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例析

时间:2024-12-26 13:41:0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全面实施新课程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很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只偏重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本文就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谈几点笔者的感受,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组建学习小组的必要性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不当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小组成员的搭配是非常关键的,能有效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合作,成绩是基础,各组同学间的成绩差不多,也就是说分组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才能培养组与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同学间才有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否则,组与组之间丧失竞争的意识,达不到分组学习的目的.我班60个同学,组成10个小组,每组6人,我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基础,先把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第十名和倒数第十名;第二名和倒数第二名;第三名和倒数第三名;……这样把60个同学分成10个组,然后再根据同学间的性格特点、爱好与特长、男女生比列等做适当的调整,尽量使每个组的同学成绩分配均匀,兴趣爱好差不多,能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实施的原则

2.1科学设置问题和活动

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选择具有探究价值、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合作的内容进行活动,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学生更无兴趣可言.

2.2渗透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意识

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头痛的就是纪律问题,整个课堂乱作一团,所以讨论就更加变成一种形式,学生还没有听清对方说些什么教师宣布停止讨论,让学生回答讨论的结果.为了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会“三会”,即:一是学会倾听;二是学会质疑;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对于发言的成员来说,得到尊重也就愿意把自己的观点向大家表露,尽管有时是不完善甚至错误的想法,也可以给其他的同学带来启发,讨论的激情会更加高涨.课堂纪律自然也不难维持.

3教学案例:牛顿第一定律

3.1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通过实验加探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3.2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活动设置

活动一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人类对力和运动的认识发展历程,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思考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块内容中有些知识点学生是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但学生都看得懂,即使有部分学生看不懂,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所以就由学生来完成,同学们相互补充,我最多只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自主找出四位科学家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持该观点的依据:推车,关门等太多的生活经验.

教师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间隙式提问:你支持该观点吗?初中课本是如何推翻这观点?

(2)阅读第68页“理想实验的魅力”.伽利略支持该观点吗?

伽利略的观点:水平面上球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有摩擦力的作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引导学习小组讨论:伽利略用什么方法证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呢?

为了帮助学生释疑,教师先做单摆实验,再设疑:轨道上小球能“冲”到哪里,它能回到原来高度吗?如果光滑,结果怎样?

学生在思维的驱动下,有了实验探究的心理需要,接着分如下几步完成实验:

步骤1:轨道里放面面纸,升不到原来的那个水平高度,差较多,这是因为摩擦较大.

步骤2:面纸拿掉,可以看出,它就较接近那个水平高度.――摩擦越小,就越接近.这是实验事实.――科学推理:依据这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然后沿着摩擦力越来越小的发展趋势,去科学推理――假如摩擦非常非常的小、以至于没有摩擦,那小球将非常非常接近――以至于达到原来水平高度.这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情景,即小球沿着光滑的斜面总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倾角越小,小球为达到原来的高度所通过的路程就越长;倾角越小,通过的路程就越长.

步骤3:我们再去科学推理,假如它最终成为水平面,那小球所通过的路程也就无限长,只能沿着水平面继续运动下去.

在实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总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本思路:

提出问题――可靠实验(渐进实验启发思考)――合理推理(由已知事实进行逻辑推理、理想问题)――得出结论(假说式结论)――符合事实

学生经历了这样类似于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势必有自己的想法,此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理想实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合作学习进一步展开,最终在学生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实验,但它不等同于科学实验.真实的实유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设计合理的实验,研究理想的物理过程,从而形成概念,提取规律,是一种思维活动,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理想实验是以真实的科学实践为基础,以正确的逻辑法则为依据的,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了更深入的抽象分析.它是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同时理想实验可以让人们摆脱现实的技术限制,发挥人类伟大的想象力,更加深入的探索自然.

(3)伽利略的发现,让研究找到了方向,接下来有了笛卡儿和牛顿的观点.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ฆ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即不会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自主 阅读第69页“牛顿物理ฑ学的基石――惯性定律”.总结牛顿的观点: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活动二合作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概念”

讨论1:牛顿第一定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讨论2: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

讨论3:牛顿第一定律有没有实际意义?

讨论4: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或者某一方向受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如何?

讨论5:为什么说是惯性定律?什么是惯性?惯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省级课题《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项目编号JG1316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