市级教育主管部门, 能影响其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倾斜, 所提出的改革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诸多思路和方法能影响主管部门的相关决策。几经修改, 他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完成了内容充实、写作规范、质量上乘的学位论文。其间有多篇论文发表, 文中的许多建议都被写进了该市的教育发展规划, 他也被评为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典型。

运用阶段性习作充实论文写作过程许多高校规定,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以此作为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 这似乎有些迁腐。但研究生初次撰写长篇论文之前, 将其分解开来完成几篇论文习作还是有益的, 尤其对于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教育硕士, 很有必要。其一, 这符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使宏¡观的论文指导能比较具体地落到实处。完整地完成短篇习作论文的成就感, 也有利于其写好学位论文。其二, 这有益于教育硕士根据论文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许多选题过大或期望值过高的学位论文,可以在阶段性论文习作中得到调整启示。也可以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 帮助导师调整其指导整篇论文的思路和方法、侧重点和难点。其三, 这有益于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声誉。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的不同规格尽人皆知, 但同层次问题始终有悬念,这些悬念影响了教育硕士的声誉, 如果教育硕士在其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能像学术性研究生一样公开发表论文, 对于纠正人们对于教育硕士的认识偏差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明。

以上是由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探讨扬长补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范文大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