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伦理道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1)
[关键词] 会计伦理;会计道德基本原则;会计道德基本规范
一、时代呼唤会计伦理道德
中国全面展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正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经济以及会计的一系列传统特征。在这巨大沉重的社会变迁中,物质财富充裕令人欢欣鼓舞,然而精神道德状况格外令人关注忧虑。较之过去,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大大复杂化,不少人在物欲横流的惊涛骇浪里找不到精神支柱,失去了稳定感及自我平衡,或在金钱的涡流中升浮沉伦,或在贫困的泥塘里抱怨嫉恨,甚至丢失了精神家园和思想武器,灵魂在茫茫的荒郊野外流浪,生命之舟失去了方向,社会风气备受污染,在我国一度消失的丑恶现象如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以权谋私,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监守自盗,制假贩假,走私贩毒,偷漏税款,贪污盗窃等重新抬头,侵蚀人们的思想与身心。
近些年来,在会计领域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书记收入、主任成本、厂长利润、经理效益”比比皆是,防不胜防,企业绩效整体低下,会计管理疲软无力。究其产生原因,法律不全,执法不严,无法约束人们的各种不良行为;根本原因则是人们的道德标准下滑,真假、善恶、美丑、忍狂、好坏、是非、忠奸等界限模糊,无法约束人们的不良心灵,进而导致不道德行为及会计不道德行为。我们看到,违法行为一定是不道德的,然而生活中很多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法,如当弱者需要救助时无动于衷,在工作岗位上出勤不出力,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等。因此,法律只针对表面的违法行为,而法律管不到的不良行为和肮脏心灵唯有依靠道德从根本上加以自律和监管。只有做到标本兼治,社会风气方能从根本上好转。
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加强伦理教育”。因为市场经济首先体现为竞争经济,竞争的规则是公开、公平、公正,用以规范竞争者的行为活动;市场经济还体现为法制经济,通过对各种市场行为的立法、执法,规范正当的市场秩序,采用法律约束控制竞争者的行为;市场经济还体现为伦理经济,讲究仁义礼智信,依靠义务、良心、荣誉、节操、人格来建立相互交往的友好关系,以确保社会成员的行为合法合情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由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发展,在会计活动中会计伦理道德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否则市场经济的运行就极不规范,竞争不公平,迷失方向,可能演变成官商权力经济,虚假欺骗经济,贿赂垄断经济。而近年来,在西欧、美国、加拿大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出现新动向,即重视和加强应用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把伦理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如会计学,美国欧文出版公司出版的《财务会计》(FinancialAccounting,1989年第4版)和最近出版的《基本会计原理》都把伦理问题摆到非常突出的地位,都在序言中强调指出:伦理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国外最新的研究表明,会计道德对经济及管理的作用胜于会计法律。
所以,现代会计推崇伦理道德,这是现代人本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必然发展与要求。在我国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在跨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现代会计伦理道德规范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相当迫切,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有效进行现代会计伦理道德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现代会计伦理道德规范体系。该体系是由会计道德基本原则、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道德范畴等三个方面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会计道德基本原则是会计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起统驭作用,居于支配地位;会计道德规范是会计道德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补充和表述;会计道德范畴是会计道德✪规范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既受会计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又是会计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必要补充及其所包含道德内容的概括与总结。如果把会计道德规范体系比作一个网络,那么会计道德基本原则就是网络上的纲,会计道德规范就是网络上的经纬线,会计道德范畴就是网络上的纽结。它们三者不可分割,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限于篇幅,再加之,道德总是体现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的道德,所以下文主要探讨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基本规范。
二、会计道德基本原则
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和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在伦理学规范体系中,道德基本原则总是处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规范体系的总纲和精髓。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与一切利己主义相对立的集体主义原则,它从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这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要求出发,科学地回答了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原则划清了界限。这一原则贯穿于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始终。社会主义会计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充分体现集体主义这一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精神,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要体现会计工作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使之成为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和进行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要使共性与个性有机统一起来。因此,我们认为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基本原则为:为人民理财原则和廉洁奉公原则。他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对会计人员的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衡量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也是他们在职业生活申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们作为统一体,贯穿于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发展过程的始终。可以说,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会计道德规范、会计道德范畴的统帅,它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会计道德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从根本上指导着会计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同行之间、个人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人民理财和廉洁奉公原则”的主要内容为:
(一)为人民理财的含义
“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人民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为人民理财就是为劳动群众服务,为大多数人服务。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中,由于社会财富被剥削阶级所分割,广大劳动群众尽管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却不是拥有者。因此,会计工作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均不可能为全体人民服务,而只能为剥削阶级集团服务,在那时,为人民理财不可能成为他们的道德原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劳动群众成为社会主义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从而彻底消灭了社会财富创造者不拥有社会财富的不合理现象,这就为为人民理财的原则提供了现实的物质条件。为人民理财原则的确定,正是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在会计道德观念上的集中反映。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有:
1.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要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决不做明知对人民有害的事情。因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整体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就是要把满足整体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凡是有悖于整体利益的事情,不仅自己不能做,也要反对他人去做。
2.为人民理财,就是要求处理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人民利益有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别。在会计工作中,不能单纯满足人民的眼前利益而不顾人民的长远利益,也不能因为强调人民的长远利益而忽视人民的眼前利益。为人民理财原则要求做到兼顾人民长远利益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的眼前利益。
3.为人民理财,还要妥善处理全体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个人利益包含在人民的整体利益之中,因此,人民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两者之间仍然会产生一些矛盾。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不得以个人利益去损害人民的整体利益,也不得以人民的整体利益去取代个人利益。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正确的做法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便两者在可能的条件下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廉洁奉公的含义
所谓廉洁,是指清白,与损公肥私和贪污盗窃相对立。《楚辞·招魂》篇有“朕动清以廉洁兮”。王逸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所谓奉公,是指奉行公事,与假公济私相对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以君之贵,奉公如洁,则上下平”。廉洁奉公就是要求洁身自好,主张为公众谋事。会计道德把廉洁奉公从干部道德规范上升到会计道德原则的高度,这是会计工作的特殊职能所决定的。
我们说,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说到底就是当家理财,是对价值运动所实施的管理,对使用价值运动所实施的监督,正是由于这一职业生活的特点,就决定了会计人员首先在经济上必须是廉洁奉公、公私分明的人,而社会也以此为标准作为考察其是否具有会计资格的基本前提之一,会计人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职业威信和信誉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会计人员肩负起核算社会公共资产金钱这一重要职业使命,也使得廉洁奉公在职业生活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会计人员一旦有渎职行为受到损害的必然是全社会的利益,是人民大众的利益。所以社会主义道德廉洁奉公的原则反映了社会对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责、权、利方面的根本要求。作为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原则之一,廉洁奉公原则上包括如下内容:
1.要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会计管理权是人民神圣权利的一种表现。对会计人员来说,权只是一种责任,权越大,责任就越大,决不能把所掌握的权力变作谋取私利的特权,无论个人有什么特殊要求,决不能利用管理钱财的方便,动用、侵吞一分钱,一根线。在社会交往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以任何形式,用权力去为自己或他人谋私,也不被他人利用去谋私,做到一尘不染。
2.要深刻认识到自已管理的钱物,是杜会主义的公共财产。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爱护公共财产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会计人员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履行这一义务的模范,这也是会计人员对祖国、对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热爱精神的体现。会计人员要把好“关”,守好“口”,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挥霍浪费,侵吞人民的钱财。要与化公为私、盗公利私、损公肥私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维护人民的利益。
上述两项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原则体现了共产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给会计人员指明了职业生活中从善的行为方向,同时还划清社会主义会计道德与资本主义会计道德的界限,是我们研究和分析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道德范畴的理论基础。
三、会计道德基本规范
会计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根据会计道德原则而提出的,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关系时必须普遍遵循的具体的行为准则。会计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产生两种作用:其一是倡导作用,告诉会计人员应该怎样做;其二是约束作用,告诫他们不该怎样做。会计道德规范在道德行为完成之前是指导行为选择的指南;在道德行为完成之后是对行为进行善恶判断的准绳。会计人员的行为如果符合这些规范的要求,就是善行;如果背离,就是恶行。可见,会计道德规范一方面是会计人员在共同的职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逐惭形成的对会计行为的道德要求;另一万面,它又是人民大众对这种要求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能动地、自觉地创造出来的,通过一定的思想形式和社会途径又回到会计人员的工作实践中而成为会计人员调整道德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会计道德规范是客观要求和主观要求的统一。
会计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其客观必然性。这种客观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决定的。它是管理领域中的社会关系的反映。作为一种标准,会计道德规范不是对会计领域中的社会关系的简单“摄影”和“复写”,而是对会计人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本质的、有必然联系的集中和撅括,是一种规律性的反映与要求。会计道德规范就是要按照人民大众的要求指导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
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这里包括会计理论研究人员、会计教学人员、实务会计人员以及会计事务管理人员)来说,社会主义会计道德规范主要有:
1.尽职尽责,勤奋工作
衡量会计人员的道德,首先要看他是否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尽职,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把会计的职能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尽责,就是要在充分认识自己应负责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应负的责任担当起来。勤奋工作,则是要求会计人员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会计本职工作之中,做好工作,干出成绩。这一规范反映了会计人员对社会劳动的态度,体现了诚实劳动,树立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和共产义道德规范的精神。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者过去“千百年来都是为别人劳动,为剥削者做苦工,现在第一次有可能为自已工作了,而且是利用一切最新的技术文化成果来工作。为自己劳动取代了强制的劳动,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更替”。因而,从根本上激发了会计人员尽职尽责、勤奋工作的热情。同时,这一规范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使命对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因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会计越发达,经济方能越发达。所以,只有健全和完善会计工作,才能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才能实现企业和社会的优化经济效益。而要完成历史赋予会计人员的重大使命,关键是要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会计道德感情,勤奋工作的劳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会计才能,自觉运用现代会计管理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包括:
(1)要自觉把自已从事会计工作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其中,为企业、国家管理好财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是会计人员肩负的历史使命。会计工作搞好了,就能积极地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和延缓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会计人员只有清醒地认识会计工作的重大意义,才有可能对本职工作爱得深,使内心信念转化为创造性的劳动。
(2)对会计工作要有一股巨大的热忱,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谓热忱,是指对♛待事业、工作、学习的一种热烈而真挚的感情,它反映了个人对现实的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态度。从事会计工作,就需要这种劳动态度。许多会计工作中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表明:有了热忱,才能激发积极性,并产生巨大的动力。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管理和经济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事物和新问题。会计人员只有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不良隋性,振奋精神,开动脑筋,以巨大的热忱积极投身改革,才能做到尽职尽责,勤奋工作。
(3)掌握最新的会计管理科学知识,刻苦研究会计管理业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以前那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务之急是,顺应改革的发展,建立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的现代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尤其是面对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知识经济浪潮,我们必须从全新的角度开展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如会计管理思想、会计管理模式、会计管理体制、计算机会计管理、宏观会计管理、人力资源会计等。因此,会计人员要立足本职工作适时地研究会计管理问题,钻研会计管理业务,更新会计管理知识,这样,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4)会计人员要自觉形成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工作。从宏观角度看,它涉及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讲程和全局,从微观角度看,它关系到单位,部门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因此,会计人员要能认真、正确地领会改革意图,从大局出发,坚持原则,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得罪人。与此同时,会计工作又是很具体、复杂的务实性劳动,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求。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技术,这样方能做好会计工作。
共2页: 1
论文出处:2.当好参谋,参与管理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会计工作范围渐渐扩大,遍及整个社会经济领域,这种会计工作的广泛性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当好参谋,参与管理,这一规范的具体内容为:
(1)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其要求:第一做好预测。即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科学地预测市场、资源状况、本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设备条件和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等,以了解情况,取得有关信息;第二参与决策。即根据预测资料,拟订各种可行性方案,针对生产、销售、价格、成本、利润等几方面决策目标而制订备选方案,进行优化决策;第三制订计划。即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制订各种计划,如劳务,资金、技术、设备等各种具体计划,并做出详细周密的实施预算;第四严格执行。即将计划付诸实施,并将执行情况加以记录、计算、分析和控制,使各种计划得以实现;第五做好效果评估。即对执行结果加以分析和评价,考核成绩,检查存在问题,并通过信息反馈,为下期计划提供依据,为决策提供信息。
(2)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核心。会计工作必须围绕这一中心来开展。在这里,一方面就是要通过对各项资金、物资的管理、监督,以保护财产安全,挖掘增产潜力,少花钱多办事,加速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收支管理,以合理组织收入,节约费用支出,少投入多产出,增加财富收益。会计人员应充分利用会计工作所反映的信息,如销售利润率、资金周转率、投资收益率,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会计人员,只顾产值产量,不顾经济效益;只算死账,不算话账;只能按制度办事,不善于按效益处理;只管合“法”,不大考虑合“理”等,这些现象应予以改变。
3.如实反映,正确核算
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反映与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管理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是考核各企业、单位工作质量的主要手段。会计通过如实反映,正确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与信息,就能协助企业做好经营决策,有效加强企业管理与经管,提高经济效益,反之失真的数据与信息,将会导致错误判断,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怎样做到如实反映,正确核算呢?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诚实可靠的品质。诚实,就是要求为人处事诚恳真实,要讲真话,做真事,不欺骗,不说谎,对已对人对上下级都不掩盖事实真相,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培养知错必改的习惯,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可靠,就是要清身自爱,处事公证清廉,始终把握好目己,不为任何利诱所动。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切不可“参水分”、“加盐添醋”、“偷工减料”。现实中的“书记成本”、“厂长利润”、“经理效益”与这一要求相违背。
为了真正达到如实反映,正确核算,具体要求会计人员在实务工作中要做到:
(1)对于会计记录必须以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为唯一依据进行账务处理,要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无凭证不得记账。
(2)采用科学、实用的方法,日清月结,做好资产负债记录,成本计算、财产计价、收益确认,费用分摊,利润分配和报表编制等工作。
(3)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表、账实、账证、账卡相符。
(4)对于会计账表不能全面反映的事实,应加以文字说明和辅助资料等予以补充表示。
(5)会计人员不得弄虚做假,制造假账,谋取私利;也不得为了集团和地区利益,虚列收入,假记成本,乱挤乱摊,随意炮制利润,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4.遵纪守法,严格监督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当前,会计工作也面临着全面实施法治的任务。第三次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己于2000年7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会计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国家的财经法律和财务制度,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规定,如经济合同法、企业法、税法,特别是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等,牢牢树立会计法治的思想,使会计工作早日走上全面法治的轨道。
严格监督,就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对每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之符合法律的条款和规定的要求,达到预定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方法、会计手段和会计资料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在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准备阶段,以财经政策、财务制度和企业计划为准绳对企业计划、经济合同、经营计划等所作的合法、合理、合规、经济性审查,使之符合规定要求。事中监督指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计划、定额、预算等为标准,对生产消耗、成本升降、资金使用、收益大小加以监督,及时发现并校正执行中的的偏差,促使目标的实现。事后监督则是指一个生产经营过程完结之后运用管理资料进行检查,对经营全过程作出评价,并检验会计工作的质量,为下一个生产经营过程做全面的准备。
为了做到严格监督,会计人员必须培养自己具有公正、客观的品质和忠于职守的精神,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以有关政策和法规为标准,不带任何成见和偏见去开展会计工作。实施严格监督,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人员必须从自己做起。具体要求是:
(1)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和经济法规,于人于己都必须坚持原则,大公无私,不谋私利。
(2)积极、主动地学习财经法规和制定管理制度,使有关人员了解、掌握并自觉遵守。
(3)在工作中严格把守关口,从实际出发,善于区别各种情况,宽严结合。进行严格控制,最后必须落实到实处。要积极支持促进生产,搞活流通,开发财源的一切合理、合法开支,坚持抵制违反财经纪律、偷税漏税、铺张浪费、假公济私、行贿受贿、贪污盗窃等不道德的行为,不伯打击报复,维护会计人员的尊严,忠实地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地发展。
5.厉行节约,勤俭理财
“厉行节约,勤俭理财”规范要求管理人员把厉行节约、勤俭理财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以主人翁的姿态在自已的岗位上科学地、合理地计算、控制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十分注意节约,尽可能为国家创造和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厉行节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原则对待社会财富上具体表现,它还包含着反对浪费、对人民财产的爱护和对社会劳动成果的尊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比较落后,管理水平差,经济效益低,浪费现象严重,节约的潜力很大,节约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前些年广泛开展的“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其核心就是节约。可以说,在改革和开放的今天,厉行节约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要做到厉行节约,要求会计人员以主人翁的态度处处精打细算,监督人力、财力、物力的使用和财经管理制度的执行,保证岗位、承包责任制和部门独立核算制的推行,从各方面、各环节杜绝浪费,尽可能压缩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和控制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使用。勤俭理财,是国家与人民赋予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责。勤俭理财要求手勤,即对经济活动随时关注,不疏忽,不遗漏;要求腿勤,即经常到有关部门、到下面实际单位和基层班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要求脑勤,即经常揣摸、盘算怎样管好财、聚好财、用好财,多拿主意,拿好主意,使资金流通加速进行。节俭,是聚财之道,是保存财富的途径,它要求会计人员将国家财富用到该用的地方去,用作生产财富和创造财富,把“钢”用在刀刃上,防止盲目消耗。会计人员做到勤俭理财,要求:
(1)培养自己节俭的品质。强调节俭品质,这是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会计工作本身就是通过当家理财的过程来聚财、用财、从而促进生财,这从客观上就要求着会计人员在理财过程中经济、合理地利用社会财富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因而节俭就成为会计人员必备的品质。
(2)应摒弃在勤俭理财上的旧观念。以往把勤俭理财总是局限在节制消费支出上,把消费视作勤俭的对立面,把消费等同为浪费,这是不对的。现代经济发展表明,合理的消费可以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道德价值,显然合理的消费应予提倡。在这里,要协调处理好生产与消费,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国家利益与企业、职工利益的关系。
(3)会计人员在管理上要正确对待挣钱、花钱问题。挣钱要靠准确信息、适销商品、过硬质量和优质服务等途径实现,而不是靠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非正当手段来扩大收入。花钱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量入为出,讲求实效,组织货源,将钱用活,生产开支上要反对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但也不能脱离实际,死管硬卡,束缚生产发展。总之,厉行节约、勤俭理财的目的是促使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6.大胆改革,讲究效益
大胆改革,讲究效益是社会主义会计道德的重要规范。这一规范要求改革会计制度和传统的会计模式,努力提高会计工作自身的效益,促使企业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任务本身就有其道德价值。在当今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高效率的工作才能保证高效益,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主义会计道德最终也只能在高效益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我们知道,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恩格斯曾经说过:“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ภ。今天,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证实了恩格斯的科学预见。近二十年来,我国坚持改革和开放,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我国的出路在于改革。同样,我国会计也面临着全面改革的任务。这是因为,我国传统的会计模式是以政府管理为核心的集⌚权型、单一型会计模式。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推进,使会计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传统会计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对传统会计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传统会计模式的弊瑞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中国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完全可以说中国会计的唯一出路在于改革。会计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并要培养勇于改革和善于改革的勇士。
讲究效益,这里是指讲究经济效益,它反映人们对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心。会计工作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一一会计的产生是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计的发展是基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会计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方法的变革,发展总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为动力。
简言之,会计与经济效益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称为“血缘”关系。会计之所以随经济发展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原因就在这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会计工作不讲效益的观念将为人们所抛弃。不讲效益的会计人员是不称职的。讲究效益已成为国家和人们衡量会计工作价值的尺度,是进行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如何才能大胆改革、讲究效益呢?这要求会计人员做到以下几点:
(1)要解放思想,这是进行会计改革的前提。改革需要勇气,而勇气来自思想的解放。会计人员要冲破左倾思想和平均主义思想的束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会计实践中探索中国管理改革的道路。
(2)要关心、研究会计改革,更要投身、推动会计改革。会计是经济与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反映经济运行的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工作涉及面很广,进行会计改革必然会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革的阻力也会很大。会计人员要冲破阻力,知难而进。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会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出现,会计人员要认真去发现、研究、解决,以全面推进改革。
(3)要树立重视效益的思想,讲究时间、效率战略。效率战略是以最低的劳动消耗创造更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时间战略是要求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去创造最高价值。效率与时间相辅相成,效率中本身就有时间的规律性,时间是检验效率的标准之一。会计人员必须有强烈的效率、时间意识。会计人员自己要科学地支配时间,还要考核其他人员对时间的合理利用,力争高效率地做好会计工作。在主张重视效益时,我们还要坚持道义的原则,体现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精神。道义与效益的关系在于:我们所追求的效益有道义的效益,道义则是实现最佳效益的动力。一旦道义与效益发生矛盾,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道义。符合道义的经济效益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会计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道义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共2页: 2
论文出处: