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地方与民族文献数据库的设想
一、建库的目的和意义
“地方与民族文献数据库”(以下简称民族库)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地方与民族文献资源信息的收集、标引著录、录入、输出,便于科学管理和利用,达到新、准、快的自动化检索系统。
二、建库的条件分析
3.建库面临的是经费问题。要解决经费问题首先要落实“全国民族高校图工委”♥的归宿,取得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的认可,使图工委变成“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权威性的地方民族信息管理机构负责全国地方与民族文献资源的协调,从而使国家地方与民族文献资源体系的建立具有组织保证。这样有利于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民族(所)馆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有利于经费的划拨、筹集,也便于接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赞助。
三、建库的步骤和方法
我国少数民族省区幅员辽阔、交通、通讯不便,各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所)馆基础不同,发展水平不一,所以建库必须分阶段进行,分层次建立多等级数据库保障体系,走联合建库的道路,具体为:
第一阶段:各馆根据所藏,在规定时间内编辑《地方与民族文献书目》,进而建立本馆的地方与民族文献书目数据库,然后拷一份交民族库汇总,删掉重复,保证完整,建立全国地方与民族文献书目数据库。
第二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工作,各馆根据总库反馈信息,组织力量投入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各馆在完成全文数据库的工作后,将数据交总库汇总,完成全国地方与民族文献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之后各馆每年按时将所藏该种文献软盘传送总库即可。
建立书目数据库是为建立全文数据库作准备,建立全文数据库才是最终目的。据调查,中国文献收藏总量不足,资源贫乏,中国的数据库普遍存在“二次信息量多,一次信息量少的弊病。从国际¿联机检索终端获得的文献线索50%在国内文献信息机构找不到原始文献。所以应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加强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增强数据库完整性、可靠性,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四、数据库的规模及要求
民族库的文献信息资源来自全国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民族(所)馆,专门贮存地方与民族文献,因而覆盖全国,成为全国规模的地方与民族文献的信息中心。为保证数据库的科学化,存贮的文献信息必须是公开发表的,必须具有史料价值和学术性,包括:
1. 地方性、民族性文献。即关于地方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文学艺术等知识信息(革命导师、历史人物关于民族的论述;各级民族学研究团体的活动报道,大会综述;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及培训方面的文章ร;有关民族方面的国家政策、法令,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策、法令等)。
2.各种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文献。
3.少数民族作者创作的一切文献。
在形式方面: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均可作贮存范围。各馆著录文献信息都必须采用国家标准,使数据库标准化、规模化,存贮数据统一、完整。
五、数据库的功能及效益☿
民族库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民族教育工作者、民族学研究者、各级党和政府的决策机关,所以数据库必须具有便利性。同时为了更好地进入国家网乃至国际网,数据库必须具有输入。输出、修改删除、插入、查询检索、参照系统、容量大等等功能,从而全面、简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数据库建立后,应不断充实完善,一方面联网,一方面生产电子产品——光盘,真正实现地方与民族文献资源共享,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民族库的建立,将为民族学研究、地方史志研究,为科技扶贫、星火计划起到积极的作用。
ณ参考文献:
1.周静华.关于建立中文图书馆学情报学篇名文献数据库的设想.图书馆学、信息学、资料工作,G9.1996(5)
2.吴慰慈等编.蓬勃发展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3.于宝林等主编.中国民族研究年鉴.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
4.翁杰明等主编.中国发展状况与趋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
〔出处〕 《贵图学刊》,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