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

时间:2025-01-14 07:10: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列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和资源利用不均衡的条件下提出的,以京津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将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极大的提升空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推动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化产业配置,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产业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一、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现状

2014年,京津冀区域三次产业的结构构成比例是5.7∶41.1∶53.2,2015年为5.5∶38.4∶56.1ง,总体呈现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模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2014年均略有减少,第三产业增加2.9个百分点。三地第三产业比重相比较,北京79.8%,天津52.2%,河北40.2%,以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而工业所占比重的下降趋势与京津冀着力改善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河北传统产业布局与北京和天津有较大差异,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40.2%与京津有较大差距,难以起到主导作用。京、津、冀三地以区域协同为着眼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优势资源互补、产业错位布局、生态环境优化的绿色发展格局。2ฃ015年,京津冀区域在整治环境污染方面全面加大力度,改善环境问题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之一,致力于最小化工业生产给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强化了对耗能高、污染排放量高企业的严查力度,全年关停退出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共计326家,建立起环境污染的保护和防护机制。

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014年,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工业贡献率高达62.7%,利润总额达到29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2015年上半年,软件、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较同期增长10%,金融行业产值较同期增加2035.6亿元;科技服务行业较同期增长12.5%;三大行业在促进北京经济增长方面起到较大作用,贡献率高达70%。2014年,天津八大优势产业总产值达2.50万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89%。2015年前5个月,天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增加9.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五名。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其中节能环保行业增长26%,新能源同比增加12%,航空航天行业增长45%,新能源行业增长12%。2015年前三季度,河北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加1245.4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15.2%,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新能源和高端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增速高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的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总额达到371.5亿元,同比增长23.3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利润总额高33.1%。

京、津两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有所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均是由新兴产业产值的增长所带来的,而河北地区仍以原始高耗能、高污染排放的工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产值增加所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较大空间。

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及趋势

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规模稳步扩展,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格局也已初步形成。但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市场竞争环境、产业链协调发展及融资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区间差异较小,地区间有重复的新兴产业,需要根据各地优势对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期间,北京将努力转换制造业发展领域、空间与动能,聚焦创新前沿、关键核心、集成服务、设计创意以及名优民生等高精尖产品,实现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转型。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北京加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在控制并强制关闭一些工业污染型企业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天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深化实施互联网跨界融合、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及新药创制等科技专项和示范工程;鼓励制造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天津重点产业领域,引进、聚集和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创新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天津努力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在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海外研发机构等平台,创新互联网+科技服务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河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占全省经济比重较小,总体发展水平仍有一定提升空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河北发展起来一批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等,其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省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出现诸多新能源产业聚集地和产业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从研发生产到系统集成再到信息覆盖一条龙式的卫星导航产业链。

二、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东京产业城市区域融合模式

日本东京是依靠区域内城市主导产业空间布局定位,形成产业城市区域融合的发展模式。东京模式以都市圈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多个核心的环状发展模式。城市间错位发展各地主导产业,核心城市重点发展信息、金融和创意等服务产业,周边城市承接核心城市原来的教育、商业、工业等行业,以及政府的职能作用。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弥补核心城市产业过于混杂,人口密度较大的缺点,使核心城市有精力发展适合的新兴产业。同时,将核心城市的某些产业迁移至周边城市,有效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从而实现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双赢。东京都市圈将区域规划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首要任务,政府重视区域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制定整个都市圈和各个城市的规划,确保都市圈和区域产业发展在规划范围内高效、优质、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出台各种政策确保规划能够严格按照计划实施。都市圈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给予新兴产业大量的政策优惠、财政补贴、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努力推进政产学研相结合,一方面,促进高校学生将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实践经 ツ验总结成理论知识,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另一方面,将科技的进步高效融入产业,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经济利益。

纽约跨区域协调模式

美国纽约都市圈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建立了跨区域的协调机构,并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促进区域内各城市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由于美国政府实行的是地区分治,各地政府管辖所属领域地区的发展,为建立协同发展的跨地区都市圈,防止各地区只关注本地区新兴产业发展、避免地区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成立具有半官方性质的跨地区协调机构尤为重要,并且赋予该协调机构灵活处理跨区域间事宜的权利。跨区域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整个都市圈和各区域长期发展规划,编制会计预算、提供咨询服务、协调解决区域间的矛盾及一些其他问题。纽约都市圈着力推进各核心城市发展彼此不可替代、错位主导产业和独特功能,维持都市圈各城市可持续、协同发展。在功能定位方面,纽约是国际金融中心,重点发展提供基本生产性的服务行业,为该区域以致全球的经济金融产业提供专门服✄务;华盛顿是美国首都,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都在此选址;波士顿重点发展高科技行业并且拥有众多教育资源;费城是连接各个区域的枢纽城市,濒临沿海,交通、航空航天行业发达,并且拥有发达的国防。由于各区域之间明确分工,功能定位清晰,这几个核心城市都依据本地区的主导产业,着力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有效避免了地区之间恶性竞争,增加整体内耗,减少产值的现象。同时,地区间的产业不同,加速区域间的有效沟通,便于整体协同发展,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长三角协同发展模式

长三角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历经了长时间的探索,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长三角区域依据各节点城市的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区位特征,立足全局谋划,确定各节点的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地避免了地区间由于产业雷同产生不良竞争现象。同时,各地区拥有不同的主导新兴产业,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产业流通,从而建立起合作有序的整体协同模式。区域间优势互补的新兴产业合作机制逐步完善,新兴产业集聚区迅速壮大,新兴产业通过跨区域的协调发展__使长三角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效能达到最大化。

长三角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给予长三角税收优惠政策、面向高技术,新兴产业的人才引进策略等政策,为该地区创业援引投资资金,支持大众创业,发展中小型新兴企业,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长足发展的竞争力。

三、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优化

优化顶层设计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京、津、冀三地确定了面向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城市发展定位,要充分整合各地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错位发展,明确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空间布局。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仍然存在低端重复建设等问题。为了在制度层面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发展,避免走传统制造业的老路,应随着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的变化,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关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各层面的举措存在政策间有效衔接不足的问题,京津冀区域需要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机遇的同时,有效协调国家和地方以及京津冀之间不同产业政策的导向和实施。

政府政策积极引导

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有效增强新兴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保障其发展壮大,建立专项社会资金投资机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创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减少税额、减免税额和财政补贴等方式,减少新兴产业税务负担。积极引导民众向新兴产业投资,鼓励民众自主创新创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保障市场有序进行的前提下,有节制地干预、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引导从事新兴产业的企业,通过跨区域的合并、并购,利用规模经济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聚格局,建立起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现代服务业区域优化

优化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在天津和河北大力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坚持并行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升级,加大力度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京、津、冀三地现代新兴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产值比重的均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形成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构造区域协调的新兴服务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拓展生活服务消费领域,培育休闲旅游、文化消费及体育健身等消费业态。

强化新兴产业发展动力

紧抓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有效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渗透,鼓励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等创新,发展分享经济。做好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的协调配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制造方式和服务模式变革,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推动信息服务、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业态发展,培育产业智能化发展优势。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