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极性评价转化历史学困生的探讨
运用积极性评价转化历史学困生的探讨
一、背景
湖南省澧县道河乡中学地处县城外三十五里的雁门山下,该乡有六个小院和一些山丘,经济落后,生源很少,初中阶段历史成绩尖子少、尾巴大。发展到九年级,学困生的比例超过了30%,转化学困生成了九年级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
《历史课程标准》建议,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积极性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学研究 结果也表明,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肯定后可发挥到80%~90%。因此,坚持准确合理、富有积极性的评价能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进而充分发掘学困生的内在潜能,有效转化历史学困生。
二、运用
1.课堂教学中运用积极性评价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与学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双边活动。可学困生长期受到忽略,他们习惯了“旁观者”的角色。积极性评价可以创造融洽友好的教学氛围,使学困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首先科学地处理教材,照顾学困生的需要。在课堂每一阶段(新课伊始自学阶段、展示阶段、反馈阶段)的练习中,都设计很简单的题目,有意找学困生回答,对他们的进步和勇敢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有听得懂的部分,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回答得不够完整或错误时,也先寻找他们思维中的合理部分予以肯定,再适当提醒或耐心引导。
唤醒声、赞誉声、鼓励声在学困生耳畔响起,令学困生感到无比温暖和欣慰,领悟到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和信任,从而使学困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在鼓励、唤醒自信心、鼓舞的环境中不断进步。
2.学生作业中运用积极性评价
学困生只需选做部分较简单的作业,降低要求。如果他按时完成了作业,即使错误比较多,也多角度地寻找值得肯定的一面进行评价。并且允许他们的作业中留有空白,但限定时间(一天或两天)补充完整。这样做是留给他们一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的时间,避免为完成任务而乱抄一通。作业批改以“面批”和“评语式批改”结合,以鼓励为主,真诚地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引导学生体会反思。有时采用“延缓式批改”,即对他们作业中的错误,只做记号,不做批改发问,由学生订正后再给出平均等级。这种“推迟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作业本上的不及格、问号与红叉的数量,使学困生在订正过程中重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巩固基础知识,并且突出了学困生的纵向发展特点,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了学习热情。
3.考试测验中运用积极性评价
九年级的单元测试都设置成100分,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分数的直观感觉上有明显提高,并受到鼓励;其中有80分是基础分,题目很容易,都是学生在平时练习、小测验中做过的,能够让他 ϡ们获得“只要努力了,历史也能及格,甚至达到优秀”的成就感。这时笔者趁热打铁,鼓励他们:中考考试题中也有80分左右的基础题,相信老师,更要相信你们自己,保持现有的学习状态,中考时你们还可以取得比这更好的成绩!对于ฟ第一次测验不理想的同学,把题目改改重测,给他们第二次机会,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4.联合家长运用积极性评价
孩子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因此,笔者把学生平时上课状态、作业情况、小测验成绩、单元测试成绩等定期(每月一次)向家长汇报,对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改正方法,使家长对学生在校历史学习情况详细了解,及时看到
孩子的进步和潜力,积极评价孩子的不断进步。
三、效果
1.学困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积极性评价是促进学困生提高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催化剂,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
2.历史成绩进步显著
笔者九年级所教的历史学困生比例大大降低,带动班级历史平均分明显提高。
3.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积极性评价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犹ฆ如催化剂,促使学困生在“兴趣—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中发生根本性转化,让学生产生“我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内在归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总之,转化历史学困生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消除心理障碍,培养良好心理素 ﭢ质的过程。积极性评价抓住了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不失为一个健康而高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