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质疑,催生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摘 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究、质疑的过程。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也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质疑插图、质疑句子。通过有效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质疑;语文课堂;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13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质疑是学生创造性、自主性的体现。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如何让他们掌握质疑方法,丰富质疑角度,是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
一、质疑课题,激活学生的感知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质疑。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往往不知从哪着手分析,教师要适时指导、点拨。题目是文章的精华,能够给学生提供诸多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文章题目入手,让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从而引入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与感知。
在学习《大禹治水》时,教师让学生齐读课题,接着提问:“读了文章的题目,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紧锁眉头,认真思考,接着纷纷述说。有的学生说:“大禹是一个人名吗?那治水呢?也是一个人的名字吗?”还有的学生说:“大禹应该是一个人名。他为什么要治水?难道古时候水很多吗?”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很简单,但可以看出,这些问题都是他们经过思考后提出的。通过对课题内容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感知文本的积极性,使阅读效率得到了提升。
。题目往往能够给整篇文章带来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对突出文章中心起着关键性作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质疑题目,♛对于引领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二、质疑插图,锻炼学生的洞察力
插图是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借助插图,学生能够迅速感知文本内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插图这种视觉艺术较感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对插图内容展开质疑。学生成长经历不同,对插图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进行质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质疑。
在学习《谁的本领大》时,教师由文本中的插图导入:“从插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插图,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认真观看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学生说:“第一幅图中,我看到了太阳公公笑呵呵的,散发出热热的光,一个孩子被热得满头大汗,将衣服脱了下来,用敬佩的眼神看着太阳。可是,我想知道风是如何让这个人脱下衣服的?到底是谁的本领大呢?难道是太阳公公本领更大?”还有的学生说:“第二幅图中,我看到风一吹,帆船走得更快了。这样看来,好像是风的本领更大。真困惑,太阳和风到底谁的本领大呢?”在这样的质疑中,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被点燃。插图概括出了文本内容,学生在观看完插图后产生了疑问,带着这种疑问去阅读文本、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洞察力,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作为教材的“第二语言”,插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观察插图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巧妙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培养ร学生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三、质疑句子,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文章是由句子构成的。要想完整地把握文本内涵,学生必须准确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尤其是中心句。全文的核心就是中心句,整篇文章就是围绕中心句展_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中心句进行质疑。而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是过渡段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过渡段展开质疑。这样不仅能够梳理文本的知识点,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习《蒲公英》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蒲公英图片,导入新课。在研读赏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个句子给你带来了困扰?说一说。”有的学生说:“太阳公公为什么不让小ข降落伞落在金光闪闪的地方?沙漠也有植物生长呀?”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假如我是蒲公英,一定会落在银花朵朵的地方,可是太阳公公为什么也不让我落到那里?”学生在质疑中阅读文本。通过对句子的解析、质疑,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的制造机会,让学生围绕中心句、过渡句以及重要语句主动质疑。只有通过质疑,学生才能精准地理解句子含义,才能发展创造力。
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教师指导。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课题、插图、句子入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ห。这对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洞察力和思维力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